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低價“領跑”誰買單
第三批光伏領跑者項目招標塵埃落定,近期各中標業主已開始采購組件、逆變器等產品。記者觀察,此次領跑項目招標呈現兩大特點:一是低電價不斷報出;二是少有制造企業中標。因此,在領跑項目中標者下一輪的采購招標中,制造企業將面臨更為嚴峻的低價投標選擇。低電價下制造企業如何盈利?領跑者項目“質優價低”高效產品如何保障供給,都是當前行業需要直面的問題。
高效組件恐供貨不足
“310Wp的單晶組件在技術參數上幾乎是一個滿分的標識,因此,不難解釋大家在搶領跑者指標,投標的時候先報上一個滿分路線,不然可能就中不了。”某參與領跑者組件供應企業負責人坦言,“拔尖的產能還是很緊張的。參考國內組件企業出口情況就可以發現,出口組件中310Wp的產品幾乎沒有,由此就可以看出目前國內企業的相應產能和產量。”
“國內10個基地80%都報了310Wp的單晶組件,供貨周期大概在一個季度左右,這給國內供貨企業造成了很大壓力。”上述負責人補充說。
在領跑者項目中,國內高效組件供貨難以保證早有前車之鑒。在第二批領跑者實行過程中,中標的單晶產品供應不足導致多個基地延遲開工難以按時并網。
“在第二批領跑者出現各種問題,一方面和中標價格相關,這在烏海和包頭項目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另一方面也有相應組件供給不足的原因。”集邦新能源分析師曹君如指出,“目前,國內組件產能前五的企業均儲備了自身超過每年7.5GW的產能能力,同時也有很多擴產計劃,表面上看組件產能沒有問題,但關鍵是能不能有足夠的致密料和高效硅片供應組件廠。”換言之,組件產能并不代表高效產品實際產量。但具有硅料、硅片、組件等產業鏈較為完整的整體供應商,在領跑項目的承壓能力會遠高于單純的組件供應商。”
為保證相應的組件供貨,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放長線”計劃。5月22日,隆基股份發布公告,其下屬多家子公司與通威旗下一系列公司簽訂長單多晶硅料采購合同,合同采購量為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合計5.5萬噸。若按照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公布的2018年5月第二周的多晶硅一級致密料均價12.72萬元/噸(含稅)測算,預估合同總金額約69.96億元人民幣(含稅)。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介紹,2017年多晶黑硅電池的產能合計7.3GW,實際產量為4.2GW;單晶PERC電池產能10.3GW,實際產量則為6.1GW。高效產品產能釋放問題嚴峻。
另有組件企業負責人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國內領跑者項目預計將用5GW高效組件,但從全球近百吉瓦的組件中來看,這部分產品并非主流,占比70-80%的仍然是275W多晶和285W單晶。以2017年為例,270-275W和280-285W是多晶、單晶的主流產品。因為領跑者項目體量較大,不排除組件企業為了沖量犧牲利潤,但在普通組件市場中,市場還是看性價比。”
以雙面組件為例,有持悲觀態度的從業者向記者表示,雙面組件在第三批領跑者中可能不會大面積使用。“雖然80%的技術路線中都提到了雙面組件,但12月底就要并網,如此低價,不可能實現大規模量產。雙面組件的應用如若能達到20%就已經非常樂觀。”對此,曹君如分析指出,“綜合來看,占比應該會高于50%,但結合市面上雙面電池片產能,符合領跑者要求的高瓦數產品可能還不太夠。”
制造企業或難保利潤
“招投標過程亂象叢生,投資企業和生產企業都受到擠壓。”上述光伏負責人坦言,“如果高效組件供給出現問題,直接后果要么不能如期并網,要么投資企業就要犧牲利潤。”
“其實,通過第二批領跑者的施行就可以看出,領跑者項目的利潤并不比普通項目高。”曹君如表示,由于很多企業都把參與光伏領跑者作為自身實力的證明,因此也不排除有些企業“只要不賠本就會做”的情況。
按照供求關系理論,供貨壓力大,價格本應水漲船高。但10個領跑基地報出的最終電價,確實讓投資者和制造企業都高興不起來。
“以山西大同渾源縣蔡村鎮(碾槽溝村北)項目為例,按照0.42元/千瓦時的申報電價,如果中標企業要保持8%左右的內部收益率,組件的價格應該在2.35-2.4元/瓦左右。結合項目給出的技術路線,這一價格水平已經低于目前高效單、多晶組件2.65元/W和2.5元/W的均價水平。如果將光照條件、保障收購小時數等因素考慮在內的話,按照青海項目給出的0.31元/千瓦時的價格,組件價格應該還會再低一些。”曹君如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
上述組件企業相關負責人透露:“單晶高效組件需求很大,疊加PERC、雙面等技術的高效組件投入成本頗高。適合領跑者需求的高效組件很快將會承受價格下行壓力,毛利被壓榨,越是310W以上的高效產品越沒有利潤。高效組件價格一旦作為標桿,普通組件價格肯定會再下降,企業需要尋找新的盈利空間。”
“在硅片端,單晶硅片從去年逾6元/片的價格一路降到目前的4.4-4.5元/片,除了龍頭企業還有0.3元左右的毛利,其他大廠利潤更薄。”一位行業分析師透露,目前中小型單晶硅片廠都是現金成本以內運行。“今年一季度停產的單晶硅片小廠到現在也沒有開工,因為單晶降價后的價格早已低于這些小廠的成本。同樣,多晶硅片也從去年的4.8元/片降到3.3-3.4元/片,除龍頭企業還有毛利外,年產能3GW的中等多晶硅片廠已經沒有毛利可言,一些小廠從二季度便開始停產。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單晶小廠停產較早,相對多晶庫存少一些。”
“這次硅片降價,單多晶均因需求不如預期所致,價格從電站應用端傳導至組件、電池、硅片生產端各環節。”上述組件企業負責人分析,“單多晶硅片合理的性價比價差是0.6元/片,目前超過1.3元/片,但下游電池和組件價格卻未拉開,因此,多晶組件毛利率已遠高于單晶。目前一線組件廠商正在轉變訂單結構,產能逐漸向多晶轉換,以此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
不僅組件企業,低電價帶來的壓力同樣也讓逆變器生產企業深有感觸。參與多個領跑者項目的某逆變器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標電價低,其實設備商是首當其沖的。高效組件在第三批領跑者以及后續應用領跑者中會大量使用,對逆變器的效率訴求也會提高,因此,逆變器在降成本方面也面臨巨大挑戰。但目前逆變器價格多在0.3元/W左右,降本空間也十分有限。”
低價中標削弱創新力
自首批光伏領跑者計劃實施以來,“支持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擴大應用市場”的初衷正在步步踐行,2015年“領跑者”計劃設定的轉換效率已成為當前電池組件轉換效率的普遍水平,PERC、黑硅、MWT等先進技術不斷發展應用。其間,企業的科研攻關功不可沒。
誠然,平價上網是新能源行業不斷追求的目標,但根據領跑者項目一再報出的超低電價,制造企業的科研投入能否領先于電價下降的速度呢?
“業主最終的電價已經很低了,設備商也沒有辦法,只能想方設法降成本。但政府確實應該考慮到整個行業的合理利潤。”有企業相關負責人坦言,“我們不想帶頭降價,但沒有利潤行業是不可能發展起來的。合理的利潤可以保證相應技術研發的投入。行業一味比拼價格,最終只會忽略了技術積累,最終傷害的是國內光伏產業自身。”
責任編輯:蔣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