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實錄
■ 長江經濟帶總體水質好于全國平均水質
每日經濟新聞: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怎么樣?下一步針對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有沒有新的打算?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戰略,水環境質量是長江經濟帶大保護的重中之重。根據最新監測結果:2018年1月~4月,長江經濟帶總體水質良好,11個省(市)943個考核斷面中,Ⅰ類~Ⅲ類水質類別比例為72.4%,Ⅳ類~Ⅴ類比例為24.1%,劣Ⅴ類比例為3.5%。應該說長江經濟帶總體水質好于全國平均水質。
生態環境部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思想,堅決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等七大標志性戰役。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抓緊編制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將通過狠抓污染治理,實施嚴格的流域空間管控,強化飲用水保護,深化污染減排,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加大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力度,嚴格執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等措施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
下一步針對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工作,重點需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國家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2018年7月底前,生態環境部將完成長江經濟帶943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工作,自動監測的指標包括9個指標,再加一些特征性指標。自動監測的頻次是每4小時一次,數據實時發布。同時積極推進與長江經濟帶各省控、市控地表水水質自動站實現互聯互通,共享監測數據,為及時把握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預警潛在的水環境風險提供堅強支撐。
二是研究制定并出臺長江經濟帶水質監測預警辦法。定期開展長江經濟帶水質狀況的評估,全面客觀反映水質變化情況,定期發布水質監測預警信息,及時通報省、市人民政府,督促改善水質狀況,推動地方政府切實采取措施,改善水環境質量,從而推動長江經濟帶水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
三是扎實做好長江經濟帶排污口和污染源監督監測。按照排查、整治、監測同步推進、分階段實施的原則,先期在8051個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開展監測,逐步建立覆蓋長江經濟帶所有入河排污口的監測網絡,同時加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強化排污口的自動監測能力建設,建立完善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源監測的信息公開制度。
四是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監測與評估,充分發揮天空地一體化的監測網絡作用,積極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監測和評估工作。
五是強化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及時發布信息,鼓勵公眾、社會和媒體的參與和監督。
■ 積極推進國家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7月底前將基本完成水質自動站建設
南方都市報:我們注意到,部分地區氮磷污染已經上升為導致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在今年的環境狀況公報中有沒有總磷、總氮的指標?下一步如何解決氮磷污染問題?還有一個關于水質監測的,我們關注到在公報當中,地下水評價結果水質的較差級和極差級超過六成,比2016年數字有所增長,請問一下原因是什么?能否就這個指標做一些分析?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按照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生態環境部每月組織對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開展監測工作。監測數據表明,2017年全國1940個評價、考核、排名斷面中,Ⅰ類~Ⅲ類水質比例為67.9%,同比提高了0.1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為8.3%,同比降低了0.3個百分點。全國地表水總磷的濃度同比下降11.5%,超標斷面比例為19.1%,超過化學需氧量、氨氮,成為影響全國地表水水質的主要污染物。全國重點湖庫總氮平均濃度是1.31毫克/立方米,同比上升了4%。
為解決氮磷污染突出問題,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全國地表水氮磷監測。為深化環境監測體制機制改革,確保地表水監測數據真實、客觀、準確,2017年以來,生態環境部積極推進國家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工作,2017年10月起全面推行采測分離模式,2018年7月底前將基本完成水質自動站建設工作,水質自動站基本指標為五參數、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根據不同流域污染特點,適當增加特征污染物監測。總磷、總氮將作為基本指標進行監測和評價,全面反映全國地表水總磷、總氮污染狀況及變化情況,為地表水污染防治提供支撐。
二是加強氮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提升入河排污口氮磷自動監測能力,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源水質監測和信息公開制度。
三是推進重點流域、近岸海域治理,全面推進固定污染源氮磷達標排放,以重點行業企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氮磷排放達標為突破口,加強執法。另外,新建項目嚴格控制氮磷新增排放。
四是全面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深入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加強畜禽養殖、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和資源化利用。這是第一個問題,關于第二個問題請王業耀副站長做一個說明。
王業耀:我把地下水監測情況跟大家做一個簡要的介紹。按照本次機構改革前的職責分工,原環境保護部主要負責飲用水水源地中的地下水水質監測,原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按照職責分工分別開展地下水水質監測。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生活方式污染。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按照機構改革的最新要求,統一規劃監測網絡、統一標準規范、統一監測方法和統一評價方法,構建一套業務化運行體系,對我國地下水環境開展系統全面的監測并統一發布結果。
■ 已經初步建成了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布設完成了38880個點位
光明網:北京市最近公布的環境狀況公報首次加入土壤監測內容,為什么在2017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沒有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相關內容,下一步有何計劃?
