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寄予厚望的綠證 為何會陷入“少人問津”的境地?
2018年即將過半,但據上述知情人透露,配額和綠證強制約束交易何時能夠啟動尚無定數。
“配額是按年度滾動制定各省級行政區域的全社會用電量中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總量的最低比重。目前配額和綠證的考核對象暫定為售電企業:一方面是電網公司,它代表了大部分的直接用電方和參與直購電的用戶;另一方面是各售電公司,它代表著其范圍內的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此外還有自備電廠,它們自發自用,也代表了一種用戶類型。”據他介紹,配額和綠證的考核方式及比例問題是當前頗具爭議的難點。“就考核方式而言,企業可以通過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來滿足配額指標,如果消納的可再生能源電量達不到配額的比例,企業可以通過購買綠證的方式完成配額。但如果企業沒有完成配額,也沒有買夠相應的綠證怎么辦?目前的解決方案是讓相關企業向電網購買‘替代證書’。這種替代證書的價格得根據‘電網消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成本等因素’確定。但目前各方對于這一方案還一直有不同看法。例如,價格制定是否科學合理、對綠證價格會產生什么影響等問題,都是爭論焦點所在。”
而事關考核比例,在《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考核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已經給出了各省級行政區域2018年、2020年的總量配額指標和非水電配額指標。“配額和綠證如果強制交易,一定也會分省考核,各省比例不同。如何確定這一比例,各省也是各有各的想法。”
“替代補貼”的目的仍難達成?
按照試行規定,綠證的認購價格由買賣雙方自行協商或者通過競價確定,但不得高于證書對應電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金額。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出售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后,相應的電量不再享受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的補貼。
可見,綠證交易制度誕生之初就肩負著替代補貼的使命。然而,面對拖欠已久的巨額補貼,上述知情人士也坦言,雖然推行綠證最主要的目的是替代補貼,但在自愿認購階段還難見實效。“如果下一步實行強制交易,實現這一目標可能會有希望。但由于具體的規則還沒有最終確定,所以也不好說對于填補補貼缺口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有統計指出,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已經突破千億元。另一方面,根據交易平臺的掛牌情況,大部分風電綠證的標價都只在200-300元/張,5月2日成交的最低價格更是低至137.2元/張。按照目前平臺核發的2180萬張綠證計算,即便是成交價達到500元/張的水平,全部售出的總價也只在百億元左右。
彭澎也直接給出了“綠證不可能彌補補貼缺口”的明確回答。她認為:“補貼還是要靠大面積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來解決。即便日后通過強制配額考核,主要目標也是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消納,而不是填補補貼缺口。”
可以看出,綠證問題千頭萬緒、積累已深,不管是從27185個綠證的總估值不足1000萬元來講,還是從認購率僅約0.12%且強制交易啟動時間待定等表現來講,綠證交易制度距離“促進清潔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國家財政資金的直接補貼強度”的初衷還很遠。
社評: “含金量”不足是綠證“硬傷”
河入峽谷、風過隘口,正是緊要之時。當前累計突破1000億元且仍在一天天擴大的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時刻提醒著行業主管部門這樣一個事實:強力的新能源補貼政策是條“死胡同”,必須及時創新管理方式。10個月前“出生”的綠色電力證書曾被寄予厚望:宣傳綠色電力理念,引導全社會消費綠色電力;對沖市場化風險,為補貼資金鏈的退出形成“緩沖地帶”;積累核發認證、組織交易、行業監管等多方面經驗,為勢在必行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投石問路。
綠證隨后的認購工作,也得到了不少企業、個人的積極響應。企業打出了“社會責任感”的大旗、個人購買者揣有“榮譽感”的情懷,1738名“認購先鋒”自愿花費數百萬元為綠證“捧場”“造勢”,希望交易市場能夠“熱鬧”起來。
但10個月累計不到3萬張的交易量還是難掩市場的“冷清”模樣。“交易量僅占核發量的0.12%”這一現實,對綠證支持者來講,也不乏“噩夢”的感覺——300天的時間,不但沒有培育出蹣跚起步的綠證交易市場,反而將其熬得“奄奄一息”。不禁要問,綠證到底是怎么了?其“存在感”為何漸失?
究其原因,“含金量”太低或許是綠證“滯銷”的根本原因。企業購買者普遍表示“和以前或者和其他沒有購買綠證的公司沒有什么不同”、個人購買者反映“沒有實質性作用”,在這樣的“產品評價”聲中,綠證很難“暢銷”起來。
綠證作為一種商品,沒有買賣就沒有未來。
連續10多年的強力補貼賦予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行業迅速崛起的巨大動能。無論是在產能規模擴張、關鍵設備研制上,還是在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能力上,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領域目前都已具備引領全球發展的“硬實力”。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國在可再生能源電力政策、公眾綠色電力消費意識、環保意識等“軟實力”方面仍存明顯短板,這也是綠證“不得寵”的重要原因。
目前的綠證購買者多是電力行業“圈內人”,且其“朋友圈”極小,甚至僅僅局限于新能源企業,鮮有“老大哥”火電和電網企業“關注”“點贊”。從某種意義上講,綠證更像是新能源人“自導自演”的“自我吆喝”,沒有在能源電力行業和社會公眾中“轉發”“刷屏”開來。
有專家呼吁,可以讓“電費單”成為綠證“宣傳單”,即把綠證的宣傳放到與公眾生活密不可分的電費單據上;還有聲音呼吁將綠證認購與電費繳納掛鉤;也有企業建議,盡快推出類似于節能標識一樣的“綠證標識”,給購買綠證的企業產品打上綠色環保的“烙印”。不可否認,這些都是不錯的點子,或許也能在培養環保意識、增加“粉絲”方面起到良好作用。但在做好這種“廣告”的同時,讓綠證本身變得更有價值或許才是當務之急。
計劃于2018年推出的“強制約束交易”或將從體制機制層面為綠證交易打開新局面。2018年幾近過半,相信綠證強制交易的啟動不會太遠,屆時綠證的價值將不再只是給購買者以“精神慰藉”,而更多的是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
當然,無論是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考核還是綠色電力證書強制約束交易,都必將影響電力行業整體的消費結構,牽一發而動全身。“打鐵還需自身硬。”綠證強制交易還必須從健全價格機制、理順考核環節、加強資金監管等環節同步發力。

責任編輯:蔣桂云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