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基本原理
碳交易的基本原理非常直觀。不同企業由于所處國家、行業或是技術、管理方式上存在著的差異,他們實現減排的成本是不同的。碳交易的目的就是鼓勵減排成本低的企業超額減排,將其所獲得的剩余配額或減排信用通過交易的方式出售給減排成本高的企業,從而幫助減排成本高的企業實現設定的減排目標,并有效降低實現目標的履約成本。
下面以一個簡單例子來描述碳交易實現的過程。企業A和企業B原先每年排放210噸CO2,而獲得的配額為200噸CO2。第一年末,企業A加強節能管理,僅排放180噸 CO2,從而在碳交易市場上擁有了自由出售剩余配額的權利。反觀企業B,因為提高了產品產量,又因節能技術花費過高而未加以使用,最終排放了220噸CO2。因而,企業B需要從市場上購買配額,而企業A的剩余配額可以滿足企業B的需求,使這一交易得以實現。最終的效果是,兩家企業的CO2排放總和未超出400噸的配額限制,完成了既定目標。
進一步地,以數據示例來說明碳交易與傳統設定排放標準方式相比是如何減少履約成本的。首先考慮面臨統一排放標準時的履約情況,為減少排放,達到標準要求,假設企業A每減排1噸CO2需要花費成本1000元,而企業B對應需要花費3000元。這兩家企業可以是同一母公司下的不同子公司、同一行業但不歸屬同一母公司的公司或是完全不同行業的公司。在傳統的設定同一排放標準的管制方式下,要實現20噸CO2的減排(兩家企業各承擔10噸的減排任務),企業A、B分別的成本為10000元和30000元,社會減排總成本則為40000元。
但很顯然的是,如果強化企業A的減排標準而放寬企業B的減排標準,在實現相同減排目標的同時能夠有效降低社會總體履約成本。例如,若允許企業B多排放10噸 CO2(即無需承擔減排任務),那么可以節省30000元;與此同時,企業A多減排10噸 CO2(即承擔所有20噸 CO2的減排任務),對應的成本增加10000元。最終,在到達既定減排效果的前提下,企業A、B分別的成本為20000元和0元,社會減排總成本能夠降低到20000元。
繼而,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通過什么手段使得企業A愿意多減排,而企業B愿意承擔企業A額外減排的部分成本。答案就在于如何合理分配所節省的社會總成本20000元。通過碳交易市場在企業間進行交易是一條較為有效的途徑。現在再假設1噸CO2排放配額的市場價格為2000元,企業A繼續減排10噸,低于排放標準的規定,并把剩余配額出售給企業B,獲利20000元,而這部分的減排成本僅為10000元。對于企業B,不需要花費減排10噸 CO2的成本30000元,只需要花費20000元就可從企業A處購買到所需配額。這樣,在兩家企業之間恰好完全分配了社會總成本節省下來的20000元。
碳交易市場的實際運作過程涉及到一系列復雜的機制設計、規則制定、執行手段等系統性問題,但通過對其基本原理的簡明剖析可以清楚了解到,碳交易作為一種市場機制減排方式,將能夠低成本高效率地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權的有效配置,達成總量控制和公共資源合理化利用的履約目標。(本文節選自《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實務》,孟早明 葛興安等編著,化學工業出版社)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