劉志全:謝謝你的提問,我也是近兩天注意到了北京市發布的環境狀況公報里面有土壤環境監測的數據。北京的土壤點位是國控土壤監測點位里面的一部分,北京的工作是做在了前面,所以他們先行把土壤國控點位監測數據做了一個簡要的分析和發布。
按照“土十條”的有關要求,生態環境部已經初步建成了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布設完成了38880個點位,每5年監測一次。“十三五”全國土壤環境監測工作將在2020年完成,屆時將收集、匯總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等結果和信息,按程序報批后,適時向社會公開。在土壤環境監測方面,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制定并印發了《“十三五”土壤環境監測總體方案》。這個方案明確了土壤環境監測的總體思路和重點任務,主要內容包括建成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理順生態環境系統內縱向聯動和部門間橫向協同的機制,完善土壤環境監測管理方法體系,加強土壤環境監測人才隊伍、信息化水平和科技創新的能力。
二是初步建成了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全面開展土壤環境例行監測工作。國家網基本實現對所有土壤類型、縣域和主要農產品產地全覆蓋。2017年我們組織開展了土壤環境例行監測工作,已完成了13611個歷史基礎監測點位的采樣工作和部分樣品的測試工作,目前正在進行樣品分析、數據整理,下一步我們將適時向社會發布。
三是生態環境部目前正在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這是我部土壤司在牽頭開展的一項工作,目前正在按照總體方案和有關技術規范要求全面開展詳查。目前已完成農用地詳查布點55萬多個、采樣54萬多份,計劃2018年底完成農用地詳查的樣品采集分析工作。整個詳查工作計劃在2020年底前完成,屆時會按照程序向社會公開。
四是加快完善土壤環境監測標準規范體系。生態環境部即將發布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同時加快土壤環境監測標準規范的制修訂工作。到2020年底之前,我們要完成45項土壤方法標準制修訂任務和20多項新型特異性污染物分析方法,開發土壤基體標準樣品和分析校準標準樣品等。
■ “回頭看”既延續了原來好的經驗和做法,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實踐
新華社:昨天,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黑龍江省開展 “回頭看”,意味著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正式啟動。請問此次“回頭看”與之前相比,有哪些新特點?
劉友賓: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已全面啟動,6個督察組將陸續進駐河北、河南,內蒙古、寧夏,黑龍江,江蘇、江西,廣東、廣西,云南等10省(自治區)開展督察“回頭看”工作。昨天,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已進駐黑龍江省開展工作。
這次“回頭看”跟中央環保督察一脈相承,既延續了原來中央環保督察工作積累的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實踐。
第一,在組織形式上,這6個督察組要完成對10個省(自治區)的督察,采取了“一托一”或者“一托二”的方式開展督察,有的督察組要到兩個省開展督察工作。除了全面督察工作之外,專門針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7個標志性戰役和有關重點工作,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同步統籌安排一個專項督察。專項督察和整個督察統一實施、統一報告反饋,但是對相關的問題線索進行分開移交移送。
第二,在督察的內容上,重點督察主要盯住督察整改不力,特別是整改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問題,重點檢查列入整改方案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查處整改情況,重點督察人民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立行立改的情況,以及地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肅責任追究的有關情況。
第三,時間安排上,這次“回頭看”進駐期間,省級層面督察只安排5天時間,其他的時間都要進一步下沉督察,現場核實問題是否得到整改。
有關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進展情況,我們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 我國O3污染以輕度為主,未發生嚴重污染,更沒有出現“爆表”情況
人民日報:關于空氣質量,最近生態環境部發布前4個月空氣質量,部分地區有所惡化。我想問一下,相對于去年秋冬季,不少地區公眾對空氣質量感官改變了很多,是不是強化督查力度有所減弱?另外關于臭氧污染,公報里面2017年74城市臭氧作為首要污染物天數占到了43.1%。我想問一下針對臭氧污染,生態環境部會有一些措施嗎?
