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小水電有序退出機制
為了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地方可以先行一步,適時出臺計劃,拆除那些確因小水電建設運行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和影響群眾生活的水電設施。
在近日召開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上,多名專家提到,長江流域水利樞紐項目眾多,過度、無序開發已給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影響。
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印發《長江經濟帶小水電無序開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專項清理整頓工作方案》中也提到,要切實維護長江經濟帶河流生態系統健康,堅決制止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小水電開發,嚴厲打擊未批先建、破壞生態環境等違法行為。
截至2017年底,長江經濟帶有10個省份建成小水電2.41萬座,有的建設密度過大,有的未經環評開工建設,有的在已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內建設,有的生態流量未得到有效保障,減水脫流現象有所加劇,甚至造成了河流斷流。
小水電作為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曾經有力緩解了電力供需矛盾,優化了能源結構,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日益受到重視。近40多年來,我國中部某省一條中型河流部份河段及其支流幾十公里距離內,已建十幾座小水電站,這些小水電站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危害已顯現出來。比如,由于小水電站建壩攔截河水,致使兩座小水電站之間河流中的水生動物生存環境相對狹小,造成許多水生動物銳減。又比如,由于小水電站建渠引水,致使部分河段水流量減少甚至干涸,造成兩岸人民生活生產取水困難以及河流中水生動物死亡和兩岸巖體崩塌、滑坡等。
當然,此河段小水電帶來的生態危害還沒有達到極端嚴重的程度。但在我國西南地區的有些中小河流,小水電帶來的危害已經造成當地生態安全緊張,產生了一些社會問題。比如,在全長34公里的四川省石棉縣小水河,建成的小水電站有17座,平均每兩公里河段就有一個小水電站,整條河道已經沒有水流。
對此,筆者建議,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要適時出臺相關制度,采取相應對策措施,實現聯動治理,推進小水電整頓工作。
要全面壓緊壓實環境資源保護責任。各地要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評價,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落實生態功能區差別化考核制度,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環境問題線索定期移交移送機制,將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實績作為干部考核評價、獎懲的重要依據,以便防止盲目開發水資源,保護水環境和水生態。
要強化規劃引領。各地應該編制出臺“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強化流域環境承載約束,堅持水環境質量底線和水資源利用上限,完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科學劃定河流功能分區,合理利用江河環境資源。必須守住生態底線,厘清生態經濟賬目。應徹底搞清區域(流域)水資源的真實情況及其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合理有序開發寶貴水資源,保護有地方特點的原生態河流,保護生態,記住鄉愁。
要建立分類有序的退出機制。要按照相關文件規定要求,暫停小水電建設工程項目環評審批。為了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地方可以先行一步,適時出臺計劃,拆除那些確因小水電建設運行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和影響群眾生活的水電設施,保護生態環境,造福人民群眾。同時,要以問題為導向,擬定規劃以期爭取政策支持,盡快全面展開區域(流域)小水電整治工作,開展關停小水站試點工作。在示范工作引領下,積極探索小水電退出機制,研究水電站關閉補償、生態修復等事宜,以便全面展開區域(流域)小水電退出工作,重現河流昔日綠水碧波景觀景貌。
要積極開展生態文化宣傳教育。要創新宣傳教育形式,傳播與弘揚生態文化,倡導與建立全民科學的生態倫理價值觀,努力形成生態文明社會新風尚,使廣大人民群眾普遍受到生態文明教育,逐步養成愛水護水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為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添力,為積極穩妥做好小水電退出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