秸稈循環再利用打造“綠色建三江”
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因水而興,因稻而富,因米享譽。多年來,管理局在發展現代化大農業進程中,不忘初心,始終堅持打造生態、循環、科學、高效的農作物種植生產模式,堅持走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2017年,建三江管理局糧食總產128.8億斤,各類農作物收獲后產生的秸稈量達600萬噸以上。這么多的秸稈如果丟棄在田間地頭,浪費的不僅僅是資源,對農業發展、環境保護等也會產生不良影響。為尋求更好的解決途徑和辦法,管理局通過招商引資、政策宣傳,讓一些優質的環保企業入駐本地區,實現秸稈回收再利用的價值。
筑巢引鳳變廢為寶
2018年2月7日,隨著第一批環保肥料在前進農場順利生產,標志著建三江管理局首個利用秸稈綜合再利用技術生產出生物質炭基復合肥項目正式進入試生產階段。
“首先把秸稈制成生物質顆粒,然后通過碳化技術,將生物質秸稈顆粒利用低溫慢速熱裂解的技術,生成有機質炭、生物質炭,將這種碳和三大肥料摻合在一起,制成炭基復合肥。”九州方圓生物質新材料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姜洪生介紹說。
這種生物質炭基復合肥與以往的肥料最大的區別,就是可以降低秸稈腐解當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對農作物的毒害,同時,通過高溫和炭化處理,消滅了有害的病菌和蟲卵,在作物栽培、植保、環境保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從田間回田間的循環產業鏈生產模式,一直是農業種植所要達到的最理想模式。2017年以前,建三江管理局黨委班子開始著手尋求引進合適的環保企業來解決目前秸稈再利用問題。管理局主要領導通過走出去,到企業內部進行參觀、考察,與企業負責人面對面洽談、交流,最終選定與北京三聚環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合作。
“希望依托企業先進的秸稈生物質綜合循環利用技術,結合墾區資源特點、市場需要和良好的發展理念,打造綠色產業戰略合作布局,實現優勢生產,共贏發展。”建三江管理局黨委書記陶喜軍在雙方項目簽約會上說。
企業將廠址選在建三江管理局,也是看重建三江地區豐富的糧作物秸稈和稻殼資源,通過采用三聚環保專有技術,利用秸稈炭化后生產秸稈生物質緩釋炭基肥,實現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循環利用。預計項目正式投產后,年處理農作物秸稈顆粒3萬噸、稻殼6萬噸;年生產生物質炭基肥5萬噸、土壤改良劑5萬噸;每年可消耗近20萬畝地的水稻秸稈;實現年銷售收入2億元,利潤超過5600萬元。
秸稈產能綜合利用
如何吃干榨凈秸稈價值,讓處理秸稈的良好愿景在現實中“落地”,是各級農業部門一直在探索和實驗的課題。如今,在建三江管理局,稻草等秸稈除了生產加工成肥料,在其它領域,也是一種很好的原材料。如利用秸稈發電、生產可燃氣、活性炭等。
幾年來,建三江管理局通過項目招引和政策扶持,在全局建起了多個環保產業項目。僅前進農場生物質發電廠每年就可消耗秸稈達到近20萬噸,利用這些秸稈,年可發電兩億千瓦時,可供應4000戶居民的生產生活用電,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萬噸。同時,電廠將秸稈燃燒后產生的爐渣進行再利用,進一步完善農業循環產業鏈。
不僅如此,管理局積極引導一些環保企業,有序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水稻、玉米秸稈、稻殼這些生物質資源,逐步建立起稻殼、秸稈發電、稻殼棒加工廠等環保型企業,讓秸稈、稻殼等資源得到有效充分再利用。2018年,管理局全面加快用生態引領農業步伐,打造“綠色建三江”發展理念。進一步落實《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實施意見》,嚴格執行“秸稈禁燒令”,通過“五化”處理,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100%。
因勢利導保障供應
秸稈再利用,關鍵在回收。以往秸稈綜合利用模式之所以難“落地”,究其原因就是回收的“最后一公里”被卡住。近幾年,建三江管理局通過廣泛宣傳循環生態農業的好處,積極引導廣大種植戶摒棄以往秸稈燒荒和直接丟棄等污染環境的做法,倡導科學回收、綜合利用秸稈,逐步轉變種植戶的傳統思維,目前已取得成效。
蔡昌峰是前進農場第六管理區種植戶,2017年秋收以后,他家地里殘留的水稻秸稈就不用自己處理了,而是有專門的人力和機車來幫他清理。“管理區幫我們聯系了秸稈打包機,我的300畝地兩天就能把秸稈處理完畢,地不但清理干凈,而且還省時省力。”蔡昌峰高興地說。
為使秸稈順利回收,管理局要求各農場建立完備的秸稈回收體系,積極協調回收企業與廣大種植戶順利達成秸稈收購協議,通過一些秸稈回收企業和個人,將秸稈回收工作規模化、商業化后,使秸稈從打包到運出田間實現全程機械化,不但作業效率快、標準高,作業后的地塊還可以直接翻地,加快黑色越冬進度,這樣不僅讓秸稈保質保量回收,同時也為種植戶額外增加了一份收入。而且通過綜合利用項目,秸稈也從以往被焚燒的廢棄物變成了現在的“香餑餑”。
“天藍、水清、地沃”是建三江的一塊金字招牌。2018年,建三江管理局播種面積1132萬畝,占黑龍江墾區的1/4。在進一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中,建三江管理局黨委繼續堅持環保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把“農頭工尾、糧頭食尾”與做好“三篇大文章”相結合,堅持發展一產與二三產業融合相結合,繼續引進秸稈再利用的環保產業項目,以秸稈、稻殼等生物質為原料,加大秸稈回收力度,為環保企業提供充足的原料,進一步保護環境,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高鵬飛 記者 吳樹江)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