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體系建設
編者按:2017年1月21日-22日,“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2017年年會暨綠色低碳發展智庫伙伴年度研討會”在深圳成功舉辦。
正如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在開幕致詞中所言:“兩家合在一起有很大的好處。能源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主要是進行能源系統工程模型和方法學方面的研究,學術性比較強;后來發起建立綠色低碳發展智庫伙伴,更多是聚焦在政策層面,進行相關政策的設計、實施和落地方面的研究。把兩者合在一起,既有理論模型方法學平臺和工具的研究,又有關于政策建議、政策落地、政策實施、制度實踐方面的研究。兩者的結合,有利于我們提出有科學含量、有技術支撐的高水平的政策建議,促進各界對能源和氣候政策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唐人虎(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在做碳市場的時候最大的一個質疑就是數,其實這些數不是從碳市場來的。碳市場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建立起來一套相對科學的數據體系。在能源行業中有一個阻礙行業進步的因素就是每一個單向的體系每一個部位上來的數據是不一致的。因此做決策的時候參考的數據就會不一致,或者說有多種選擇的時候,不同政策制定部門在做選擇的時候都是挑對自己有利的數據,數據之間不具有可比性。就碳市場而言,我認為不對交易負責的數據都是耍流氓。如果數據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有一個統計報告、或者去評獎的話,那么自下而上收集來的數據要想準確是很難的,每一個企業都可以有針對性的去造這個數據。而市場是什么呢?是要建立一整套統一的規則,市場上的各個主體互相之間要做交易,也需要有互相的監督。
MRV的定義
MRV分為監測、報告、核證三部分。監測是需要提前做計劃的,目的是確保監測的某個指標的數據至少能拿得到、測得了,如果做不到就需要想別的辦法。在實踐中會遇到這種情況:確定一套監測體系之后,從理論上來看很好,但是卻不能反映實際情況。比如說我們國家的環保監測,十年的數據都顯示環境質量是合格的,但是空氣質量越來越差也是有目共睹的。再舉個例子,比如說我曾經參與二氧化碳排放的監測,采用的方法就是在六七十米的高空對煙塔的排放口進行監測,其實只要設計一個自動伸縮機構,根本就查不出來了;還有一個更簡單的辦法——設計一個壓縮空氣旁路,你來監測的時候我就把壓縮空氣打進去,真實的二氧化碳排放永遠也查不出來。
我想說的是:如果只是單點監測的話,企業要想做假,就可以永遠做下去,所謂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企業一定有辦法來對付這樣的監測。所以我們這里談到的監測一定是要有交叉校驗的概念。有直接測量的數據,再加上報告和核證,把各種數據——企業無法做假的數據——加總在一起,隨著市場的正常運行還要加上時間維度,使得企業做假的成本升高,當企業的做假成本高于交易成本的話,它自然會選擇用真實的數據去進行交易。監測設備和周期也是非常重要的,綜合來看被監測對象是否合規。
對于報告和核證,一個重要的點是如果企業報告和核證的成本過高,對監督是不利的。一定要劃定一個邊界,監測可以監測的,如果要花費大量的成本去監測的話就用缺省值來代替。還有一點,監測和報告是由企業為主體自己來做,但是核證一定要由獨立的第三方來做。
這三者的關系是如圖所示:
碳交易市場能夠順利運行的前提條件是一定要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但是想讓數據一開始就完全準確是不現實的。舉個例子,2005年開始做CDM項目的時候,中國采取的是項目制,報一個批一個,風電和水電項目前期的批準率是非常高的,可是到了2009年有20多個風電項目全部被拒絕了。為什么呢?因為UNFCCC用各個項目積累了幾年的數據進行互相的比對看出了問題。比如在內蒙同一個地點,不同企業用的風機是一樣的,為啥風資源就不一樣,收益率也不一樣?因為每一個主體之間在這些數據上很難進行溝通,在有了幾年的數據積累后再進行橫向比較,就會對數據的準確性提出很高的要求,否則就會自相矛盾。
MRV對碳市場的作用
