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電、能源大數據與能源互聯網的未來
(五)未來能源互聯網的B2M商業模型展望
個人認為,未來能源互聯網的核心應該是機器,而不是人,因為從能源生產、輸配、控制到末端的能源利用,實際上都是由機器來完成的,人只是局部的參與了運行維護,并且享受能源利用的成果,隨著機器智能程度的加深,人對于能源系統的干預可能會越來越少。
而從機器的視角去理解能源互聯網,與從人的視角去理解的互聯網,可能就會看到完全不同的場景。
下面我們舉個最常見的設備,一臺15kW的交流電機,如果從管理的視角去理解,它無非是一臺價值3000元左右的低值設備,即使在工業現場,也不會得到太多的關注。但是從機器的視角去理解,雖然這臺設備本身價值不高,但是按照每年8000小時的運行時數,每度電0.7元計算,每年的能耗費用是8萬元左右,按照10年的壽命計算,全生命周期的能耗是80萬,這就是個非常巨大的數字了,雖然付電費的是人,但是消耗能源費用的是設備本身。
從設備視角去理解,則這臺耗能設備需要提高運行效率以降低成本,這就涉及到設備的狀態監測、故障分析、保養、以及合適的運行控制;而從能源互聯網的角度去理解,這臺負載設備如果智能化水平提升,還能參與負荷預測、負荷響應、甚至與各類儲能設備聯合參與運行。
機器智能化水平提升,就需要這類啞終端設備通過適配器,實現與能源網絡的能量和信息交換,也就是變成信息物理系統(CPS)的一個信息物理節點。而從降本增效的角度上看,未來隨著電價市場化水平的提升,這樣一臺年電費8萬元以上的設備,是完全具備智能化的可能的。
所以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推論,未來以機器智能為主要目標的微網和能源互聯網技術應用,其商業形態將不同于以消費者為核心的互聯網時代,未來將是B2B(企業對企業)和M2M(機器對機器)互相融合的時代,可以被稱作B2M的時代。
也就是在供給側,由售電公司或者能源服務公司,通過能源大數據平臺和能源互聯網應用架構,以智能化的企業端服務,提供能源產品(水電熱氣等),以及各類能源服務產品。在消費側,則呈現出能源微網+信息物理系統+各類源荷儲的智能化設備相互交互的形態。供給側和消費側共同構成了能源互聯網B2M的商業圖景,并且在電力市場化的格局下不斷朝著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的方向提升。而這才是真正具有市場意義的能源互聯網應用。

責任編輯:大云網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