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超級電網”:神話還是契機?
用一個統一的大電網將亞洲40多個國家緊密地聯系起來。這個氣魄雄偉的想法,因為近年來連接東亞、中西亞乃至歐洲的交通運輸網絡和油氣走廊的興起,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指引,日漸可期。 日前,聯合國
用一個統一的大電網將亞洲40多個國家緊密地聯系起來。這個氣魄雄偉的想法,因為近年來連接東亞、中西亞乃至歐洲的交通運輸網絡和油氣走廊的興起,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指引,日漸可期。
日前,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以下簡稱“亞太經社會”)邀請亞洲多國專家、企業及投資機構代表,共聚烏魯木齊,探討建設一條穿越整個亞洲的“能源高速公路”,目的是通過打造泛亞洲區域的“超級電網”,使能源完成跨國配置。
可以想見,在30億人口的跨國經濟走廊上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這將對亞歐經濟的未來走向產生重要的影響。事實上,近年來,連接東亞、中西亞乃至歐洲的交通運輸網絡和油氣走廊不僅擁有具體的實施路線圖,有的已經變成了現實,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決策奠定了堅實的實現基礎。
“亞洲超級電網”動力何在?
在亞歐大陸這個地球寬闊的胸膛中,能源供需極不平衡。
東亞方向,韓國、日本屬能源消費大國,但供應能力薄弱,對外依存度均達90%以上,蒙古國煤炭、風能及太陽能蘊藏量巨大,消費市場卻有限,電力基礎薄弱;中亞方向,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油氣儲量豐富,希望尋找市場出路,與之相鄰的中國則希望開拓更多的能源供應渠道;南亞方向,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水電十分富集,供大于求,而附近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缺電人口有近4000萬人。東南亞同樣存在相似的情形。
“亞洲能源消費市場巨大,資源分布不均,各國在電力供需上具有互補性,因此,嘗試跨國界能源整合,可以解決一些國家迫切的供應難題,使區域能源結構更加平衡”,科技部高新技術司能源交通處處長鄭方能告訴本刊記者,“開展能源多邊合作已是當下各國解決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亞太經社會能源專家德里克˙阿金森進一步解釋說,通過創建一個互相連通的“亞洲超級電網”,可以完成跨國電力交易和互聯,促進區域能源供需平衡,提高能源利用的經濟性,“這是未來亞洲集體的能源策略。”這一構想引起韓國、日本的濃厚興趣。福島核危機后,韓國、日本重新評估核電的安全狀況,計劃減小其應用比例,但實現這一計劃必須有新的能源補充,可這對于供應本就“捉襟見肘”的韓日來說十分困難。韓國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金森頌坦言,“亞洲電網互聯對韓國來說,不僅是電力供應的問題,而且關乎未來的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
促進可再生能源利用是“亞洲超級電網”的另一個驅動力。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埃里克肯普˙本尼迪克說,無論是風能還是太陽能,都無法搬運,只能轉化成電來傳輸應用,氣候變化要求各國,不能僅設計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傳輸模式,必須設計一個以可再生能源為依托的輸送模式,而如果沒有大范圍調配的堅強電網,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利用就無法實現,因此,實現泛亞洲區域的電力互通有助于突破風電及光電的應用瓶頸。
亞洲開發銀行此前一份研究報告稱,受人口密度大、經濟發展階段等因素影響,亞洲既是碳排放集中區域,也是承擔氣候變化的“脆弱區域”,受海平面上升、洪災等極端氣候影響最大。
參會專家一致認為,未來5~15年,亞洲國家應開展更加廣泛、緊密的電力合作,積極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比例。2012年,我國風電、光電裝機容量分別達6000萬千瓦和700萬千瓦,是全球“綠色能源”增長最快的國家。“風電和光電雖然清潔,但并不穩定,在電網中比例不能過大。將來如果有一個容量極大的堅強電網,那么亞洲北部的戈壁荒漠就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教授徐洪華說。
神話還是契機?
