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推動綠色創新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從天津市濱海新區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了解到,過去的一年,濱海新區以“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為元為綱,牢牢把握發展的歷史性窗口期,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緊圍繞國家賦予的功能定位奮力攻堅,推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著力推動轉型升級
發展質量明顯提高
2017年,新區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動能轉換,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經濟發展在調速換擋中實現優化升級。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現代服務業加速成長,基本形成二三產業并駕齊驅、競相發展的良好態勢。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比重提高,工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
農業產業化取得新成效。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水平大幅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休閑觀光農業穩步發展。畜牧養殖業快速發展,奶牛存欄1.4萬頭,建成全國第一個商業化肉羊基因資源庫。
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科技要素加速聚集,軍事科學創新研究院、華為云產業研究院、南開大學研究生院等一批科研機構簽約落地,新建市級以上研發中心20家、眾創空間10家,國家級孵化器累計達15家,高新區成為全國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前沿技術攻關成效顯著,全球精度最高的步態識別系統、世界首款虹膜識別智能手機、國內安全等級最高的麒麟操作系統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實現產業化。政府主導成立6家天使、創投基金,規模達56億元,有力助推了科技創新發展。承辦首屆世界智能大會,會聚全球智能科技精英,搶抓產業變革新機遇,為新區領跑智能時代贏得先機。
動能轉換持續加快。大項目好項目梯次推進,力神動力電池、科大訊飛、萬達廣場等201個項目投產運營,三星視界、一汽富維等241個項目開工建設。新增市場主體5萬家,總部企業達169家,億元樓宇16座。新增科技企業4322家、小巨人企業198家、高新技術企業427家,累計分別達30096家、1527家、1944家。營業收入超百億企業達34家,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發展活力有效釋放
去年全年,新區蹄疾步穩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堅持不懈推進全方位開放,先行先試示范效應進一步顯現。
功能區改革邁出堅實步伐。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新區全力打造名副其實的改革開放先行區,做到敢先行、真先行,實現了開發區和中心商務區、保稅區和臨港經濟區整合,完成了開發區經濟職能與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市場監管職能的分離,進一步推動了功能區資源要素優化配置,突出了功能區經濟主業,激發了發展活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實效,累計清退空殼低效國企254家,盤活空置樓宇137萬平方米;降低醫保繳存比例,實施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浮動制度,企業成本進一步下降。
“放管服”改革持續加力。落實注冊登記便利化新舉措,全面推行“多證合一”,實現全程網上登記。完善“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檢查機制。電子市民中心上線運行,成為便捷高效的在線服務平臺。
國有企業改革穩步實施。全面啟動國有企業混改工作,海泰控股集團成為全市第2家獲批混改企業,金元寶集團改革取得積極進展。
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召開民營經濟發展推動會議,制定新的扶持政策,樹牢“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理念,弘揚企業家精神,成立企業家俱樂部,搭建企業家交流合作平臺,為激發企業家創造力奠定基礎。落實“雙萬雙服”幫扶舉措,拓展政企互通平臺對接功能,擴大幫扶覆蓋面。成功舉辦第五屆全國民企投資貿易洽談會。新增民營市場主體4.8萬戶,累計達18.3萬戶。新增上市企業19家,累計達130家。
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年簽約項目1260個,協議投資額6720億元。新設外商投資企業908家,內資到位項目1932個。自貿試驗區168項制度創新舉措落地實施。平行進口汽車突破10萬輛,占全國的70%以上。商業保理、航運金融、保稅維修再制造等新業態茁壯成長,網易考拉等一批知名跨境電商簽約落地。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506萬標準箱,增長3.7%;機場旅客吞吐量2090萬人次,增長24%;貨郵吞吐量26.8萬噸,增長13.2%。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新設境外機構38家,境外投資達28億美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印尼聚龍產業合作區共贏發展邁出新步伐。出臺引智引才35條新政,面向全球招攬人才,初步形成高端人才聚集的虹吸效應。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