我認為MRV對碳市場的作用首先是給碳市場一個合理的預期,讓它能夠良性運轉幾年,確保數據準確是碳市場能夠順利運行的前提和重要保證。我想幾個碳市場試點的地方應該很有感觸,一開始企業做核查核證報數的時候確實是因為能力的問題出現這樣那樣的紕漏。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企業的行為跟市場掛鉤,企業就有改善的動力了。現在各個試點中,企業報的數確實是越來越準的。對于全國碳市場來講,我想也會是這個規律,隨著它的運行數據會越來越準。
第二個作用就是為政策設計提供數據支撐,包括總量控制和配額分配的政策等。從現在市場的規則設定來看,不是就要單點的數據,是要有一套相對完整的數據。以電力行業配額分配為例,最初沒有把自備電廠納入進去,但是自備電廠的規模很大,舉個例子,山東的魏橋股份是做紡織的,不在八大行業之內,但它自備電廠的裝機是2000萬噸。全國自備電廠的裝機規模是1.2億噸。如果沒有大量的數據支撐,整個碳市場會有很強的不公平性。
第三就是對企業來講,未來發配額、確定排放量都需要數據。對很多大企業來講,怎樣摸清家底?比如幾大電力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唐3.4億噸、華電3.2億噸、華能接近4億噸,國電投是2.8億噸左右,這些大型企業如果認識到這些排放的重要性,把這些當成碳資產去管理,未來在碳市場上會有一個很好的示范效應。
MRV的流程如上圖所示,這里面把國家發改委、地方發改委、第三方核查機構和重點單位的職責劃分清楚了。需要注意的是:國家發改委資源有限,別指望中央。中央能做的事就是定下來哪些行業納入等標準性的條條框框,具體的管不了。具體怎么納入一定是地方、省一級或者再往下一級發改委的作用;第三方核查機構要對國家發改委進行一系列的匯報;重點單位也有一系列的職責,比如要選擇第三方核查機構、上報排放數據,如果不給市場定價的話,它的積極性是不夠的。目前非試點地區的大多數單位都認為碳市場是給它增加成本的。其實增加的很多成本就是在前期的這一系列工作,再往后運行一定是能給企業帶來相應的收益的。
國家碳市場MRV的進展
在具體工作中大量用到的是國家重點行業核算指南和補充數據表格,相信隨著市場的平穩運行會有更客觀的、更科學的、經過修訂的標準出臺。
我國的重點行業核算指南和國際不太一樣的特點是,國際上的核查到設施,我國是到法人。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府政策帶來的市場能管的是人,管不住設施,因此現在是以最低一級企業法人或者視同法人的機構為核算單位。
MRV涵蓋的是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所有排放,但是在核算的時候是把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分開的,只是在算排放量的時候是統一的。一旦未來電力改革完成以后,能把間接排放傳導出來,再把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在一起。不過這個改革需要多長時間能完成還不好說。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核算方法一定要簡單易行,越復雜漏洞越多,簡單一點只要公平、取的系數都一樣應該是可行的。
MRV存在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
這些問題是試點和非試點中都存在的。第一個是目前使用的行業指南確實需要統一了。當時是由三家不同的單位共同來開發的,一些術語是不統一的。
還有就是不同行業指南中對于同種燃料的缺省數據選擇是不一致的,在標準制定的過程中是一定要一致。對大的排放企業因為這個不一致,排放量有可能差出去幾十萬噸,這對整個碳市場造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第三個是補充數據表,它的結構已經相對完整了,但是對于具體情況的說明,比如說核算邊界的確定、凈購入使用的電力和熱力與消耗使用的電力和熱力的區別、排放因子的計算還是沒有一個詳細的規定,還是依賴于專家、各核查機構的審查員去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就帶來了MRV的一致性問題,雖然規則相同但是目前自由裁量權比較大。這也會給未來分配、履約工作帶來一定困擾。
那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是完善核查指南的一致性;第二是增加對補充數據表的核算與核查要求;第三是要提高對實測數據的要求,這里面是有一個博弈的,要在先進的企業做,因為這些企業是按基本法來分配額的,它是受益的,有天然的動力去做,在典型行業的先進企業去做實測數據,為未來的交叉校驗提供數據模版;第四是增加對監測計劃的核查要求。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