能源合作無疑是國際合作中最敏感也最迫切的合作之一,可有人期望用一個統一的大電網將亞洲40多個國家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想法近乎“神話”。然而,在東南亞,一個已經覆蓋了泰國、越南、老撾、緬甸、新加坡、印尼等十多個國家的次區域跨國電網——東盟電網(APG)已投入運營多年。
早在1997年,東盟各國就開始醞釀電力、天然氣及水資源的跨區域連接,關于電力的設計于2003年獲得東盟各成員國能源部長認可,之后逐步發展成APG計劃。2007年,各成員國簽署東盟電網計劃諒解備忘錄。
泰國電力局有關負責人考恩法˙蘇瑞蘇芬介紹說,東盟電網目前在東南亞十多個國家間實現了電網互聯,共有10個子系統通過交流及直流輸電線路完成電力直接買賣或能源交換。2012年,APG發電量達2549億千瓦時,累計為東盟國家節省了7.88億美元。
此外,東盟電網已形成包括能源部長級會議、能源中心、煤炭對話等在內的組織架構,有發電、輸電、配電、政策商業研發、人力資源等8個工作組負責日常運轉。到2015年,東盟電網還將投運16個新的電力項目,使各國的電力連接更加緊密,并向網絡化方向發展。
在中亞南亞地區,一個連接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四國的“CASA-1000”電力項目眼下正進入商業運營階段。該項目計劃用1300公里長的高壓輸變電線,把吉、塔多余的電能輸送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世界銀行集團中亞能源項目專家蘇尼爾˙庫馬爾科斯拉介紹,該項目總投資9.7億美元,世行和伊斯蘭開發銀行分別為其提供40%和20%的融資支持,今年年底即會確定具體運營商和政府金融支持。
在東北亞,由中國、韓國和蒙古合作的“戈壁荒漠超級電網”也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這一項目將把中國北部和蒙古國的風電、光電輸送到韓國。目前,詳細的行動方案已經出臺,項目選址正在進行。
從已建或在建的跨國電網經驗來看,專家認為,“亞洲能源高速公路”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創造巨大的商機,其中涉及發電、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創新、標準制定、可再生能源以及配套產業等諸多行業。
德里克˙阿金森表示,能源跨國界整合中,不僅是需求方,基礎設施投資、技術服務等領域都面臨很大機遇。中能建設新疆電力設計院院長閻智透露,目前企業已在中亞諸國的電力升級中承擔了一些市場設計和總包項目,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赴中亞尋找商機。
泛亞洲電網互通風險猶存
在居于亞歐大陸中心的新疆,來自亞太各國的研究人員、企業及投資者,從不同利益角度探討著建立“亞洲超級電網”的可能性,不斷碰撞出思想上的火花。參會人員的共識之一是:跨國界輸送和能源互通是可行的,然而形成統一化的亞洲電力市場仍是個長期目標,具體實施面臨諸多風險和變數。
復雜的利益分割也許是能源合作最大的障礙。亞洲開發銀行東亞部能源司能源專家山村茂認為,一次性能源屬戰略資源,是否轉化成電能輸送到其他國家,這是每個國家都會慎重考慮的問題,不同國家均有自己的發電企業,有敏感性,電力交易中的價格如何確定、利益如何分配,都很關鍵,合作雙方需要首先建立互信機制。
世界500強之一的ABB公司對“亞洲超級電網”概念興趣濃厚。“主要是技術外的挑戰,合作雙方必須達成一致的政治意愿”,ABB中國公司研究中心博士劉前進說,“我們并不是很悲觀,只是需要一些耐心。”
閻智還提出,長距離輸電還要考慮所經區域的支持力度,中國目前在建的一些直流輸變電項目,就遇到沿途省區缺乏積極性的問題。
跨國電力合作需要統一的技術標準。亞洲各國經濟發展處于不同階段,輸電技術標準各有不同,電力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因此電網連通面臨技術、體制等障礙。中國國家電網公司高級工程師程路舉例說,中亞國家電網相對薄弱,且缺乏電力建設前期所需巨額資金,下一步與中國西北電網互聯需要提升主網架水平。
法律法規難以統一是亞洲電網互通的另一個瓶頸。歐洲輸電運營商聯盟(ENTSO-E)負責40年來歐洲高壓輸電基礎設施的建設,覆蓋5億多人口。歐洲輸電運營商聯盟專家顧問米哈伊˙保恩說,歐盟國家廣泛建立的高壓輸電網絡,有賴于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立法,統一的法律法規可以促進融資,規范合作各方行為,減少紛爭,而亞洲有40多個國家,這是個十分廣泛的法制系統,協調難度較大。
根據東盟電網以及歐盟電網多年的實際經驗,專家認為,“亞洲超級電網”未來路線圖可能包括五個步驟:一是啟動國家擁有權準備工作,成立副部長級以上專職機構,定期交流;二是為項目尋找資金的來源;三是準備研究和評估項目,包括風險、環評、社會評估等環節,調整項目設計;四是高層形成政府間合作共識,簽署用電協議,提出后期運營維護框架;五是確定規劃,開展現場測試,建設示范工程。
“我們在一艘名叫‘超級電網’的大船上乘風破浪,需要開放心態,達成共識,雖然這是很遠的目標,但我們有責任開啟這樣一個重要的旅程。”金森頌表達的也許是業界專家共同的心聲。
日前,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以下簡稱“亞太經社會”)邀請亞洲多國專家、企業及投資機構代表,共聚烏魯木齊,探討建設一條穿越整個亞洲的“能源高速公路”,目的是通過打造泛亞洲區域的“超級電網”,使能源完成跨國配置。
可以想見,在30億人口的跨國經濟走廊上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這將對亞歐經濟的未來走向產生重要的影響。事實上,近年來,連接東亞、中西亞乃至歐洲的交通運輸網絡和油氣走廊不僅擁有具體的實施路線圖,有的已經變成了現實,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決策奠定了堅實的實現基礎。
“亞洲超級電網”動力何在?