劉志全:謝謝,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關于今年1月~4月空氣質量。近期生態環境部向社會發布了1月~4月份空氣質量情況:全國338個城市1月~4月,總體上看全國空氣質量同比仍呈改善趨勢,但從單月情況看,部分地區空氣質量同比確實有所下降。2018年1月~4月,338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76.7%,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52μg/m3,同比下降7.1%。PM10平均濃度為89μg/m3,同比下降2.2%。京津冀PM2.5是69μg/m3,同比下降18.8%,北京是59μg/m3,同比下降22.4%。長三角PM2.5是55μg/m3,同比上升1.9%,珠三角PM2.5是41μg/m3,同比持平。所以全國338個城市總體來看,1月~4月份和2017年比是呈改善的態勢,這是總體情況。
但是3月份、4月份部分地區空氣質量有所下降,如你剛才所提的那樣,從單月情況看,部分地區空氣質量同比確實有所下降。如3月份,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50.5%,同比下降15.8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80μg/m3,同比上升27.0%;其中北京市優良天數比例為46.7%,同比下降14.6%,PM2.5平均濃度為88μg/m3,同比上升39.7%。4月份,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58.0%,同比下降13.7%,PM10平均濃度為122μg/m3,同比上升1.7%;其中北京市優良天數比例為56.7%,同比下降16.6%,PM10平均濃度為116μg/m3,同比上升11.5%。
生態環境部組織大氣污染防治聯合攻關中心對部分地區空氣質量下降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一是污染排放量大是主要原因。長期以來,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公路運輸為主的交通結構尚未發生根本性轉變,決定了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排放強度依然很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數據,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0%,東部地區增加值同比增長8.4%。工業活動增強使得二氧化硫、煙塵和氮氧化物等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顯著增加;同時各類建筑施工活動普遍增多,揚塵排放明顯增多,進一步提高了PM10的濃度。
二是不利氣象條件是直接原因。氣象研究表明,4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南北溫差小,靜穩天氣顯著增加,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氣象條件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部分區域和城市PM2.5和PM10平均濃度與去年同期相比明顯升高。
三是沙塵天氣頻發導致大氣粗顆粒物超標天數增加。受我國西部、西北部及蒙古國部分地區近年來降水減少、草地超載過牧等影響,4月沙塵天氣頻發,浮塵和揚沙使部分區域和城市PM10濃度同比明顯上升,導致優良天數減少、污染天數增加。以京津冀地區為例,4月份共發生4次沙塵天氣,影響天數近10天,分別是4月2日~3日,4月9日~10日,4月16日~19日,4月28日~29日,由于有近1/3時間受到沙塵的影響,所以浮塵和揚塵使部分地區和城市PM10濃度同比明顯上升,導致優良天數減少、污染的天數在增加,和大家的感受也是一樣的。
應該說,我國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嚴峻,距離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目標差距仍然很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遠,仍需付出艱辛努力。
第二個問題是關于臭氧的問題。臭氧監測結果表明:
2017年,全國338個城市環境空氣O3平均濃度為149μg/m3,同比上升8.0%,較2015年上升11.2%。2015年~2017年,338個城市以O3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占比分別為16.9%、22.5%、33.4%,呈逐年上升狀態。2018年1月~4月,338個城市O3平均濃度分別為86μg/m3、104μg/m3、134μg/m3、157μg/m3,呈逐月升高趨勢。74個城市2013年~2017年O3平均濃度分別為139μg/m3、145μg/m3、150μg/m3、154μg/m3、167μg/m3,以O3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占比分別為10.5%、16.6%、24.9%、30.8%、43.1%,呈逐年上升狀態。我國O3污染呈現連片式、區域性污染特征,主要集中在遼寧中南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武漢城市群、陜西關中地區,以及成渝、珠三角區域。
我們對當前O3污染形勢和對策進行了分析,認為在標準上,與WHO的第一到第三階段過渡值銜接;在污染程度上,我國O3污染以輕度為主,未發生嚴重污染,更沒有出現“爆表”情況。
當前O3污染問題凸顯的主要原因:一是前體物NOx和VOCs排放量大,尤其是VOCs排放來源多、分散,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二是高溫、強光照天氣;三是O3性質活躍、生成機理復雜,NOx和VOCs減排過程中也可能因比例問題導致O3濃度上升;四是長期以來全球和區域O3濃度背景值持續上升。
O3污染控制措施:從發達國家O3污染治理經驗看,只要持續推進NOx和VOCs減排,長期來看O3濃度將逐漸下降,短期來看O3濃度可能受天氣、前體物濃度比例等因素影響出現較大波動。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對O3污染的治理和管控。一是加快推進光化學監測網建設,在重點區域、重點城市開展VOCs例行監測,加強工業園區和重點污染源的VOCs排放的監督性監測,摸清O3的來源和主要影響因素,為O3污染治理提供決策支撐。
二是扎實推進O3污染和PM2.5污染的協同治理。
三是著力強化NOx和VOCs排放重點行業、領域的治理,尤其是補齊VOCs治理短板。現在正在加快步伐,加大治理的力度,特別是VOCs治理量大面廣,不僅僅是工業排放,還有生活的排放,包括裝修涂料、餐飲等都有VOCs排放,所以它是量大面廣,治理起來需要一個過程。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加強臭氧的宣傳教育和科普工作非常重要。總體上看,臭氧總體情況是可控的,臭氧污染的特點是局地的、短時的,臭氧污染時間相對集中,也為公眾避免污染危害提供了條件。希望媒體在這方面多給我們做一些宣傳工作。
■ 我國海洋微塑料污染總體上處于中低水平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廣播電臺:近日有研究認為,北冰洋冰塊內含過量微塑料,可能破壞海洋生態。請問生態環境部如何看待海洋微塑料問題?是否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具體內容是什么?
