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聚光太陽能更能普及 科學家嘗試縮小規模千倍以降低制造成本
近幾年來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迅速,過去3年已新增超過300GW發電量,用途已從公用事業拓展到住宅太陽能系統,發電電價也可與燃煤發電相競爭。相較之下,同為太陽能家族的聚光太陽能熱發電(CSP)發展步調就很緩慢,3年內僅增加1.5GW,美國甚至在2015年9月之后都沒有加裝任何CSP系統。
CSP優勢為能在夜間時段將儲存起來的熱能轉化成電,再將電力販賣給中央電網,以每KWh20美元來計算,其成本可與KWh150美元的鋰離子電池競爭。但CSP系統需要廣泛的裝設土地,建置費用也動輒10億美元以上,可供給中央電網的電力也稍嫌不足,導致營利效果低于太陽光伏許多,而龐大的建置費用也意味著CSP只能用于公用事業,不像太陽光伏可迅速擴張,進而刺激產業進展。
為提升CSP太陽能發展優勢,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與科羅拉多礦業學院(CSM)提出截然不同的新設計。他們將傳統的的CSP電廠規模縮小1,000倍,可說是從平均545MW降至0.76MW。為降低成本,團隊還采用更廉價的材料和被動熱傳(heattransfer)機制,并另外設計一個太陽能發電塔,包括新型熱儲存與動力區塊(powerblock)。
系統名為STEALS,透過回收鋁來儲存熱能,每KWh成本可減少至12美元,并采用新型的熱流控制方法,利用自帶閥門的熱虹吸管(valvedthermosyphon)來控制熱量傳遞與傳熱液(heattransferfluid)。
STEALS使用史特林發動機(Stirlingengine,又稱熱空氣引擎)將熱量轉換為電力,且由于其規模比傳統CSP小,定日鏡(heliostat)光轉換效率可從66%提升到84%。根據團隊預測,該系統年效率更可達24%,不過史特林發動機比朗肯循環(Rankinecycles)小,熱能轉換效率僅30%。
定日鏡首先將陽光反射到STEALS底部的相變材料(PCM),而與PCM連接的鈉熱管會將熱量輸送到各個系統中,熱管頂部也會與熱虹吸管的蒸發器連接。其中液態鈉蒸發后會輸送到史特林發動機中,并在發動機上方凝結,之后液態鈉會再回流至蒸發器。為調節電力輸出,調整閥門開關可控制鈉流量與從儲熱器到動力區塊的熱量。
研究成本分析指出,STEALS可依照功率需求設計產品規模,未來除了可望與太陽能、鋰離子電池和燃煤發電廠競爭,也能與風能和太陽光伏互補,加速電網達到100%綠能。該研究已發布在《AppliedEnergy》。

責任編輯:蔣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