在亞歐大陸這個地球寬闊的胸膛中,能源供需極不平衡。
東亞方向,韓國、日本屬能源消費大國,但供應能力薄弱,對外依存度均達90%以上,蒙古國煤炭、風能及太陽能蘊藏量巨大,消費市場卻有限,電力基礎薄弱;中亞方向,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油氣儲量豐富,希望尋找市場出路,與之相鄰的中國則希望開拓更多的能源供應渠道;南亞方向,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水電十分富集,供大于求,而附近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缺電人口有近4000萬人。東南亞同樣存在相似的情形。
“亞洲能源消費市場巨大,資源分布不均,各國在電力供需上具有互補性,因此,嘗試跨國界能源整合,可以解決一些國家迫切的供應難題,使區域能源結構更加平衡”,科技部高新技術司能源交通處處長鄭方能告訴本刊記者,“開展能源多邊合作已是當下各國解決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亞太經社會能源專家德里克˙阿金森進一步解釋說,通過創建一個互相連通的“亞洲超級電網”,可以完成跨國電力交易和互聯,促進區域能源供需平衡,提高能源利用的經濟性,“這是未來亞洲集體的能源策略。”這一構想引起韓國、日本的濃厚興趣。福島核危機后,韓國、日本重新評估核電的安全狀況,計劃減小其應用比例,但實現這一計劃必須有新的能源補充,可這對于供應本就“捉襟見肘”的韓日來說十分困難。韓國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金森頌坦言,“亞洲電網互聯對韓國來說,不僅是電力供應的問題,而且關乎未來的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
促進可再生能源利用是“亞洲超級電網”的另一個驅動力。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埃里克肯普˙本尼迪克說,無論是風能還是太陽能,都無法搬運,只能轉化成電來傳輸應用,氣候變化要求各國,不能僅設計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傳輸模式,必須設計一個以可再生能源為依托的輸送模式,而如果沒有大范圍調配的堅強電網,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利用就無法實現,因此,實現泛亞洲區域的電力互通有助于突破風電及光電的應用瓶頸。
亞洲開發銀行此前一份研究報告稱,受人口密度大、經濟發展階段等因素影響,亞洲既是碳排放集中區域,也是承擔氣候變化的“脆弱區域”,受海平面上升、洪災等極端氣候影響最大。
參會專家一致認為,未來5~15年,亞洲國家應開展更加廣泛、緊密的電力合作,積極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比例。2012年,我國風電、光電裝機容量分別達6000萬千瓦和700萬千瓦,是全球“綠色能源”增長最快的國家。“風電和光電雖然清潔,但并不穩定,在電網中比例不能過大。將來如果有一個容量極大的堅強電網,那么亞洲北部的戈壁荒漠就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教授徐洪華說。
神話還是契機?
能源合作無疑是國際合作中最敏感也最迫切的合作之一,可有人期望用一個統一的大電網將亞洲40多個國家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想法近乎“神話”。然而,在東南亞,一個已經覆蓋了泰國、越南、老撾、緬甸、新加坡、印尼等十多個國家的次區域跨國電網——東盟電網(APG)已投入運營多年。
早在1997年,東盟各國就開始醞釀電力、天然氣及水資源的跨區域連接,關于電力的設計于2003年獲得東盟各成員國能源部長認可,之后逐步發展成APG計劃。2007年,各成員國簽署東盟電網計劃諒解備忘錄。
泰國電力局有關負責人考恩法˙蘇瑞蘇芬介紹說,東盟電網目前在東南亞十多個國家間實現了電網互聯,共有10個子系統通過交流及直流輸電線路完成電力直接買賣或能源交換。2012年,APG發電量達2549億千瓦時,累計為東盟國家節省了7.88億美元。
此外,東盟電網已形成包括能源部長級會議、能源中心、煤炭對話等在內的組織架構,有發電、輸電、配電、政策商業研發、人力資源等8個工作組負責日常運轉。到2015年,東盟電網還將投運16個新的電力項目,使各國的電力連接更加緊密,并向網絡化方向發展。
在中亞南亞地區,一個連接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四國的“CASA-1000”電力項目眼下正進入商業運營階段。該項目計劃用1300公里長的高壓輸變電線,把吉、塔多余的電能輸送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