劉友賓:謝謝。海洋微塑料是近年來國際社會比較關注的一個新環境問題,對這個問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開展海洋微塑料監測評價試點。從2016年開始,我國已經組織開展了海洋微塑料的試點監測,初步掌握了我國重點海洋海域和海洋生物體內的微塑料污染情況。監測表明,與全球其他海域已開展的微塑料調查的情況相比,我國海洋微塑料污染總體上處于中低水平,與地中海中西部和日本瀨戶內海等海域處于同一數量級。
二是開展了海洋微塑料的專項研究。2016年“海洋微塑料監測和生態環境效益評估研究”納入了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環境安全保障”專項。2017年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成立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研究中心,著力開展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污染防治相關技術、方法和管理對策研究。
三是積極參與海洋微塑料防治的國際合作交流。在中日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框架下,雙方成立了海洋垃圾合作專家對話平臺,開展海洋微塑料監測及環境影響等領域的合作研究。參與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專題研討和合作機制。
再過幾天,就要到六五環境日了。今年六五環境日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號召全社會共同行動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我們的美麗家園。海洋是生態環境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們一起努力,保護好我們的“海藍藍”。
■ 通過實施采測分離和水質自動站建設,實現了監測與考核利益方完全脫鉤
澎湃新聞:剛才劉司長提到了全面了解環境質量狀況,一方面是強調了數據的真實性,另一方面我們也關注環境監測的布點問題。以目前我國正在推進的國家地表水水站建設為例,如何保證水站建設的科學性?因為將來涉及到一個責任的歸屬問題,您給具體介紹一下。
劉志全:謝謝,為了深化環境監測體制機制改革,確保地表水監測數據真實、準確、客觀,2017年生態環境部積極推進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工作,2017年10月起全面推行采測分離模式開展監測。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委托8家第三方采樣公司在全國進行采樣,另外,在全國選擇300多家監測能力較強的分析測站來承擔實驗室分析任務。這項工作進展非常順利,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推進地表水考核斷面采測分離工作的同時,我們全面推動水質自動站建設工作,今年7月底前要基本完成2050個水質自動站建設任務,目前正在推進自動站站房建設、裝修,包括儀器設備購置以及運維交接等工作。您提到關于監測斷面布設問題,應該說斷面的確定我們有一個總的原則,就是要服務于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需要,客觀、真實反映我國水環境質量狀況和變化趨勢,具體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代表性。“十三五”國控斷面范圍涵蓋全國主要河流干流及重要一級、二級支流,兼顧重點區域三級、四級支流,同時包括重點湖泊、水庫。斷面布設要有空間代表性,能真實反映所在水系和區域的水環境質量狀況。
二是連續性。在生態環境部“十二五”布設的972個國控斷面和地方已有監測斷面基礎上,增加到2050個國控斷面。增設斷面優先考慮跨界斷面,比如跨國界斷面,包括中俄、中哈、中越等國界河流。還包括省界、市界斷面,以及入河口、入海口斷面等。
三是多功能性。既要用于對地方水環境質量進行評價、考核、排名,也要用于開展深入的趨勢分析研究工作。目前這些監測斷面位置已確定了,原則上不做變動。部分地方由于斷流、實施治污工程等特殊情況,提出斷面位置調整申請。我們有一系列專門的斷面調整規范性文件,同時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組織專家進行踏勘、論證,經反復審核后,才能對少數斷面位置進行適當調整。
關于如何保證水質自動監測數據真實、準確的問題,一是在監測機制上,一方面,通過實施采測分離和水質自動站建設,實現了國家考核、國家監測,實現了監測與考核利益方完全脫鉤,最大程度避免行政干預的可能。另一方面,實施第三方運維,與空氣站運維管理模式類似,通過統一委托第三方機構負責水質自動站運維工作,由13家第三方公司負責全國2050個水質自動站運維,確保監測數據真實、準確。
二是加強對運維公司的監督、考核和管理。我部建立了遠程監控與實地抽查相結合、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經費支付與運維考核相結合的監督考核機制,以及運維不善退出機制,加強對運維公司的管理,確保運維質量和數據質量。
三是建立和完善水質自動監測技術規范。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和規范,用于規范水樣采集、自動分析、質量控制、運維操作等過程。
四是嚴厲打擊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零容忍,一旦發現,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最后,我們將及時向社會發布水質自動監測信息,水質自動站是每4小時出一個數,我們正在組織人員研發手機APP軟件,今后大家可以在手機上很方便地查閱全國地表水水質監測信息。
