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產業融合成為光伏業發展方向
隨著光伏成本和光伏電價不斷降低,各新能源企業有了更多設想。從第一批采煤沉陷區治理到第二批生態治理和綜合利用,再到第三批漁光一體化、光伏農業旅游、光伏美麗鄉村建設等跨產業結合,跨產業融合正成為光伏行業探索的發展方向。
近日,在“第三屆中國光伏+創新發展論壇暨領跑技術交流會”上,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見到很多光伏企業的身影,“光伏+農業”“光伏+儲能”“光伏+交通”“光伏+建筑”等跨產業融合模式正在日趨成熟。
協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擁有248個光伏電站,已經建設并網的有69個。為了打造美麗鄉村,協鑫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全國建立了13個牡丹基地,總面積有8000畝。協鑫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裁張耀邦對記者表示,牡丹的產業鏈較長、附加值較高,未來3-4年將發展到2萬畝到3萬畝左右,把光伏旅游牡丹作為一個自主產業來發展。
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已在我國多個省市開發建設了“漁光一體”基地,通過在水面上架設太陽能光伏組件,水面下養殖魚蝦等水產品,達到水產養殖和光伏發電協同發展。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事業部總裁陳星宇對記者表示,當魚塘的遮光面積達到75%的時候,會促進有益藻類的生長,從而達到“魚塘產值+光伏收益”的最優點,將用戶綜合效益提高5至10倍以上。
中利集團采用“光伏+農業+就業”的方式,為全國43個貧困縣建設了“貧困村光伏農場”。江蘇騰暉電力技術有限公司總裁王偉峰對記者表示,中利探索的“智能光伏+科技農業、貧困村光伏農場、家庭光伏農場”三代光伏+農業扶貧模式,創新光伏農業機械化、土地綜合利用率和組件單板安裝、傾斜度等,不僅降低了土地成本,更能保證實現光伏與其它產業融合的疊加效益。
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新能源分院副院長廖鍔展示了智能技術與光伏電站設計領域的結合。據廖鍔介紹,中南勘測院建筑信息化模型能將工程項目在全壽命周期中各個不同階段的工程信息、過程和資源集成在一個模型中,方便工程各方參與使用。通過三維數字技術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為工程設計和施工提供相互協調、內部一致的信息系統,使模型達到設計施工一體化,從而降低工程生產成本,保障工程按時按質完成。
國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光伏云事業部負責人謝祥穎則介紹了國網分布式光伏云網,其構建了建站并網云、交易結算云、在線監測云、運維檢修云、數據服務云,平臺上線以來,接入用戶平均增長率37%,交易額持續上升,2018年月均增長率達80%。“用戶只需要一個能上網的手機,就能一鍵實現光伏采購、建設、并網結算,真正實現一步不用跑,在家收紅利。”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介紹了光伏應用領跑基地建設,目的是通過市場化方式支持先進技術示范,以促進技術進步為基礎支撐,加速先進技術市場應用轉化,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光伏產業發展的宏觀目標是加快推進綠色發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發展的重點要從提高規模轉向提質增效和推進技術進步。目前光伏產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跨界融合、智能創新將進一步推動光伏產業向綠色和高質量轉型。
作為此次交流會的主辦方,江蘇省能源局局長杭海介紹,江蘇省申請第三批光伏應用領跑基地有兩個入選,一個是寶應,另一個是泗洪,規模各50萬千瓦,在全國10個應用領跑基地當中占到20%的份額。
易躍春在談到產業跨界融合時說,一要開發與利用兼顧,促進高質量發展。二要創新和跨界融合,破解行業難點。三要堅持技術進步、金融創新,促進成本降低。要創新發展方式,擴大光伏應用范圍。讓光伏與其它產業融合,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發展目標。
總而言之,互聯網形態下的能源革命融合“大云物移智”等,跨產業融合正悄然顛覆和改變著光伏生態圈。
責任編輯:蔣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