世界銀行集團中亞能源項目專家蘇尼爾˙庫馬爾科斯拉介紹,該項目總投資9.7億美元,世行和伊斯蘭開發銀行分別為其提供40%和20%的融資支持,今年年底即會確定具體運營商和政府金融支持。
在東北亞,由中國、韓國和蒙古合作的“戈壁荒漠超級電網”也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這一項目將把中國北部和蒙古國的風電、光電輸送到韓國。目前,詳細的行動方案已經出臺,項目選址正在進行。
從已建或在建的跨國電網經驗來看,專家認為,“亞洲能源高速公路”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創造巨大的商機,其中涉及發電、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技術創新、標準制定、可再生能源以及配套產業等諸多行業。
德里克˙阿金森表示,能源跨國界整合中,不僅是需求方,基礎設施投資、技術服務等領域都面臨很大機遇。中能建設新疆電力設計院院長閻智透露,目前企業已在中亞諸國的電力升級中承擔了一些市場設計和總包項目,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赴中亞尋找商機。
泛亞洲電網互通風險猶存
在居于亞歐大陸中心的新疆,來自亞太各國的研究人員、企業及投資者,從不同利益角度探討著建立“亞洲超級電網”的可能性,不斷碰撞出思想上的火花。參會人員的共識之一是:跨國界輸送和能源互通是可行的,然而形成統一化的亞洲電力市場仍是個長期目標,具體實施面臨諸多風險和變數。
復雜的利益分割也許是能源合作最大的障礙。亞洲開發銀行東亞部能源司能源專家山村茂認為,一次性能源屬戰略資源,是否轉化成電能輸送到其他國家,這是每個國家都會慎重考慮的問題,不同國家均有自己的發電企業,有敏感性,電力交易中的價格如何確定、利益如何分配,都很關鍵,合作雙方需要首先建立互信機制。
世界500強之一的ABB公司對“亞洲超級電網”概念興趣濃厚。“主要是技術外的挑戰,合作雙方必須達成一致的政治意愿”,ABB中國公司研究中心博士劉前進說,“我們并不是很悲觀,只是需要一些耐心。”
閻智還提出,長距離輸電還要考慮所經區域的支持力度,中國目前在建的一些直流輸變電項目,就遇到沿途省區缺乏積極性的問題。
跨國電力合作需要統一的技術標準。亞洲各國經濟發展處于不同階段,輸電技術標準各有不同,電力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因此電網連通面臨技術、體制等障礙。中國國家電網公司高級工程師程路舉例說,中亞國家電網相對薄弱,且缺乏電力建設前期所需巨額資金,下一步與中國西北電網互聯需要提升主網架水平。
法律法規難以統一是亞洲電網互通的另一個瓶頸。歐洲輸電運營商聯盟(ENTSO-E)負責40年來歐洲高壓輸電基礎設施的建設,覆蓋5億多人口。歐洲輸電運營商聯盟專家顧問米哈伊˙保恩說,歐盟國家廣泛建立的高壓輸電網絡,有賴于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立法,統一的法律法規可以促進融資,規范合作各方行為,減少紛爭,而亞洲有40多個國家,這是個十分廣泛的法制系統,協調難度較大。
根據東盟電網以及歐盟電網多年的實際經驗,專家認為,“亞洲超級電網”未來路線圖可能包括五個步驟:一是啟動國家擁有權準備工作,成立副部長級以上專職機構,定期交流;二是為項目尋找資金的來源;三是準備研究和評估項目,包括風險、環評、社會評估等環節,調整項目設計;四是高層形成政府間合作共識,簽署用電協議,提出后期運營維護框架;五是確定規劃,開展現場測試,建設示范工程。
“我們在一艘名叫‘超級電網’的大船上乘風破浪,需要開放心態,達成共識,雖然這是很遠的目標,但我們有責任開啟這樣一個重要的旅程。”金森頌表達的也許是業界專家共同的心聲。
責任編輯:何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碳中和戰略|趙英民副部長致辭全文
2020-10-19碳中和,碳排放,趙英民 -
深度報告 | 基于分類監管與當量協同的碳市場框架設計方案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碳交易 -
碳市場讓重慶能源轉型與經濟發展并進
2020-07-21碳市場,碳排放,重慶
-
兩部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 減少停電時間和停電次數
2020-09-28獲得電力,供電可靠性,供電企業 -
2020年二季度福建省統調燃煤電廠節能減排信息披露
2020-07-21火電環保,燃煤電廠,超低排放
-
四川“專線供電”身陷違法困境
2019-12-16專線供電 -
我國能源替代規范法律問題研究(上)
2019-10-31能源替代規范法律 -
區域鏈結構對于數據中心有什么影響?這個影響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