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信息化水平模糊評價模型的研究
一、引言隨著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現代化通訊技術的廣泛運用,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
一、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現代化通訊技術的廣泛運用,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已成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企業信息化越來越成為企業增強活力與競爭力的關鍵性帶動力量,越是市場化程度高、全球化程度高的行業和企業,越重視信息化帶來的效益,信息化的帶動作用也越發顯著。如何衡量本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如何有效的進行信息化建設?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的管理者,成了需要迫切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研究如何建立一個科學的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模型,旨在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一個可以衡量企業信息化水平的科學、準確、易于操作的分析工具。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理論提出了一個綜合模糊評價方法,對于衡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達到了何種水平,找出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瓶頸以及明確未來努力的方向等,具有現實意義。
二、企業信息化的內涵
構建企業信息化的評價模型,首先應對“企業信息化”進行定性、定量和定位。只有在企業信息化的內涵清晰、外延明確的前提下,才能對企業信息化的建設進行正確認識和評價。否則,將因隨意性與盲目性而帶來研究的偏差。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化開發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也就是說,企業信息化是:以企業業務流程為基礎,在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上利用信息技術控制和集成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信息資源,實現企業內外部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市場反映速度和市場競爭能力;實現先進的管理理念,整合企業現有的生產、設計、制造、銷售等環節,及時地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層人員提供準確的、有效的信息,以便對市場做出的迅速反應,其本質是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其他企業協作的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確認企業信息化是企業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科學的管理思想,充分挖掘和開發企業的信息潛能,進而提高企業的柔性、健壯性、敏捷性及綜合社會競爭能力,使企業贏得市場競爭。
三、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企業信息化是一個動態化的目標,其動態性表現在:一方面信息技術本身在不斷發展,信息化水平與信息技術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目標也是在不斷變化的。企業信息化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目的性
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的建立,旨在讓企業認識到自身信息化水平,如何有效的進行信息化建設。通過衡量信息化的現狀,找出其中的不足,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提出改善的手段和方法,為企業的決策層提供科學的依據,全面高效的實現企業信息化,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實力。
(2)全面性
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如實而全面反映企業信息化的現狀。因為企業信息化所涉及到的不僅包含有物質方面的東西,而且包含有諸如人員的素質、企業文化等精神方面的因素,其目的既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也要包括提高社會效益。
(3)科學性
必須以信息經濟學理論和統計學理論為依據,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借鑒已公布的國家信息化指標和國際上比較通用的信息化測度的理論和方法,如波拉特方法和信息指數化方法,提出本企業信息化評價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
(4)客觀性
由于評價的結果將直接影響著決策,因此需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其中定量分析是準確評價企業信息化水平的關鍵。
(5)簡約性
盡量設計簡約的指標反映較全面的情況,為此,所選指標要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指標之間的邏輯聯系要強。
(6)前瞻性
所設計的指標體系應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即不僅可在時間上延續,而且可以在內容上拓展,以便于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過程進行連續評價。
(7)動態性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這就要求相應的指標體系也應具有動態性,以便準確地反映出信息化水平的實際狀況。
(8)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企業信息化水平評估體系的實踐性指標,評估體系的建設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工作,需要從實際的經濟活動中提煉決策支持信息,沒有可操作性就喪失了研究的意義,指標體系的建立要始終圍繞能夠實際獲得應用這一目標進行。
四、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的組成
為了對企業信息化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我們提出了包括信息設備及軟件系統裝備程度、利用程度、信息使用者水平、企業信息化環境和信息化經濟效益等五項內容的定量和定性兩部分指標。其中定量指標部分包括如下考察項目:
(1)信息設備及軟件裝備程度的評價指標
信息設備及軟件裝備程度主要通過當年企業用于信息設備及軟件的投資總費用與當年固定資產投資總費用之比——信息設備及軟件裝備率來反映。其中信息設備及軟件投資總費用包括電話機購置及裝機費、傳真機購置費、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購置費、企業內部網建設費、企業上網投建費、企業購買信息化軟件費用等。計算公式如下:
