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發展迎來擴張“新版圖” 綠色能源行業正立于“潮頭”
綠色思潮、綠色發展倡議、綠色新政在當今國際社會正如火如荼地興起。當前,發達國家寄希望于發展綠色經濟來擺脫金融危機,并力圖搶上產業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全球綠色經濟興起對中國產業發展既是機遇,更是挑戰,
天然氣領域。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和進口量同比都增長10%以上,天然氣消費量則增長15.2%,是自2014年以來重回兩位數增長。受國家宏觀經濟穩定向好,環保政策持續推動,煤改氣等天然氣政策的有力推動,上半年全國實現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146億,同期增長15.2%。
張玉清表示,天然氣是一種優質清潔高效的低碳能源,對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是能源供應清潔化最現實的選擇,將在能源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他認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不僅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隨著我國城鎮化以及環保壓力加大,天然氣以及可再生能源,將在我國能源轉型發揮中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光伏領域。在各專項“十三五”規劃中,光伏領域分布式發展最受重視。自2016年以來,分布式光伏爆發式增長,雖然累計占比有限,但新增裝機占比明顯增加。預計2017年全年新增分布式裝機或超過1000萬千瓦,累計裝機或超過2000萬千瓦,即超過2020年目標的1/3。
白榮春表示,2017上半年我國新增的2400萬光伏發電裝機中分布式光伏已經超過了7110萬千瓦,同比增長了29倍。
地熱領域。根據地熱能“十三五”發展目標,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累積新增50萬千瓦,至2020年,累計實現地熱發電裝機容量53萬千瓦。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地熱能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地源熱泵產業聯盟名譽理事長汪集旸認為,地熱能具有資源量大、能源利用率高、成本競爭性強以及二氧化碳減排明顯等特點。同時,相比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的優勢在于穩定,對電網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汪集旸在發言中表示,地熱跟分布式能源系統是分不開的。他認為,地熱跟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結合起來建成分布式電站,可以更好地實現優勢互補。
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鄭克棪表示,地熱是理想的供暖熱源。根據《地熱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地熱供暖(制冷)面積累計達到16億平方米,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約530兆瓦。2020年,地熱能年利用量7000萬噸標準煤,地熱能供暖年利用量4000萬噸標準煤。京津冀地區地熱能年利用量達到約2000萬噸標準煤,地熱供暖年利用量1280萬噸標準煤。
根據中國能源網在論壇中提供的“分布式能源研究報告”,分布式光伏和天然氣分布式有明確的發展目標,但是現狀與目標差距較大。比如分布式光伏發展的目標,“十三五期間”,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6000萬千瓦以上,而截至2017年6月底,分布式光伏累計裝機僅達1743萬千瓦。在各專項“十三五”規劃中,光伏領域分布式發展最受重視。自2016年以來,分布式光伏呈爆發式增長趨勢,雖然累計占比有限,但新增裝機占比明顯增加。預計2017年全年新增分布式裝機或超過1000萬千瓦,累計裝機或超過2000萬千瓦,即超過2020年目標的1/3。
當前,一些企業相繼在分布式能源產品研發和項目建設方面取得了突破。雙良節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溴冷機技術部經理劉電收介紹,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溴化鋰吸收式產品性能系數高于國家標準,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利用溴化鋰吸收式產品的分布式能源系統,其能源利用效率可達85%以上。武漢國博能源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敏介紹,作為湖北省第一個“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分布式能源項目,武漢國際博覽中心二期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項目實現了能源的綜合高效利用,低碳環保,對湖北省、武漢市分布式能源發展有巨大帶動作用和示范意義。
同時分布式能源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周敏表示,由于有關政策不明確及落地難,分布式能源項目在備用容量、電力接入方式、政府基金減免、天然氣價格折讓等方面遇到了挑戰。此外,企業期望在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同時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但分布式能源項目一般都是新建項目,初期達產率往往達不到50%,而通常只有在達到60%-70%負荷利用率的情況下企業才能盈利,分布式能源項目在培育期里的經濟性如何實現仍有待思考。
嗅覺敏銳的光伏企業已經在產業互聯網領域耕耘多年,隆基泰和智慧能源依托獨有的智慧能源云平臺科技體系,致力于能源消費需求端及供給端的平衡拓展,為能源消費者提供全方位智慧能源解決方案,將能源系統與信息化技術相融合,在用戶側實現多能集成互補、智慧化用能體驗,打造與公共能源網絡互動友好的區域能源系統。以智慧能源云平臺為核心,構建安全、便捷的區域能源微網,提供質優價廉的能源配套服務。
來自騰訊應用寶官方下載顯示,作為光伏行業第三方代表的光伏云APP在光伏小眾市場中下載量穩居第一,市場認知度最高。
排在第6名的晶科也是紐交所的主板上市公司,2015年上線晶科云APP。2017年6月,中國主板上市公司愛康科技發布了智慧能源云平臺,高舉高打啟動能源互聯網戰略。
分布式能源戰略發展寄望改革“白皮書”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傳統能源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突出,可再生能源發展面臨多重瓶頸,天然氣消費市場亟需開拓,能源清潔替代任務艱巨,能源系統整體效率較低。
從我國政策層面看,分布式貫穿主要能源相關“十三五”規劃。近年來,出臺了《關于組織實施“互聯網+”智慧能源(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的通知》《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并網型微電網建設試行辦法》等,對未來分布式能源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能源互聯網隨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風潮云起,“互聯網+”在能源產業領域持續升溫,電力體系在配電、售電以及服務端已經在中國迎來重大變革。華北電力大學曾鳴教授給出了“能源互聯網”的定義,認為以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為主要能量單元,依托實時高速的雙向信息數據交互技術新型能源利用體系,這基本上勾勒出互聯網+能源的雛形。光伏發電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屬于小眾市場,但是光伏發電卻是在能源互聯網領域最有可能實現突破的領域,2017年7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文《推進并網型微電網建設試行辦法》,這基本是順應電力體制改革及電網配售側放開趨勢,也是大批分布式光伏發電為基礎的微電網作為能源互聯網的核心要素開始走向正式的能源互聯網舞臺。
在地熱領域,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及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這是地熱領域首個國家層面的規劃,被業內視為地熱產業發展的里程碑。
從行業整體發展來看,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專委會秘書長、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現在分布式能源發展勢頭較好,可總結為四個“多”:第一,多元化。發展分布式能源,國企、央企、民企、外企一起上。第二,多維度。光電、氣電、儲能、電動汽車,行行有突破。第三,多模式。無論是家庭用戶還是大的能源公司,人人參與、人人創新、人人享有。第四,多交融。大量的創新是協同創新、合作創新、整合創新、融合創新。
機遇與挑戰并存,未來充滿無限可能。我國分布式能源發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堅定地認為:中國作為全球影響力最大的新能源市場,為能源技術創新提供了絕佳的舞臺,積極發展分布式能源,對于實施創新驅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拉動國內市場需求、培育新的增長點,實現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具有重要意義,也必將憑借能源技術的創新與提升實現夢想、超越未來。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我們有理由相信,分布式能源在中國的發展一定會“當驚世界殊”!
原標題:打造能源綠色新功能:共舞分布式發展經濟帶

責任編輯:lixin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