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光伏時代 掘金百億運維市場三板斧
2018年4月底,我國光伏裝機累計達到1.4億千瓦,每年的運維市場價值已超百億。可觀的利潤空間吸引了掘金者蜂擁前來,電站投資方、設備方、第三方企業等紛紛亮出自己的玩法,布局光伏運維。
隨著5˙31新政出臺,整個光伏行業遭遇急剎車,光伏運維市場也將進入全新的角逐戰之中。有業內人士指出,盡管新政尚未波及運維市場,但從長期來看,市場規模的收緊,必然會激發運維市場的價值,導致更為激烈的競爭,而具備較高運維水平的光伏企業將占據較大優勢。
區域化管理控成本
自光伏行業誕生之日起,成本壓力便如影隨形,整個行業的心中都有著“平價上網”的夢想,光伏運維自然也不例外。特別是在補貼加速退坡和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一旦失去對成本的控制力,也就會失去在運維市場上的競爭力。
青島薩納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薩納斯”)總經理耿文強表示,光伏運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實現降本增效需要從技術和管理兩個維度考慮。
青島薩納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耿文強
就技術方面而言,智能化的設備將對光伏電站后期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幫助作用,如使用智能清洗機器人等設備降低人工運維成本、提高效率。
當然,由于新技術的引進所帶來的設備等費用,會造成成本支出結構的變化,想要真正實現成本下降,還需通過管理方面的調整與之形成合力。以無人機巡檢舉例,盡管其設備費用高昂,但如果具備一定的電站規模,就能夠實現規模效應,降低單位成本。
“區域化管理是第一步”,耿文強分析道,“在運維成本當中,人工成本差不多占據30%,清洗、除草等方面占據30%;其他為檢修、備品備件、車輛辦公等費用。通過區域化運維的方式,可以減少運維人員類別,實現人員共享,降低人力成本。此外,很多備品備件、檢修工具等并不需要每個電站都進行儲備,特別是一些不常用的設備,甚至兩三個月才用到一次,可以為一個區域或者幾個電站配置一臺,實現資源共享,從而通過這種區域化管理的方式優化成本”。
據了解,薩納斯已根據地域、電站性質的不同,將其負責運維的3GW光伏電站劃分為東、西、南、北和以扶貧、山地電站為主的中部5條主要區域化線路。
智能化運維提效益
“互聯網+”思維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光伏運維的邏輯。搭載大數據、云平臺和智慧能源等一系列互聯網概念,無運維、少運維、“救火式”運維方式等等管理模式逐漸退出舞臺,智能化運維成為當下的主流思想。
但是,在談及智能化以及能源互聯網之時,不容忽視的是“大數據”是一切的基礎。“所謂大數據,并不是說將電網所有的數據都接入進來就可以稱之為大數據,這僅僅是存儲了很多數據”,耿文強解釋,“大數據的意義在于對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的處理,它的架構和存儲方式同傳統的關系型數據不同,所以說大數據是存在一個門檻的。而想要實現大數據,就需要從建模開始,綜合考量數據架構、存儲和分析等方面的問題,要去分析光伏運維具體需要分析哪些數據,并配備專業的人員對這些數據進行提取、優化。”
而如果光伏電站前期設計不規范、施工不達標,后期發電系統硬件設備質量參差不齊,就會導致垃圾數據得不到有效甄選,且無法準確分析數據,此時即便存儲了“海量數據”對業主來說也毫無意義。因此,運維前置,從建模開始構建大數據體系成為向運維要效益的趨勢。
2018年4月19日,《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為整個光伏行業按下加速鍵,光伏運維也正向著更加深入的數字化、信息化、精細化管理方式轉變。
“智能化是一個全產業鏈的問題,比如光伏設備,在投資時就瞄準了智能化發展方向。”耿文強表示,“對于運維來說,一方面要跟進設備供應商的腳步,而在運維方案的提升上,首先要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遠程監控和數據分析,用數字或者說結果引導運維人員工作;其次是結合可靠性、區域化管理真正實現少人值守”。
據悉,2018SNEC期間,薩納斯推出的SWS3.0監控運營平臺不僅能夠實現光伏電站數據采集、集中監控等功能,還完善了損失電量算法,推出設備健康度、通訊健康度、損耗健康度、運營健康度、清潔健康度五維一體的光伏電站健康度體系,大大降低光伏運維總成本。
“以我們運維的巴彥淖爾一個30MW光伏電站為例”,耿文強提到,“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健康度體系積累3個月數據后,我們發現清洗之后,設備健康度仍不足85%。通過后臺分析,對光伏電站的缺陷進行修正,一個月后,該光伏電站整體健康度達到99%”。
輕量化服務突圍
盡管業界公認光伏運維的蛋糕很大,但如果深入分析這個數據,對于第三方企業而言光伏運維的市場空間似乎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美麗。
行業內調研顯示,我國光伏裝機70%屬于電力行業的國企及央企,通常選擇集團母公司旗下專事運維的公司進行維護;另有一小部分在行業巨頭手中,這些企業持有部分電站并具備自主運維的能力。換言之,屬于行業第三方運維公司的市場份額不足30%。
但是,第三方運維企業在人才儲備和運維技術方面的優勢不可比擬,市場效率也更高。因此,將巡檢、培訓、遠程指導、數據監控等技術服務打包,形成服務清單,作輕量化服務的輸出成為有效的破局之道。“一些大型企業的運維人員是原本從事風電或火電運維的人員,對光伏行業的運維了解不夠深入,我們可以提供技術支持和人員培訓。”耿文強介紹道,“這樣既降低了業主成本,也合理調用了人力資源”。
而在分布式市場上,特別是光伏扶貧工程,大多處于偏遠農村,交通不便,具有點多面廣的特性,導致專業化的運維團隊全托管運維服務成本很高。如果結合在當地打造的運維團隊進行區域化管理,為具備電力知識的當地村民提供技術支持方面的輕量化服務,指導當地電工完成基礎的運維工作,便能夠為扶貧項目運維解圍。
此外,盡管目前光伏后市場的目光聚焦于光伏運維,但這僅僅只是后市場的一部分。耿文強表示,其實業界更為看重的是整個光伏后市場的潛力,而光伏運維將是一個窗口,可以鏈接保險,資產證券化、碳交易等等方面的服務。
目前,對于光伏后市場并未形成確切概念,但這并不妨礙業界對光伏發電“后市場”形勢的認可和思索。參照汽車后市場來說,“光伏后市場”可以理解為當光伏電站建成后面臨的不同于設計階段的贏利模式等現實情況,如對電網接納能力如何、政策的改變、新技術的沖擊、貨幣貶值、運營成本上升等系列因素的綜合評估。而隨著智能化的逐步深入,能源互聯網的逐漸開啟,光伏后市場也將爆發出強大的生機和想象力。

責任編輯:蔣桂云
-
人民日報:改造小水電站 改善河流生態
-
中朝鴨綠江干流上的水電站——云峰水電站
2018-06-19云峰水電站 -
贛江萬安水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