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發還是限裝?中國光伏政策的兩難選擇
最近光伏行業政策與市場雙方的博弈,有些膠著。一方面政策方似乎一直在“磨刀霍霍”,另一方面市場方則積極奔走力圖挽狂瀾于既倒。據說,就在昨日,有關部門還召集各方開了一整天的商討會,也吵了一整天的嘴,甚至截止本文發布時,也沒有什么明確的結果。
其實,就當下的行業形勢而言,雙方的立場并非不能統一,因為所有問題歸根結底實際只有一個,在電力普遍過剩和補貼缺口一時難以解決也并非某一個部門能獨立解決的大背景下,要么選擇限發和欠補,要么選擇暫時限裝。
經過近數年的高速發展,此時的光伏行業確實需要一些冷靜,以免重蹈前事覆轍。恰好,近日有業內資深人士給本網投稿一篇,探討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其文言辭懇切、對行業愛意頗深,更不乏客觀、理性思考,或能帶給業內諸君一些借鑒和啟發。
2013年,最高層提出發展新常態,要求經濟增長由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由此,全行業開始開展一場以去產能和提質增效為主的供給側改革。
而作為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新能源領域的排頭兵,中國光伏行業由于近年來的超高速發展,產能過剩造成的限電、限發及補貼拖欠等矛盾也一直如影隨形,行業同樣亟需一場供給側改革。
現狀不容樂觀
2014年-2017年的中國光伏市場,年年火爆,裝機容量增速驚世駭俗,行業成績舉世矚目。但這種傲人成績的背后,似乎卻很難經得起深層次的推敲。
在某些方面看來,中國光伏行業的狂飆突進并非與時俱進的高質量增長,比如片面追求數量增長、創新驅動乏力、市場化程度低等。
1.片面追求數量增長,效率偏低。
判斷一個行業的增長是否健康,重點看三個指標即可:產出是否達預期,產能是否能消化,產能消化后收益是否合理。
首先來看產出是否達預期,對于光伏行業來說,則看看發電量如何即可。
(1)容量數據自相矛盾。
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7年上半年新增裝機22.40MW,全年新增裝機53.06GW,推導出2017年下半年新增裝機28.66MW;根據2017年截止6月底全國光伏并網裝機101.82MW,得出2016年底全國并網光伏裝機79.42MW(與2016年能源局公布數據一致)。
上述數據相加,2017年底全國光伏并網裝機為132.48MW,與國家能源局或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30MG相差2.48GW。呵呵,150億投資沒了。
(2)發電量數據各表不一。
同樣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7年全年光伏發電實際總發電量為1182億千瓦時,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則為967億千瓦時,兩者相差215千瓦時;中電聯2017年年報采納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
如果按國家能源局的2017年裝機數據分解,保守按年發電小時數1100算,則2017年光伏發電的理論總發電量也應該不低于1007億千瓦時。
出現裝機容量和發電量數據這種窘況,筆者認為有三種可能。
第一,光伏發展歷來重數量、過度關注裝機規模。發電量這種關鍵指標在國家權威部門之間的統計數據相差甚遠,說明各方對光伏電站質量的關注度不夠深入。
第二,電站建設規模數據實際低于實際裝機容量。國家能源局統計的是備案數量,電網統計的是實際并網裝機容量,兩者差異相對較大,說明行業存在普遍性的局部并網、而非全容并網的特點。
第三,能源行政主管部門(國家能源局)和光伏消納實操部門(國網與南網)之間,對光伏發展思路相左的結果。正如在戰爭中,前線推進太快而后勤補給跟不上,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由此也產生了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國家能源局的發電量和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相差210億度電,涉及補貼金額100億多元,即使補貼不會亂發,但財政計賬呢,該以哪個數據為準?
