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量or裝機量 兩者最佳傾角不同
一、前言
“什么是最佳傾角?”
在我剛從事光伏電站設計時,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是全年發電量最多的傾角時最佳傾角!然而,隨著接觸項目的增加,特別是接觸的分布式項目增加后,我卻不敢輕易說“最佳傾角”的概念了。
地面電站的邊界條件、要求基本相同,標準簡單、統一;而分布式項目的屋頂卻各不相同,業主的個性化需求明顯,設計師也要為其量身定做“最佳傾角”。
二、對發電量特別關注的業主
發電量直接決定了項目的經濟效益,往往是業主關注的第一要素。對于大部分項目而言,發電量最大的傾角就是“最佳傾角”。
對于追求發電量最大的這類項目,我們要用專業軟件對不同角度的發電量進行測算。本文選擇了不同緯度的4個點,說明傾角對發電量的影響,如下圖。
圖1:傾角為0~90°時,不同緯度傾斜面上的輻射量與最大值時的差值
從圖1和表1可以看出:
1)緯度越低的地方,平鋪時發電量損失越少;緯度越高的地方,垂直時發電量損失越少。
2)不同角度時傾斜面上的輻射量與最大值時的差值,呈拋物線形狀。即,差值非均勻分布,而是在最大值附近,差值很小;離最大值越遠,差值會快速增大。因此,在最大值附近,輻射量差值非常小。
下圖為在最大值附近,不同傾角的輻射量差值。
圖2不同地點,最大值附近,傾斜面上的輻射量與最大值時的差值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最大值附近±5°,輻射量的差值在3‰以內。因此,帶來的發電量差異小。
三、對裝機量特別關注的業主
對于屋頂面積有限、使用成本高、項目電價高的項目,業主希望盡量增加裝機容量。
增加裝機容量→減少陣列間距→減少陣列傾角→減少發電量
此時,就要做一個詳細的測算,是增加裝機容量、減少發電量劃算,還是盡量多發電劃算。
以一個常規設計為例進行說明。假設混凝土屋頂、采用265W組件(尺寸為1.65×0.992m)豎向布置,則寬度為3.3m。
采用不同緯度的3個點進行測算,隨著陣列傾角的變化,傾斜面上的輻射量、裝機容量變化如下表。
從表2~4可以看出,在緯度較高地區,發電量最大的傾角附近,略微降低傾角,發電量會有小幅降低,但裝機容量會較大增加;在緯度很低的地方,降低傾角,發電量降低,裝機容量也會略微降低。
在緯度較高(表2中的點)和緯度較低(表3中的點)的地方選擇兩個點,進行發電量和裝機量的比較,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當安裝角度由最佳傾角降低3度,兩個地方的發電量均降低千分之一以內,但裝機量卻增加3%和5.5%,增加明顯。
在實際分布式項目中,如果業主希望增加裝機容量,或者房屋租金較貴,可以考慮適當降低陣列傾角。由于每個項目的電價、房屋租金各異,具體提高發電量劃算還是增加裝機容量劃算,在實際項目中要詳細計算。
因此,對于追求裝機容量的業主,“最佳傾角”可能是一個在發電量最大的基礎上略微調低的角度。
四、對功率輸出特性特別關注的業主
在某些自發自用項目中,
有的業主夏季用電量大,夏季發電量高可以提高自發自用比例;
有的業主冬季用電量大,冬季發電量高可以提高自發自用比例;
而有的業主則追求各月的發電量的均勻、穩定。
通過調整方陣傾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業主的個性化需求。
在緯度較高的地區,當傾角不同時,傾斜面上輻射量在各個月份的月總輻射量變化如下圖。
圖3緯度為40.6°時,不同傾角時,傾斜面上的月總輻射量
從上圖可以看出,當傾角大時,冬季發電量較大;當傾角小時,夏季發電量較大;傾角對傾斜面上月總輻射量的變化影響十分明顯。
而在低緯度地區,傾角的變化對傾斜面上月總輻射量的變化影響則不顯著,如下圖。
圖4緯度為21.2時,不同傾角時,傾斜面上的月總輻射量
從表5、6可以看出:
采用發電量最大時的傾角,各月總輻射量的相對標準偏差最小,即不同月份的總輻射量相差最小,各月的發電量輸出穩定性較好。
因此,對于夏季用電量大的用戶,較小的角度是“最佳傾角”;對于冬季用電量大的用戶,較大的角度是“最佳傾角”;對于追求全年各月輸出穩定的用戶,則發電量最大的角度才是“最佳傾角”。
在緯度較高的地方(40.6°)固定可調支架能明顯提高發電量,使用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在低緯度的地方(21.2°),使用固定可調支架對發電量提高不明顯,使用的意義不大。
五、小結
對于追求發電量的用戶,傾斜面上輻射量最大的角度是“最佳傾角”;
對于追求裝機量的用戶,傾斜面上輻射量最大時略微調低的角度是“最佳傾角”;
對于夏季用電量大的用戶,較小的角度是“最佳傾角”;
對于冬季用電量大的用戶,較大的角度是“最佳傾角”;
對于追求全年各月輸出穩定的用戶,則發電量最大的角度才是“最佳傾角”。

責任編輯:蔣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