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已慘敗于華為!差距不斷擴大,互聯網思維完敗于傳統商業邏輯!
專家介紹:于建民,第一贏銷網營銷研究院院長。什么互聯網思維都是浮云,產品力和品牌力始終都是商業競爭的本質,唯有產品力強、超越對手、才能征服消費者,而建立在產品力和營銷力都領先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強

什么互聯網思維都是浮云,產品力和品牌力始終都是商業競爭的本質,唯有產品力強、超越對手、才能征服消費者,而建立在產品力和營銷力都領先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強大品牌力才能在市場實現稱霸。只擅長營銷和概念炒作,但是產品力上不足的終究要敗給綜合實力強的!
于是,我們看到,最近雷軍和小米低調了很多,不再當初一樣喊著互聯網思維了,因為所謂的炒作、神化概念的小米,已經被遵循商業本質、經典打法、產品力和品牌力都領先的華為給擊敗了,并且差距大幅度拉開!
統計機構 TrendForce 給出了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和份額排名,其中華為排名第一,小米高過聯想排名第二。

(如上圖所示:華為與小米的份額差距已經增至1.5倍)
TrendForce 表示,第三季度華為的手機出貨量表現高于預期,不僅將會完成出貨量 1 億大關的目標,最終出貨量可能觸及 1.1 億臺,對比 2014 年,華為今年年出貨量可能將增長 40%。隨著紅米 Note2、小米 4c 以及有可能在年底問世的新機,小米今年出貨將增長 14.6%。
以下是我們寫于4個月前的一篇文章,就曾預言過,小米終將被華為甩開!今天這些都已經成了事實,因為產品技術力和營銷力、品牌力始終都是競爭的核心,而不是那些自我炒作的概念。
只有技術和營銷都領先的企業,才能成為真正的領軍王者,小米與華為相比,營銷水平極高,但是在產品上的實力和人才資源遠不及華為,正因此與華為的差距正逐漸拉大!
小米大本營失守:華為已從國際領先進逼到國內市場同步領先
2015年3月份,華為手機已經成為中國市場份額的第一(全球知名市場研究公司之一GfK 集團最近公布了2015年3月中國手機的零售監測數據,,2015年3月華為手機以13.57%的高份額占有率,成為3月份中國市場銷量第一)這是華為繼國際市場領先國內眾多品牌之后,在國內市場首次登頂第一寶座,這也意味著小米大本營的失守。
作為華為強勁的對手,中國手機這一波崛起浪潮的始作俑者小米起步早,把握住機會,營銷比國內同行做的好,一度占據較大優勢,但現在這個優勢正被強勁的對手華為打垮。
2014——2015年,成為兩者對決的轉折點,2014年華為手機稅后收入751億,小米手機稅后收入600億左右(小米每年公布的數據都是稅前,而同行沒有稅前這一說,都是稅后,這也是為什么楊元慶兩會炮轟小米虛假數字誤導的原因,這也是小米2013年對外宣傳326億,而和美的合作時顯示260億的原因,2014年743億也是如此,稅后收入不到600億)。
考慮到小米的主戰場是中國市場,這一大本營的失守意味著,華為的攻勢更加兇猛,兩者的差距將逐漸拉大,以往華為是國內、國際綜合領先小米,而華為的收益上能做到國際、國內平分秋色、各占一半(2015年的目標甚至已經將海外占比定為60%),以往國內市場弱于小米,一旦國內市場超越小米,再加上同樣數量級、甚至更多的海外銷售,將意味著將小米大幅度甩開,總業績將達到小米的2倍。
而2015年3月份之后的4月,華為手機(華為品牌+榮耀品牌)以13.6%的市場占有率,再次蟬聯中國市場銷量第一,連續兩個月在國內超越小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是小米的米粉節,這個月可能是雙11以外小米年銷量最高的一個月份,這個月份小米依然敗給了華為,而5月份華為P8的發布,再次火熱,P8系列手機一機難求,多地出現加價購買的情況,5月份無疑將繼續領先,而6月份華為榮耀的新品又將發布,這個勢頭繼續下去,小米在中國市場將越來越大的敗于華為,兩者差距逐漸拉大。
2015年,將是一個轉折點,華為將完勝小米!遵奉傳統經典打法的擊敗了喊著互聯網思維的小米!而且是遠遠甩開!
