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峰的光伏猜想
彭小峰的光伏事業的再次折戟,在筆者看來,既有氣運使然,或也有自身原因。
入行十余載,筆者與彭小峰接觸甚少,幾乎從未當面交流過關于光伏的話題,所以不太了解他內心對這個行業究竟有著怎樣的認識。只是站在一個行業觀察者的角度去回顧他這些年的光伏創業史,有那么一點點感性的理解。
在中國光伏行業這些年涌現出來的諸多行業大佬中,彭小峰或許是最不太像大佬的之一,無論公開場合或私下聚會,他似乎都言語不多,少有那種氣吞風云意得志滿的王霸之氣,倒更像一位沉默訥言性情溫和的鄰家小哥。
但無論是賽維時代還是后來的綠能寶時代,他卻都是輿論聚焦點之一。甚至于在評論他的創業史時,輿論還分為了“屢敗屢戰”派和“屢戰屢敗”派。
其實,無論是“屢敗屢戰”還是“屢戰屢敗”,僅僅是那種不服輸的勁頭和勇氣,就足以讓筆者對他欽佩如滔滔江水了。
雖然由于時代不一樣,他的再創業沒有史玉柱當年的那般影響力,但兩者卻不期然地在綠能寶有了交集。不得不說,歷史還真是有那么點兒意思。
能夠拉來史大官人和許家印這樣的中國企業大佬站臺,彭小峰的綠能寶占盡了人和。
當然,還有天時和地利。
綠能寶成立之初,光伏應用正好進入分布式時代,互聯網金融更是剛剛興起,這是天時。而中國巨大的市場,無疑更是最好的地利。
死在或者半死不活在硅料上的中國光伏企業不知凡幾,但一如彭小峰這般從應用端再創業而能一時雄居行業潮頭的卻不多見。其間角色轉換,看似容易,實則很艱難。
至少在筆者看來,綠能寶或許是至今為止唯一差點真正構建起光伏資產證券化模式的平臺。借由融資租賃手段,彭小峰巧妙地規避了某些法律上的障礙,搭建起了一個理論上可行且很有“錢途”的商業模式。
或許,這才是他獲得那些大佬們支持的根本原因,史大官人在綠能寶爆出債務危機后急急撇清自己的做派,倒有些小家子氣了呢。
不過,在爆出債務危機后,綠能寶對國家補貼拖欠預料不足的解釋確實不足以服眾。在光伏行業補貼拖欠是一種常識,如果一種商業模式的設計卻恰恰忽略了一個人人皆知的常識,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
個人以為,綠能寶的商業模式設計或多或少都有一絲賭博的成份在內——明知補貼到位時間充滿不確定性,卻希望通過快速融資來以新債償舊債。
這就好像八個水缸七個蓋,無疑需要極高明地乾坤大挪移功夫。
可惜的是,彭小峰的氣運似乎確實略略有些差。不僅光伏補貼拖欠情況愈加惡化,就連蓬勃興盛一時無雙的互聯網金融熱潮也轉瞬間崩塌,甚至成為了騙子的代名詞。
法律的問題,自有法律去解決。而創業本來也是一條注定艱辛的路,對所有企業家都一樣,唯有自身如履薄冰去應付。
只是,光伏畢竟是一項前無古人的新事業,創新探索難免不走彎路,尚需各方給予一種更加寬容的創業環境。
今年43歲的彭小峰,正好與創辦華為時的任正非同年,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同樣的,光伏更是一項擁有無限未來的事業。相信以彭小峰對光伏的熱愛和不服輸的勁頭,當會有東山再起的那一天。
對于已無限接近平價的光伏而言,也恰恰正需要這種“屢敗屢戰”的勇氣,而無論環境如何改變。

責任編輯:蔣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