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電站晶硅組件如何檢測與分析?
光伏電站的質量問題由來已久,幾年前,一家權威認證機構對國內已經在運行的多座大型晶硅組件光伏電站進行了質量檢測,調查發現光伏組件普遍存在各種質量問題,如熱斑、隱裂和功率衰減等,對電站的發電量、KPI指標、電站收益及日常運行維護帶來嚴重影響。
電站建成后,隨著時間的推移,組件本身首年光致衰減及逐年衰減率和其他衰減因素都客觀存在、不可避免,因此實際的裝機容量會逐年減少,那么基于原始裝機容量進行理論發電量或理論功率輸出計算的發電性能指標如PR、CPR和EPI等,其中包含的光伏電池板自身損耗部分會逐年增加,而且實際裝機容量的不確定性將對次年各個電站的計劃發電量的制定帶來一定影響。
因此文中基于現實存在的客觀情況,著重探討已并網電站的戶外組件電性能測試及功率修正方法、組件熱斑現象和原因分析以及晶硅組件PID功率衰減的快速甄別方法,由于篇幅有限,其他質量問題的檢測將另起他文探討。通過相關的測試和分析手段,可對自有電站的實際情況有清楚的了解,如組件的衰減情況、熱斑組件的分布比例及是否存在PID組件等等。
一、組件(方陣)I-V測試及功率修正方法
筆者曾在某西部多家地面電站進行考察,發現在某一隨機時段各個逆變器的發電量存在較大差異。如圖1所示,通過對電站逐級逐段分析,排除了逆變器本身及對應方陣故障、設備停機等因素,發現電量差異的主要來源為各個組串工作電流的波動性,整體離散率較高,有的甚至超過20%。
逆變器發電量的差異和組件的功率輸出情況有密切關聯,因此有必要從匯流箱側去查找低功率的組串或組件,一般的,戶外組件或方陣組串的電性能測試使用便攜式I-V測試儀,本部分首先介紹便攜I-V測試儀的原理、配套輻照度計量儀的類型和特點,接著介紹現場組件功率測試的一次修正和二次修正方法。
圖1 某地面電站某一時段各個逆變器的發電對比
1.1 便攜式I-V測試儀分類與測試原理
據調研目前市場上常用的便攜式I-V測試儀主要有可變電子負載式和動態電容式兩種,如圖2和圖3所示,可變電子負載式是儀器自身內置了電子負載,當電阻從0變到無窮大的時候,儀器通過采集上百個負載點所對應的工作電流和工作電壓值來構成整條I-V曲線,并通過算法尋找到最大功率點。
電容式I-V測試儀以充電式動態電容作為光伏組件的動態負載,實際測試時,光伏組件因有光生電流對電容充電,電容在開始充電時,阻抗很低幾乎為零,充電回路相當于短路,當充電結束,阻抗非常高,充電回路相當于開路,那么在電容的充電過程中,電容的阻抗從0變到無窮大,相當于光伏組件或陣列的負載電阻從0變化到無窮大,然后對電壓電流進行采樣,這些采樣點構成了光伏組件的I-V特性曲線。
和可變電子負載式相比,動態電容式測試方法的優點是雖然測試速度較快,精度較高,但需要復雜的控制電路,而對于陣列型的I-V測試儀,就需要比較大的電容器,那么體積和重量就會增加,所以帶到戶外進行測試會比較笨重。
圖2 可變電子負載式
圖3 動態電容式
1.2 太陽輻照數據采集介紹
便攜式I-V測試儀在測試過程中需要對實時的輻照數據進行采集,輻照采集目前常用的儀器是總輻射表,它分為熱電型(Thermopile Pyranometers)和光電型(Silicon Pyranometers)兩種,如圖4所示為熱電型,圖5為光電型。
熱電型一般為兩層玻璃罩結構,由玻璃罩下黑色感應面與內部的熱電堆等感應器件組成。一般感應元件表面涂有高吸收率的黑色涂層,感應元件的熱接點在感應面上,而冷接點位于儀器的機體內,雙層石英玻璃罩結構的作用是防止熱接點單方向通過玻璃罩與環境進行熱交換,提高測量精度。
同時為了避免太陽輻射對冷接點的影響,增加了一個白色防輻射盤用來反射陽光的熱輻射。它的原理很簡單,當太陽輻射透過玻璃罩到達熱電表感應面時,冷熱結點會產生溫差,由此產生溫差電動勢,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輸出,那么這個輸出信號與感應面上所接收到的太陽輻照度成正比(在線性誤差范圍內),根據毫伏表或電位差計測出的熱電勢就可以進行讀數。
目前光電型輻照計一般使用硅光電二極管傳感器,也有使用標準太陽電池(Reference cells)作為輻照度傳感器件,它的原理是利用其短路電流與投射在電池片上的太陽輻照度的線性關系來測定太陽輻照度,分為電壓輸出型和電流輸出型兩種,對于電流輸出型,一般可在電路設計上增加小的負載電阻,通過測量負載電阻之間的電壓來間接得到短路電流。
圖4 熱電表(熱電堆型)
圖5 光電型輻照計(晶硅電池片式)
當前我國的太陽輻射觀測網所選用的總輻射表大部分都是熱電型,熱電型總輻射表的光譜范圍較寬,一般大致為太陽全譜段的280nm至3000 nm(參考圖6,來源于荷蘭Kipp&Zonen公司),響應時間一般小于60s,價格較高。而光電型總輻射表的光譜范圍大致為400nm至1100nm,響應時間一般小于 10μs,其光譜響應范圍與太陽能電池板的工作光譜范圍十分接近,且主要特點是其響應時間快、價格低廉。因此光電表的光譜選擇性完全取決于其自身的光電感應器件硅光電二極管(含標準電池),具有一定的光譜選擇特性,而熱電表中的熱電堆,屬于中性寬帶感應器件,并沒有明顯的光譜選擇性。
圖6 光譜響應曲線
(藍色:太陽輻射光譜 綠色:晶硅電池片的光譜響應 紅色:熱電表的光譜響應)
表1為兩者的特點對比,其中溫度特性是環境溫度發生改變后,表的靈敏度所發生的變化。光電表一般都沒有溫度補償電路,因此需要在實際使用中確定光電表觀測數據的溫度系數進行補償。由于在測量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引入的測量偏差較大,熱電型則擁有質量更高的玻璃罩,對溫度變化所做的溫度修正精度也更高。
一般來說,熱電型總輻射表主要用來測量水平面太陽總輻射,也可用來測量入射到方陣斜面上的太陽總輻射,因此在評價電站的PR能效比和EPI一般采用熱電表來計量方陣斜面總輻射量(POA),而由于光電表的光譜響應和電池的光譜響應較為接近,所以光伏組件或方陣的實時輸出功率測試可使用光電表。
但是電池片型光電表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電池片的衰減特性、易受環境污染和溫度影響、余弦誤差和方向誤差偏高、校準難度大、以及測量精度和電池片封裝玻璃的透射率都有關系等,特別是光電表的溫度修正、余弦誤差和方位誤差的測量和控制在校準的時候需要注意的。
表1 兩種輻射表的特點對比
責任編輯:蔣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