■ 進一步優化地下水監測點位布局,構建全國統一的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網
新京報:我有一個問題,是關于地下水監測的。地下水監測整合一張網,我們想問地下水監測整合的是國土部門、水利部門的嗎?還有沒有其他部門的地下水監測站點?公報顯示地下水監測無論是國土還是水利部門,它的較差和極差加起來達到了近七成左右,是否說明我國地下水環境有一個惡化趨勢?我注意到公報顯示:“較差”和“差”的縣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西部、甘肅中西部、西藏西部和新疆大部這些地區,與我們的印象不太一樣,請解釋一下原因。
王業耀:我國國土、水利、生態環境部門均組織開展地下水監測工作,各部門側重點、監測方法和技術規范有所不同,監測評價結果不具備可比性。國土部門以地下水含水系統為單元,以潛水為主的淺層地下水和承壓水為主的中深層地下水為對象;水利部門以流域為單元,地下水監測井主要分布在松遼平原、黃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區盆地和平原、江漢平原重點區域,監測對象以易受地表或土壤水污染下滲影響的淺層地下水為主;生態環境部門重點針對集中式地下水水源開展水質監測。
從三部門監測結果來看,近年來我國地下水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從水利部門監測結果來看,2017年水利部門2145個地下水測站中,水質優良、良好及較好的比例較2016年同比略有上升(提高了0.3個百分點),較差和極差的比例同比略有下降。從生態環境部門監測結果來看,2017年生態環境部門開展監測的334個集中式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中,水質達標比例為85.1%,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從國土部門監測結果來看,2017年國土部門監測的5100個地下水監測點中,水質優良級、良好級、較好級的比例同比降低6.5個百分點,較差級和極差級比例同比上升6.5個百分點。其原因主要是監測點位數量有所變化,2017年國土部門共監測5100個地下水監測點,2016年為6124個,由于參與監測統計的地下水點位數量不同,統計結果有所變化。總體來看,根據原國土和水利部門地下水監測結果,地下水水質仍然較差,其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一是地下水監測分為淺層地下水和中深層地下水,水利部門監測的淺層地下水,基本涵蓋了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較大、污染較重的地區,淺層地下水容易受農業面源和地表水污染的影響。二是部分地下水監測點水質受地質等天然背景值影響,如總硬度、鐵、錳等指標超標。
劉志全:這個問題我補充一下。地下水監測評價均執行《地下水質量標準》,但監測過程比較復雜,通過打井采集水樣,點位布局要有代表性。同時要統一監測標準方法和技術規范,明確測試對象和目的。目的不同,監測要求也不一樣。
按照本次機構改革要求,下一步我部將統一負責全國包括地下水水質在內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我部將協調有關部門結合地下水環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需求,進一步優化地下水監測點位布局,構建全國統一的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網,按照統一的監測和評價技術規范,統一組織開展全國地下水水質監測,統一發布信息,為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可靠支撐。
王業耀:關于生態那個問題我簡單解釋一下。因為我們的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自然生態系統,也就包括土地的利用類型、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這個主要是利用衛星遙感和地面站相結合開展監測,這主要是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評價。
另一部分是環境質量評價,包括對水、大氣還有土壤等的監測評價,最后綜合形成一個評價結果叫EI,這是一個綜合生態評價指數。如果環境質量不是很理想的話,這個指數也不會很高。目前根據我們評價結果,剛才記者也提到,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甘肅中西部、西藏自治區西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這些地區因為自然生態系統相對比較差,這些區域這么多年評價一直比較靠后。目前我們正在進一步優化這個體系,特別是現在整個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估納入生態環境部,下一步我們對自然生態監測部分要提高針對性,針對不同的生態系統,建立不同的指標體系,構建更合理的生態環境監測評價體系。我們評價的結果層次更明顯一點,與大家的感受就會更一致一點,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
劉志全: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評價是按照我部2015年發布的《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范》開展的,植被覆蓋度、生物豐度、水網密度等作為重要評價指標。由于西部地區干旱少雨、植被覆蓋率低、物種較少,生態系統脆弱,因此評價結果相對較差。
劉友賓: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