華為:用優秀產品力完勝小米
只有技術和營銷都領先的企業,才能成為真正的領軍王者,小米與華為相比,營銷水平極高,但是在產品上的實力和人才資源儲備上遠不及華為,正因此與華為的差距正逐漸拉大。
2014年,在嫻熟掌握營銷之后,華為長期的技術儲備和人才優勢逐漸發力,產品力的優勢日益顯著,2014年華為先后推出了P7、榮耀6、Mate7、榮耀6plus等多款叫好又叫座的產品,這其中既有成功突破中高端壁壘的產品,如Mate7,在國際、國內都出現斷貨;也有引領行業潮流的產品,如榮耀6plus的雙鏡頭,可以說無論外觀設計,還是技術,華為手機的產品都做到了行業前列,正在用超強的產品力引領行業。而華為用這多款產品不僅贏得了銷量,更贏了口碑,將華為手機的品牌形象和影響力,國內國外都推到一個新高度。
而相對比,小米2014年推出的小米4和小米note都缺乏亮點,外觀設計略顯平淡點。即使包裝成“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的概念,也無法改變產品外觀設計缺乏亮點的不足,消費者心中有桿清楚的秤,小米note同樣如此,也許正應了當初小米初創時所喊的“沒有設計的手機就是最好的手機”,另一個層面也說明了小米的產品軟肋。
小米一度因為把握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的契機,站在了風口,且較好的對蘋果、魅族、乃至于阿里的等企業的諸多營銷手法巧妙的整合,打造了自己的營銷優勢,而一度領先競爭對手,但是商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持久戰中,綜合實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隨著時間小米的弱勢地方將會逐漸放大,如果不彌補,將會被強勁的對手超越,乃至甩開!
商戰中,要想長久領先,好的產品和好的營銷都至關重要,好的營銷,提高知名度,擴大了消費流量,對構建市場優勢極有幫助,但要長久、真正征服消費者,贏得消費者的口碑和長久的信賴,最終贏得市場,還得靠產品,靠更有競爭力的產品、超越對手,畢竟消費者很現實,永遠都在選擇更好地產品,這也是華為能夠后發制人,起步晚,但逐漸大幅超越小米的元in,作為一個技術起家的企業,在補上營銷的短板之后,雙方的PK勝負局已經注定!
而華為的掌門人任正非的境界和眼光都是卓越,在2014年初,華為手機剛取得優異成績的時候,就提醒華為人要虛心,“一部手機賺30元,這算什么高科技、高水平?現在賺幾億美元就牛起來了,拿自己的長板去比別人的短板,還沾沾自喜。我希望消費者BG(手機業務)不要在勝利之后就把自己泡沫化,不要走偏了。”“終端沒有黏性,量大而質不優,口口相傳反而會跌下來。不要著急,慢慢來,別讓互聯網引起你們發燒” “今天不是打擊和批評你們,是希望消費者BG能清醒地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華為堅持20多年不動搖,才走到今天,你知道有多難?當我們像烏龜一樣在爬的時候,中國可是四處都是鮮花,我們全當作沒有看到,至今還在艱苦奮斗”
任正非的警鐘也讓華為更加注重于產品和技術,注重產品力的競爭,而堅持品質和技術是華為成功的重要基因,不僅過去成就了華為突圍國際通信市場,并成為霸主,今天更是成就了手機市場的奇跡!引領中國手機一個新標桿!
后記:在2015年,華為成功推出了P8、榮耀7i、Mate s等多款手機再次上演這口碑和銷量齊飛的大幅增長業績,相對比的是,小米一款note已經開了7次發布會,兩者的產品、技術上的差距實在太大了,產生差距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