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爾森基金會主席、美國前財長亨利·保爾森: 環境管理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更是商業戰略
在氣候變化領域,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因拒絕《京都議定書》而為人詬病。而作為他第二個任期的內閣成員,美國第74任財長亨利·保爾森( Henry M. Paulson)卻是個堅定的氣候支持論者。
現年72歲的保爾森,很早就意識到環境保護和氣候變化的重要性。這種意識的出現很單純,“人們看到美好的東西,就想留下它”,保爾森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
保爾森于2011年創立智庫保爾森基金會,致力于加強中美兩國關系,推動可持續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
2016年4月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贊賞保爾森及其創立的保爾森基金會為推動中美交流合作發揮的積極作用。
保爾森認為,中美兩國在環境領域的合作會是非常有益的。“將美國的技術開發能力與中國的技術推廣和市場化能力相結合,也許就是一條可行的合作之路。”保爾森說。
據保爾森觀察,環境責任此前僅被企業視為社會責任,處于核心業務的邊緣,而如今“越來越多的CEO認識到,將環境管理納入企業運營的考量是一項明智的商業戰略,能讓企業提高能源和資源效率,并顯著降低成本”。
中美合作之路
在你來看,中國這些年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上有何變化?你認為影響中美兩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合作的因素有哪些?對于當前中美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合作有何建議?
《21世紀》:在你來看,中國這些年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上有何變化?你認為影響中美兩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合作的因素有哪些?對于當前中美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合作有何建議?
保爾森:和十年前相比,中國的環境政策近年來發生了積極的、根本性的變化。中國將可持續發展融入國家乃至全球貿易戰略。同時,將綠色金融列為國家戰略要務,去年底宣布啟動的碳市場很可能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此外,中國政府也在努力致力于空氣、水和土壤污染的治理。
中國在這方面仍然任重道遠。但我堅信,中美兩國在環境領域的合作會是非常有益的。具體來說,我認為中國商業領袖會做出明智決策,充分利用美國的創新能力,在中國采用先進的美國綠色技術。將美國的技術開發能力與中國的技術推廣和市場化能力相結合,也許就是一條可行的合作之路。當然,這需要雙方在知識產權模式、保護和獲益方面都有一些創新思維。
《21世紀》:為何如此看重商業領袖的作用?
保爾森:商業領袖在環境保護實踐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者和示范者的角色,特別是對于正處于向低碳經濟轉型和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時期,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柱的中國來說。在一系列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具體措施的約束下,企業將越來越重視踐行低碳環保責任。
致力于低碳排放的中國企業會有所作為,并有助于影響到更多企業,因為第一批行動者往往是各行各業領軍的商業領袖,他們是最好的實踐者和示范者。不僅如此,全球的企業家們也總是尋求最佳實踐,以適應中國市場的發展。環境管理能夠實現三贏
為何如此看重商業領袖的作用?
保爾森基金會為何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聯合發起“爭做‘零’跑者”全球性倡議活動,號召企業進一步采取措施,開展減少碳排放和廢棄物的切實行動?#e#
《21世紀》:保爾森基金會為何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聯合發起“爭做‘零’跑者”全球性倡議活動,號召企業進一步采取措施,開展減少碳排放和廢棄物的切實行動?
保爾森:我先后在高盛公司、美國財政部和保爾森基金會工作,接觸過幾千家各行各業的公司。我意識到,最強大的全球企業往往都是那些眼光長遠、明智地投資于未來的企業,他們往往也是那些身體力行、對人類發展和環境保護負責任的企業。這是“爭做‘零’跑者”活動背后的根本理念。我們希望能通過該倡議讓企業在全球低碳經濟轉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企業能認識到環境管理能夠實現三贏,即環境、企業和消費者都會從中受益。
對企業來說,投資綠色技術和解決方案能讓他們在當今的商業環境中,尤其是中國的商業環境中,擁有競爭力。制造業、農業、基礎設施領域的企業往往都要為長期項目投入巨資,所以有必要了解氣候和能源市場的長期走勢,以免投資項目變成冗余資產。
對消費者來說,好處顯而易見。我們都希望減少浪費,讓空氣和水變得更加潔凈;我們希望能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一系列負面的影響,希望子孫后代能生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企業界更深入地參與其中。
近年來,在企業踐行環保責任方面,你看到了什么變化?哪一類企業會比較傾向于將環境因素納入企業決策?
《21世紀》:近年來,在企業踐行環保責任方面,你看到了什么變化?哪一類企業會比較傾向于將環境因素納入企業決策?
保爾森:在我職業生涯的早期階段,我常常聽到商業領袖們說,踐行環境責任對企業來說是有價值的目標,但并不是戰略重點。他們可能會采取一些措施、以企業社會責任的名義來“綠化”業務的某一方面,但往往處于核心業務的邊緣。
而今天,他們的想法正在轉變。越來越多的CEO認識到,將環境管理納入企業運營的考量是一項明智的商業戰略,能讓企業提高能源和資源效率、并顯著降低成本。
這在“爭做‘零’跑者”項目中得到了印證:截至今日,全球22家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宣布了他們在企業運營中減少碳排放和廢棄物的新承諾。例如:阿里巴巴承諾到2020年,50%的阿里電商平臺包裹實現包裝綠色化;霍尼韋爾制定了在中國的具體目標:到2022年,將每美元收入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10%。
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近年來,在企業踐行環保責任方面,你看到了什么變化?哪一類企業會比較傾向于將環境因素納入企業決策?
對于那些還未將環境和氣候視作經濟因素的企業,如何促使它們提高對環境和氣候的重視程度,將其納入商業決策因素?#e#
《21世紀》:對于那些還未將環境和氣候視作經濟因素的企業,如何促使它們提高對環境和氣候的重視程度,將其納入商業決策因素?
保爾森:我會對這類企業領導人說,他們這樣做可能就會落后于時代和潮流。推動綠色市場發展和降低氣候變化風險已經是一股席卷全球的大潮流。再不采取行動的話,企業就可能在搶占市場份額和技術領先地位的全球競爭中落后于人。
要強調的是,領先的全球性企業承諾實現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不僅僅因為這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公眾形象,更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他們認識到,環境管理和降低氣候變化風險是主要的商業問題。
很明顯,投資于未來的清潔技術對于企業保持競爭力絕對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中國。到2020年,中國的綠色市場價值將接近1萬億美元,并且在未來的5年,中國的公共和私營部門有望在清潔能源行業投資8000億美元。
當世界越來越朝著可持續商業方向發展時,如果公司不采取行動投資于降排減廢的解決方案,那其運營風險也會隨之增加。現在采取行動的公司將比那些置身事外的公司能有更大的競爭優勢。而且,聰明的投資人都會考慮潛在投資對象對環境和氣候變化是否有周密考量。
總而言之,企業承擔環境責任,踐行可持續商業實踐,努力實現“零排放”“零廢棄”,已經成了最重要的商業決策之一。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