(2)信息設備及軟件利用程度的評價指標
信息設備及軟件裝備程度的評價指標只是反映了企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水平,有了好的裝備,并不等于信息化水平就高,因為信息化能否帶來效益關鍵還要看其利用情況。因此,信息化水平還需要通過信息設備及軟件的利用程度指標來評價。該指標主要通過當年單項信息設備及軟件的使用和維護費用與當年企業管理費用之比——信息設備及軟件單項利用率的加權之和來反映。其中信息設備及軟件的使用和維護費用包括使用郵政和訂閱報刊費用、電話和傳真機使用維護費用、使用維護計算機和企業內部網的費用、企業電子信箱使用費、使用Internet的費用(包括企業網頁(站)維護費等)以及多媒體的使用費用。計算公式如下:
因為企業信息化的主體是企業信息資源的使用者,即企業所有員工,所以企業員工知識水平對企業信息化評價有重大意義。員工知識水平的指標由企業學歷在大專以上的員工人數與企業員工總數之比來反映。計算公式如下:
企業實施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能最終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但由于企業實施企業信息化的時間一般較長,少則一、二年,多則十幾年,為了能科學的反映現代社會的資金時間價值,本文采用的是企業信息化的直接現值經濟效益,即企業信息化的現值利潤與現值成本之間的比值:
(1)信息化環境的評價指標
企業信息化環境是影響和制約企業信息化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從企業角度分析,企業信息環境可分為兩個方面,即企業信息化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包括企業信息意識和管理機制等方面。外部環境涉及的因素較多,主要有國內外信息技術水平、企業所處地區信息化程度、信息服務體系、公共信息資源量和國家地方政府有關的政策法規等。由此我們設計了如下指標:
內部環境指標:
企業領導重視程度
信息主管(CIO)能力
員工信息意識
管理水平
外部環境指標:
企業信息化應用軟件技術水平
計算機硬軟件價格
企業所處地區信息化程度
信息服務體系
公共信息資源量
國家政策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
(2)企業信息化間接效益的評價指標
企業信息化除了產生直接效益外,還可以帶來間接效益。
企業信息化間接效益評價指標包括:
對企業形象的影響
對國家地區信息化的貢獻
五、企業信息化水平的綜合模糊評價模型
上面涉及的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所涉及的往往是非結構化的,很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加以準確描述,模糊評價方法的思想就是利用模糊數學的基本理論隸屬度來將模糊信息定量化,合理地選擇因素域值,再利用傳統數學方法對多因素進行定量評價,從而科學地得出評價結論,其優點在于不會忽略評價因素在程度上的差異,能夠比較實際地反映出企業信息化的整體狀態。綜合模糊評價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過程如下:
六、結束語
本文在分析企業信息化基本內涵的基礎上,采用模糊數學方法,提出了一種企業信息化水平模型評價方法。企業信息化評價體系包括定量和定性兩大部分,其中定量指標部分包括信息設備及軟件系統裝備程度、利用程度、信息使用者水平、企業信息化環境和信息化經濟效益等可測參數;難以直接測量的因素則采用定性分析計量的方法,建立一個綜合模糊評價模型,從而把直接影響企業信息化水平的企業信息化環境、信息化的間接效益等因素采用模糊數學的方法量化表述,形成一種客觀有效的綜合評價方法。該評價體系可以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幫助企業管理者準確的了解本企業目前的信息化水平,消除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瓶頸,為企業決策者提供信息化建設的決策支持。企業信息化勢在必行,深入探討信息化內涵,正確引導企業根據自身需要實施信息化是我們今后的研究方向。
隨著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現代化通訊技術的廣泛運用,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已成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企業信息化越來越成為企業增強活力與競爭力的關鍵性帶動力量,越是市場化程度高、全球化程度高的行業和企業,越重視信息化帶來的效益,信息化的帶動作用也越發顯著。如何衡量本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如何有效的進行信息化建設?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的管理者,成了需要迫切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研究如何建立一個科學的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模型,旨在為企業信息化建設提供一個可以衡量企業信息化水平的科學、準確、易于操作的分析工具。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方法和模糊理論提出了一個綜合模糊評價方法,對于衡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達到了何種水平,找出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瓶頸以及明確未來努力的方向等,具有現實意義。
二、企業信息化的內涵
構建企業信息化的評價模型,首先應對“企業信息化”進行定性、定量和定位。只有在企業信息化的內涵清晰、外延明確的前提下,才能對企業信息化的建設進行正確認識和評價。否則,將因隨意性與盲目性而帶來研究的偏差。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化開發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決策的效率和水平,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也就是說,企業信息化是:以企業業務流程為基礎,在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上利用信息技術控制和集成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信息資源,實現企業內外部信息資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市場反映速度和市場競爭能力;實現先進的管理理念,整合企業現有的生產、設計、制造、銷售等環節,及時地為企業的管理和決策層人員提供準確的、有效的信息,以便對市場做出的迅速反應,其本質是加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其他企業協作的能力;
由此,我們可以確認企業信息化是企業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科學的管理思想,充分挖掘和開發企業的信息潛能,進而提高企業的柔性、健壯性、敏捷性及綜合社會競爭能力,使企業贏得市場競爭。
三、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企業信息化是一個動態化的目標,其動態性表現在:一方面信息技術本身在不斷發展,信息化水平與信息技術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信息化的目標也是在不斷變化的。企業信息化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目的性