其次看產能是否能消化,光伏行業則可看電量能否被市場消納。
棄光,是光伏產能不能被消納的顯性表現。受制于電力供需不平衡以及電網輸配系統建設不完善,資源豐富地區棄光率雖有所降低,但整體依舊偏高。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5年1-9月全國棄光率為10%,2016年全國棄光率10%;2017年全國棄光率6%;2018年一季度全國棄光率10%。
運維不到位,則是一種看不見的損失,但也是產能不能消納的隱性表現。由于補貼拖欠、棄光等因素,導致電站投資收益遠低于投資預期,電站持有方無力也沒有動力去高效運維電站。沒有合理的投入和科學的運維,電站發電產能和可持續經營很難保證,三北地區地面電站雜草叢生、組件灰塵密布等就是表現。
再次,看產能消化后收益是否合理,投資是否有錢賺。
數據顯示,光伏行業整體利潤稀薄,與行業龐大的身軀極不匹配。據光伏分析人士紅煒的統計,2017年整個光伏板塊營業收益為2002.2億元,整體利潤188.5億元,利潤率只有9.41%。
與此同時,由于補貼不到位,企業并沒有現金流支撐,收益只是一個空轉的數據。
在光伏電價收益中,以地面電站和全額上網電站為例,國家補貼占比高達55%以上,2013年至今全沒有兌現過。而不到45%的脫硫煤電價,電網結算也不及時,局部區域還要競價上網。
電費收益大頭拿不到,加上融資還本付息的壓力,非國資背景的光伏電站持有企業已經普遍接近破產邊緣。
這一切都在說明,目前光伏行業不太健康,屬于典型的數量型增長,重規模、輕質量、低效率。
2.創新驅動乏力,資本短缺。
首先,融資創新舉步維艱。
光伏行業增長依靠投資驅動的特征很明顯,2017年晶硅擴產項目有26個,2018年截至5月也有十幾個項目,光伏企業普遍負載率極高(詳情可查閱各光伏上市公司2017年財報)。
說白了,目前光伏企業能借的錢已經全借遍了,能抵押的資產也已全部抵押出去,整個行業的資產基本都被銀行、租賃等金融機構掌控了,企業就算拆東墻補西墻也操作不了了。
前期資本要素驅動推高光伏行業做大規模的階段已經結束,沒有進項的光伏電站事實上已經被資本市場拋棄,金融大鱷們沒有做空光伏、對電站或產業再割韭菜就已是萬幸了,現階段整個行業的融資創新已進入瓶頸。
其次,技術創新日漸乏力。主要體現在研發投入和技術進步兩個層面。
研發投入嚴重不足。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整個光伏板塊營業收益2002.2億元,研發投入52.27億元,研發投入占比只有2.61%,研發投入極度稀缺。
技術進步進入瓶頸期。目前,實際使用且大規模生產的組件效率為,單晶16-19%、多晶15-18%、薄膜8-12%(國內),實驗室數據大約高出1-2%。與10年前對比,傳統光伏組件效率的提升其實不大。技術進步依舊處于瓶頸期,短期內很難改變。
3.市場化程度低,轉型艱難。
市場化程度整體較低,體制機制滯后。獲取指標或者資金投入成了行業發展的關鍵,獲客和服務反倒成了副業。
首先是光伏指標很金貴。每年春暖花開時,大家追逐的不是市場,而是政府。地面電站、光伏扶貧、領跑者項目等大蛋糕的分配,幾乎全部集中在少數部門手上,搗騰指標可以發大財已經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結果就是資源配置行政導向,行業內最被看重的是指標管理部門的資源或電網公司的背景,而非市場。
其次是資本市場很強勢。2016年12月前備案且2017年6月前完成并網的電站,是近年來性價比最低的光伏電站項目。那批電站IR大都很難超過9%,但不少投資企業拿到手的融資成本已超過8%。也就是說,融資成本偏高的企業,哪怕業績再好也是賠本賺吆喝,辛辛苦苦為資本市場打工。
再次是產業結構單一、供給側一支獨大,轉型難。
一方面是企業本末倒置,為應對歐美雙反,光伏行業的制造業企業不斷向產業鏈的下游延伸。2013年后,生產企業投資下游光伏電站成為時髦,幾乎所有的組件或逆變器生產企業,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電站投資計劃。
光伏電站從開發到并網周期在2年左右,2013年以招商引資名義、到處低價圈地,2014年則用白菜價格搞到規模指標,2015年光伏市場瘋狂時并網、并以9-10元/瓦的高價出售,第一波吃螃蟹的企業賺得可謂盆滿缽滿。
在熱錢的刺激下,2015年下半年后,這波熱潮席卷全行業,制造業企業完全迷失在圈地運動的狂熱中,生產更優質產品的初心逐步淡忘。等到2017年行業調整時,不少企業發現自己的老本行優勢已經蕩然無存,而整個中國光伏制造業產品進步不大,價格戰陣勢卻搞得挺大。
另一方面是供給側越位。國內光伏真正的需求側一直沒有響應,供給側才是中國光伏大發展的主力軍,但供給側企業向需求側企業轉型成功的案例不多。
供給側生產產品、供給側開發電站、供給側用自己生產的產品建設自己開發的電站,是目前國內光伏電站建設的主要特點。在整個產能釋放過程中,需求側沒有響應或介入,供給側完全按照自己的經驗、標準或收益模式建設光伏電站。至于建設好后的電站是否能滿足需求則的需要,是否可以通過市場交易、由供給側流動到需求則,考慮的人似乎不多。整個市場的繁榮,說白了就是供給側的自編自演、自娛自樂。
市場上到處飄的并網電站,交易不掉、抵押不出去、融不到錢,就是光伏行業供給側失控的具體表現。
上述種種,都說明我們巨大的光伏行業體量只是虛胖,其實沒啥競爭力。發不出電或發的電換不來錢的光伏電站,再怎么標榜或拔高,都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責任編輯:蔣桂云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