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成本管理與仿真 —— 訪aPriori全球CEO Stephanie Feraday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智能制造正在快速地推進實體經濟與虛擬世界的融合,制造企業的商業模式和成本曲線也在發生變化。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企業的商業模式得以不斷創新,產品的增值能力不斷提升,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制造企業實現更精益的產品成本管理和控制。12月8日,e-works記者采訪到aPriori全球CEO Stephanie Feraday女士,與她交流智能制造背景下產品成本管理趨勢,以及aPriori致力于產品成本管理與仿真的最佳實踐。
aPriori全球CEO Stephanie Feraday女士接受e-works采訪
智能制造模式的成本管理
現代化制造模式,通常將智能制造技術和系統應用在制造生產的各個環節中,用高度柔性和高度集成的方式通過計算機模擬企業行為,進行分析、判斷、推理、構思和決策,以滿足越來越多的智能互聯產品需求。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一方面,對高技術含量和高自動化水平設備和工藝的采用,使得制造業成本的構成、成本管理模式發生了改變;另一方面,與智能設備采購及應用相關的成本費用大幅度提高,同時間接成本也大幅度增加。
這意味著,制造業成本不僅要考慮傳統的原材料、備品配件、包裝運輸等直接成本,以及產品設計、試驗檢驗、維護維修等其他成本,還要考慮智能產線、車間改造、設備切換、配套升級等成本。
在Stephanie Feraday看來,當前全球制造業的變革猶如當年云計算對軟件行業的重新定義一樣。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基于物聯網功能的產品和“產品即服務”理念的發展正在重塑制造業,而成本管理將在這場變革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企業制勝的關鍵。
80%成本取決于設計階段
“設計階段決定制造業80%的成本”是業界幾乎公認的事實。
從產品完整的生命周期來看,一個管理規范的公司,研發環節對產品成本高低的影響是最大的,研發環節、生產環節、采購環節對成本的影響分別達到:70~80%、5~10%、15~20%。
Stephanie Feraday說,雖然機械產品的設計所占費用可能只占到產品總成本的5%,但是卻決定了80%的產品成本,這就奠定了產品設計階段進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80%的產品成本在設計階段已經鎖定
而事實是,傳統的成本管控主要集中在生產、采購、供應鏈等環節,且無論如何優化供應鏈,一旦產品設計完成,只能在產品生命周期后端的20%中節省成本。如果運用適當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方法,將產品生命周期前端(即研發過程)的細小變化及時地傳導至相關產品成本中,將為企業的運營管控、經營決策節省更多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