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云服務市場一地雞毛:喜憂參半、變數諸多
2017年下半年開始,國內云服務領域已經感到了冬天的寒意,偃旗息鼓或退出市場的跡象開始浮現,死亡名單開始拉長。
去年12月21日,萬達旗下的公有云服務板塊被曝出部分部門被“解散”的消息,而后媒體稱傳言被證實屬實。想想去年3月,萬達與IBM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IBM全球董事長羅睿蘭站到一起,何等的風光與豪氣,但如今卻不得不選擇裁員。表面給出的原因是與IBM的合作談判不順利,但真實原因恐怕是云服務市場已經到了洗牌的時候,哪怕是大佬,也不能幸免。
同樣,在全球云服務市場排名第一的亞馬遜AWS也在去年11月傳出“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消息稱,亞馬遜將基于AWS云服務的特定經營性資產作價20億元賣給光環新網。亞馬遜在全球云服務市場,一個季度的營收大概為40億美元,占了全球40%的市場份額,但面對中國市場不按常規打法出牌的惡性價格戰,AWS也無計可施,折騰了一兩年,連國內前五的榜單都沒有進入,更沒有實現盈利。雖說亞馬遜后期針對這一消息進行了“澄清”,但諸多的無奈與尷尬早已寫在了臉上。
這都源于競爭的殘酷與血腥。想必很多人還記得騰訊云0.01元拿下廈門市信息中心公開招標外網云服務項目的事件,當時同行的報價均在150萬-200萬間,騰訊直接采取免費贈送的策略,這種幾乎完全不合乎商業邏輯的打法,會加速很多云服務商被寫入死亡名單。當然,亂象只是暫時的,在行業競爭泥沙俱下、昏招迭出時,總有一些具有競爭優勢和差異化定位的企業能生存下來。
2B的趨勢勢不可擋,熬過去就是春天
看看滴滴如今的日子就明白了,雖說當年滴滴、快的與Uber開啟了長達一年多時間的免費補貼大戰,消耗掉的資金高達百億元,但休戰后,滴滴就停止補貼,抬高傭金比例,市場回歸正常,日子過得也算滋潤。2017年的云服務市場的競爭格局基本已經初定,價格戰逐步進入尾聲,一些云服務、CDN廠商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且,過去2B的企業級互聯網市場往往由于成長周期長,爆發力弱,且受制于長的產業鏈條束縛,并不被資本方所看好,但2017年的2B企業級市場已經開始升溫。因為移動互聯網的用戶、流量增長紅利結束了,精細化運營、超級用戶的打造會成為競爭的焦點,云服務、CRM、銷售管理等SaaS市場的價值會顯示出來。其實,這一趨勢已經有一些跡象。隨著加速向線下實體經濟滲透,京東、美團點評、騰訊、阿里等已開始深挖企業級市場價值,幫助線下經濟轉型和升級。
數據證明了這一判斷。據調研機構IT桔子統計,2017年共有564起企業服務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對外披露的金額約311億元,有447家新的企業服務公司成立,企業服務市場在2017年開始復蘇,場面變得火熱起來。未來,提升用戶體驗、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幫助企業吸引用戶、轉化成交的SaaS應用會越來越受歡迎,幫助企業完成關鍵的數字化轉型之戰。其中云服務、CDN服務作為基礎設施將水漲船高,成為最大的受益方。
CDN從百家爭鳴,進入三足鼎立格局
2017年的CDN市場廝殺最為激烈,特別是阿里云、騰訊云相繼降價,其他云服務商選擇跟進,讓CDN市場成為了一個火藥桶。但究其本質的話,CDN市場實際上被當作了向資本講故事的棋子,為了做大營收規模,云服務商將CDN看做是“餌”,當獲客工具用。而對企業來說,短期因為貪圖便宜,會選擇廉價的CDN服務,但長期看,這里存在一個陷阱,價格影響決策只是短期行為,便宜買不到好貨永遠是真理,隨后,CDN服務的產品、服務和技術價值,必將體現出來。其實去年底開始,CDN競爭格局已經露出了從百家爭鳴到阿里云、騰訊云、網宿科技“三國殺”過渡的苗頭,前兩者用價格吸引中小企業客戶,后者則更傾向需要個性化整體解決方案的頭部客戶,部分跟風的云服務商開始打退堂鼓。
2017年,這一市場表現出了兩大發展趨勢:
一是整體市場容量繼續擴大。
來自于Information Telecoms & Media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CDN市場相對成熟,市場滲透率超過50%,但中國的滲透率僅有7%~8%,未來五年國內CDN行業將會持續高速增長。特別是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業務數字化進程加速會催生海量數據,企業對線上依賴度繼續提升,CDN需求的釋放還有很長的周期。而且圖片、高清視頻、短視頻、直播、VR/AR等應用對帶寬、延遲的要求更高,此外,無處不在的物聯設備,都會拉動CDN服務市場保持增長勢頭。
二是,第三方專業CDN廠商的優勢會凸顯。
2017年,云服務商順道進入CDN領域后,以低于成本價的方式打亂了市場競爭規則,企業客戶被“吸”了進去,但經過一年混戰后,不少客戶開始“回流”到第三方專業CDN廠商的懷抱。為什么這么說呢?其中有三個因素:一是,CDN價格戰是暫時性的,一旦停戰,企業就會重新選擇服務商,價格大棒的邊際效應越來越低;二是,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CDN將走向邊緣計算,未來的競爭將回歸到服務的節點數、帶寬總量、穩定性、質量、大冗余、抗攻擊等能力上,缺乏技術積淀的云服務商的劣勢和短板就暴露了;三是阿里云、騰訊云、金山云等難以保持中立性,一些企業客戶會越來越擔心數據安全問題,而去選擇更中立的第三方CDN服務商。
總體看,2017年的國內云服務市場是格局重塑的一年,中間存在著太多的喧囂、炒作和跟風行為。巨頭和中小廠商廝殺,故事和資本博弈,春天在冬天門口徘徊,2C和2B糾纏,百家爭鳴和三國殺并存。但值得慶幸的是,行業里除了有“泥石流”外,也不乏撥亂反正的“清流”,競爭行為整體開始回歸理性,這為云服務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奠定了基礎。
不過,剛剛開啟的2018,云服務市場最終究竟會上演怎么樣的故事,可能時間才是最終揭曉者。
責任編輯:任我行
-
8項提示成就完美的物聯網安全
2018-02-25物聯網 -
無服務器vs.容器:無服務器將會獲勝
-
云服務器和獨立服務器的8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