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指出:“我們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多年,積淀了豐富的生態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勸君莫打三春鳥,兒在巢中望母歸’的經典詩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治家格言,這些質樸睿智的自然觀,至今仍給人以深刻警示和啟迪。”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講話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面對“人與自然關系日趨緊張”這一突出難題,包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說,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是儒釋道三家。在它們的共同作用下,中華民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那就是中、和、容,即中庸之中、和諧之和、包容之容。它們包含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風骨、包羅萬象的廣闊胸懷,顯示出中國人特有的宇宙觀和中國人獨特的價值追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當今時代,全球面臨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共同挑戰。應對挑戰,需要多管齊下、多方共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以文化的軟實力構筑生態文明建設的硬實力。我們建設生態文明,一定要守護、傳承和創新老祖宗的生態智慧和文化基因,要在深刻解答“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歷史思考、人文思考中形成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精神寄托。
五、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辯證法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唯物辯證法和自然辯證法的統一。
生態文明遵循唯物辯證法: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關系范疇的揭示,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根本大法。人與自然的關系,整體上包含兩個方面的關系:一是人與整個自然界的關系,即作為社會主體的人與他面前相對的而非對立的自然所形成的關系;二是人通過勞動,包括技術手段、工程手段等實踐活動,認識和改造自然所形成的關系。只有建立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范疇之上的人類社會與自然形成的關系,才是馬克思主義者考察人與自然關系的根本。這即是認識人與自然關系的唯物辯證法。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不斷講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但在實踐中,更多突出了作為勞動者本身改造社會、發展生產、創造物質財富的一面,而對生產力的綠色屬性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鮮講或者講得不夠,致使資源問題、環境問題和生態問題越來越突出。習近平總書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一極其重要的科學論斷,深刻揭示了自然生態作為生產力內在屬性的重要地位,飽含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唯物辯證觀范疇的基本價值理念,這即是:解放生產力,一定是解放生態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一定是發展綠色生產力。只有解放生態生產力和發展綠色生產力,作為人類更高發展階段的生態文明建設,才能夠體現到底在何種程度上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了歷史貢獻。
生態文明遵循自然辯證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和自然科學觀的反映。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學習馬克思,就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在馬克思主義世界里,人類和世界的整體歷史,“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但這兩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習近平總書記以其享譽四海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形象而生動地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命題并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自然辯證法,是因為其本身超越了機械生態中心主義、揚棄了人類中心主義,既揭示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辯證關系,又蘊涵了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金山銀山”的“人為美”、“綠水青山”的“生態美”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型美”三層要素,為人類走向天人合一的生態文明社會指明了方向。
進而言之,“兩山論”在邏輯上又是既獨立又渾然一體的“三段論”。一,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重心在發展。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無不昭示發展仍然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核心任務、立足點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前提。二,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重心在保護。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對人的生存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心在統籌。我們熱烈地期盼生態文明社會的到來,彼時,人同自然界是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人類實現了自然主義,自然界實現了人道主義。
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全球視野、全球眼光、胸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開放體系,體現出強烈的大國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十八以來,“命運共同體”思想已經成為習近平總書記以全球視野、全球眼光、人類胸懷積極推動治國理政更高視野、更廣時空的全球性理念,生態文明也不例外。
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和世界發出了中國作“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感召。可以說,作為占世界總人口1/5、GDP占世界經濟比重穩居世界第二的發展中大國,中國搞好生態文明建設,本身就是對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和示范。另一方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所要揭示的是工業文明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人類社會走向“生態文明”社會的特殊運行規律。這正是習近平思想對當代中國和世界生態文明建設貢獻的獨特之處,不僅社會主義要建設生態文明,資本主義也要建設生態文明。
從綠色世界治理格局看,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后,為了促進全球經濟復蘇和應對氣候變化、能源資源危機等挑戰,全球范圍特別是主要西方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和推行“綠色新政”“綠色經濟”和“綠色增長”,并演化成為一種新的國際話語權斗爭。當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成為與政治、經濟、民生工程和國際治理、全球博弈的綜合性問題。以遏制氣候變暖為題展開的世界各國“博弈”,不僅直接影響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如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而且直接影響發達國家在全球生存環境和生態資本再分配方面的角逐。我們要應對全球性重大威脅和挑戰,中國要發揮與我們地位相適應的作用,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強力推進綠色增長。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人類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無論其廣度還是深度,無論其國內性還是全球性,無論其民族性還是世界性,都是人類社會及其文明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理念變革、發展洞見和科學預見。它適應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新的歷史發展,向前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系,為馬克思主義補充了面向二十一世紀新原則;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觀新的理論和實踐境界,為作為人類社會嶄新文明形態的生態文明建設首次確立了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實踐論和方法論,是標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麗中國夢的重要旗幟,是建設人類共有生態系統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

責任編輯:任我行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