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的建立,旨在讓企業認識到自身信息化水平,如何有效的進行信息化建設。通過衡量信息化的現狀,找出其中的不足,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提出改善的手段和方法,為企業的決策層提供科學的依據,全面高效的實現企業信息化,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經濟實力。
(2)全面性
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如實而全面反映企業信息化的現狀。因為企業信息化所涉及到的不僅包含有物質方面的東西,而且包含有諸如人員的素質、企業文化等精神方面的因素,其目的既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也要包括提高社會效益。
(3)科學性
必須以信息經濟學理論和統計學理論為依據,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借鑒已公布的國家信息化指標和國際上比較通用的信息化測度的理論和方法,如波拉特方法和信息指數化方法,提出本企業信息化評價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
(4)客觀性
由于評價的結果將直接影響著決策,因此需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其中定量分析是準確評價企業信息化水平的關鍵。
(5)簡約性
盡量設計簡約的指標反映較全面的情況,為此,所選指標要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指標之間的邏輯聯系要強。
(6)前瞻性
所設計的指標體系應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即不僅可在時間上延續,而且可以在內容上拓展,以便于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過程進行連續評價。
(7)動態性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這就要求相應的指標體系也應具有動態性,以便準確地反映出信息化水平的實際狀況。
(8)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企業信息化水平評估體系的實踐性指標,評估體系的建設是一個腳踏實地的工作,需要從實際的經濟活動中提煉決策支持信息,沒有可操作性就喪失了研究的意義,指標體系的建立要始終圍繞能夠實際獲得應用這一目標進行。
四、企業信息化評價指標的組成
為了對企業信息化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我們提出了包括信息設備及軟件系統裝備程度、利用程度、信息使用者水平、企業信息化環境和信息化經濟效益等五項內容的定量和定性兩部分指標。其中定量指標部分包括如下考察項目:
(1)信息設備及軟件裝備程度的評價指標
信息設備及軟件裝備程度主要通過當年企業用于信息設備及軟件的投資總費用與當年固定資產投資總費用之比——信息設備及軟件裝備率來反映。其中信息設備及軟件投資總費用包括電話機購置及裝機費、傳真機購置費、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購置費、企業內部網建設費、企業上網投建費、企業購買信息化軟件費用等。計算公式如下:
(2)信息設備及軟件利用程度的評價指標
信息設備及軟件裝備程度的評價指標只是反映了企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水平,有了好的裝備,并不等于信息化水平就高,因為信息化能否帶來效益關鍵還要看其利用情況。因此,信息化水平還需要通過信息設備及軟件的利用程度指標來評價。該指標主要通過當年單項信息設備及軟件的使用和維護費用與當年企業管理費用之比——信息設備及軟件單項利用率的加權之和來反映。其中信息設備及軟件的使用和維護費用包括使用郵政和訂閱報刊費用、電話和傳真機使用維護費用、使用維護計算機和企業內部網的費用、企業電子信箱使用費、使用Internet的費用(包括企業網頁(站)維護費等)以及多媒體的使用費用。計算公式如下:
注:資料來自—梁濱.企業信息化的基礎理論與評價方法[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因為企業信息化的主體是企業信息資源的使用者,即企業所有員工,所以企業員工知識水平對企業信息化評價有重大意義。員工知識水平的指標由企業學歷在大專以上的員工人數與企業員工總數之比來反映。計算公式如下:
企業實施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能最終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但由于企業實施企業信息化的時間一般較長,少則一、二年,多則十幾年,為了能科學的反映現代社會的資金時間價值,本文采用的是企業信息化的直接現值經濟效益,即企業信息化的現值利潤與現值成本之間的比值:
(1)信息化環境的評價指標
企業信息化環境是影響和制約企業信息化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從企業角度分析,企業信息環境可分為兩個方面,即企業信息化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包括企業信息意識和管理機制等方面。外部環境涉及的因素較多,主要有國內外信息技術水平、企業所處地區信息化程度、信息服務體系、公共信息資源量和國家地方政府有關的政策法規等。由此我們設計了如下指標:
內部環境指標:
企業領導重視程度
信息主管(CIO)能力
員工信息意識
管理水平
外部環境指標:
企業信息化應用軟件技術水平
計算機硬軟件價格
企業所處地區信息化程度
信息服務體系
公共信息資源量
國家政策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
(2)企業信息化間接效益的評價指標
企業信息化除了產生直接效益外,還可以帶來間接效益。
企業信息化間接效益評價指標包括:
對企業形象的影響
對國家地區信息化的貢獻
五、企業信息化水平的綜合模糊評價模型
上面涉及的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指標所涉及的往往是非結構化的,很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加以準確描述,模糊評價方法的思想就是利用模糊數學的基本理論隸屬度來將模糊信息定量化,合理地選擇因素域值,再利用傳統數學方法對多因素進行定量評價,從而科學地得出評價結論,其優點在于不會忽略評價因素在程度上的差異,能夠比較實際地反映出企業信息化的整體狀態。綜合模糊評價模型的建立和分析過程如下:
六、結束語
本文在分析企業信息化基本內涵的基礎上,采用模糊數學方法,提出了一種企業信息化水平模型評價方法。企業信息化評價體系包括定量和定性兩大部分,其中定量指標部分包括信息設備及軟件系統裝備程度、利用程度、信息使用者水平、企業信息化環境和信息化經濟效益等可測參數;難以直接測量的因素則采用定性分析計量的方法,建立一個綜合模糊評價模型,從而把直接影響企業信息化水平的企業信息化環境、信息化的間接效益等因素采用模糊數學的方法量化表述,形成一種客觀有效的綜合評價方法。該評價體系可以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幫助企業管理者準確的了解本企業目前的信息化水平,消除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瓶頸,為企業決策者提供信息化建設的決策支持。企業信息化勢在必行,深入探討信息化內涵,正確引導企業根據自身需要實施信息化是我們今后的研究方向。

責任編輯:葉雨田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