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碳排放交易試點的現狀、問題及主要經驗
導讀:自2016年4月全面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以來,福建省在政策法規、組織管理、信息支撐、報告核查、配額管理、市場交易等出臺措施,試點工作建設起點高,配套制度優,覆蓋范圍廣,交易品種全、方式多,建設速度快,系統運行穩,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的經驗。本文作者建議福建省下一步在碳數據核算、第三方核查機構專業能力、納管行業企業控排能力、碳配額分配方法創新綠色融資等方面進一步積極探索。
一、試點現狀
福建省于2016年4月全面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對接全國,對標先進,對照實際,初步建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碳市場,真正起到了全國碳市場“試驗田”的重要作用。
(一)政策法規
2016年,福建省先后出臺《福建省碳排放權管理暫行辦法》《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實施方案》等9 個政策法規,以《管理暫行辦法》為總綱性文件,以《碳排放權抵消管理辦法》《碳排放交易第三方核查機構管理辦法》等為統籌性文件,以《2016 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等為實施性文件,層次明確,構了“1+1+7”政策體系(見表1),為建立組織管理、配額管理、MRV體系、交易管理等機制提供依據。
(二)組織管理
福建省建立了含政府主管部門、交易機構、中介機構、專家委員會、企業在內的組織管理體制(見圖1),成立了碳排放權交易工作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簡稱“省碳交辦”)主管碳排放權交易活動,負責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第三方核查機構、市場調節、信用信息、配額分配實施、市場交易等方面的監督管理。
(三)信息支撐
福建省碳市場信息系統支撐體系包括碳交易信息管理與在線報送平臺、碳排放配額注冊登記系統、碳排放交易平臺(見圖2),系統建設依托于云計算中心。碳交易信息管理與在線報送平臺為企業碳排放信息、核查機構、政府監管等在線業務平臺。碳排放配額注冊登記系統主要功能為重點排放企業配額發放、流轉、履約等方面的管理。碳排放交易平臺為碳交易參與者提供掛牌、競價、拍賣等電子化交易操作。
(四)報告核查
MRV 制度體系是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的重要環節。碳排放企業須履行二氧化碳排放監測報告義務;第三方核查機構本著公平高效、科學合理的態度,開展碳數據核查,保證碳數據真實性;政府主管部門則負責審查企業、核查機構上報的監測計劃、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報告。碳市場啟動以來,福建省共開展六批次重點排放企業的碳數據核查、復查工作。總計10家第三方機構參與核查復查任務,被核查復查企業803 次。
(五)配額管理
1. 納入范圍。根據福建省2013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達1 萬噸標準煤以上(含),即排放約達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企業法人單位或獨立核算單位碳排放核查結果,最終共納入電力、鋼鐵、化工、石化、有色、民航、建材、造紙、陶瓷等9 大行業的277 家企業。地域分布上,九個地市均有企業被納入,其中泉州市居多,占總數40.43%。行業分布上,除國家規定八大行業外,福建省陶瓷行業作為特色行業被納入碳交易,企業數達119家,占42.96%。
2. 配額分配。2016 年重點排放單位配額實行免費分配,采用基準線法、歷史強度法、歷史總量法等計算方法。其中,發電、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采用基準線法分配配額,電網、銅冶煉、鋼鐵、化工、原油加工、乙烯、紙漿制造、機制紙和紙板、航空旅客運輸、航空貨物運輸、機場、建筑陶瓷等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采用歷史強度法,日用陶瓷及衛生陶瓷等行業重點排放單位采用歷史總量法(見表2)。2016 年度的配額于2016 年12 月發放初始配額,2017 年5 月發放調整配額。
3. 先期減排獎勵。2016 年度,福建省針對以下兩種情況實行配額獎勵。一是重點排放單位在2010年至2012 年期間,實施了節能技改或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且得到國家或本省有關部門按節能量給予資金支持的。二是采用歷史強度法或歷史總量法分配的重點排放單位,在2010 年至2012 年期間實施工業煤改氣項目,且改造前煤炭消費量占總能源消費量50% 以上的。2016年度,福建省企業共申報77 家,最終51 家企業獲得配額獎勵。
4. 異議復核。福建省重點排放單位對核查或復查結果有異議的、對配額分配結果有異議的,可在收到結果后提出書面異議申請,特別是采用歷史總量法且當年碳排放量超過上一年度配額量10% 以上的企業可提出復核申請。2016 年度,福建省共有39 家企業申請數據或配額復核,通過組織專家與企業代表面對面座談、書面逐一答復等形式,充分保障了企業利益訴求。
5. 配額履約。履約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履約抵消。可用于履約抵消的是經國家發改委備案的核證自愿減排(CCER)和經福建省碳交辦備案的林業碳匯(FFCER),抵消比例不超過當年經確認排放量的10%。2016 年度,企業用于抵消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為594983 噸,福建林業碳匯(FFCER)
為261349 噸。二是履約獎懲。省碳交辦會同有關部門對拒絕履行清繳義務的企業進行配額處罰和罰款,對積極履約的企業予以守信激勵,對拒絕履約的企業予以失信懲戒。截至2017 年7 月7 日,福建省納入碳市場的9 大行業277 家重點排放單位,274 家企業積極完成履約。
(六)市場交易
福建省初步建立了碳交易制度基本框架。交易主體包括重點排放單位、減排項目業主等,一般分為綜合會員、自營會員等,交易方式分為掛牌點選、協議轉讓、單向競價、定價轉讓以及經批準的中遠期現貨交易方式,交易產品現有碳配額(FJEA)、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林業碳匯(FFCER)和碳現貨中遠期等創新類相關產品。福建省碳市場成功開市以來,總體運行平穩,截至2017 年8 月31 日,累計成交量422.5 萬噸,成交額11131 萬元(見圖3)。其中,碳配額(FJEA)成交326.3 萬噸,成交額9217.2 萬元;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成交68.7 萬噸,成交額1390 萬元;林業碳匯(FFCER)成交27.4 萬噸,成交額525 萬元。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