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電,關停中修復流域生態
圖為:房縣引水式電站寶石電站設施簡陋。
圖為:房縣漫水橋電站引水壩閘門底端切了一個方形大孔,泄放生態流量。
機組拆除、廠房廢棄、雜草叢生……這是10月18日記者在房縣咸水河水電站舊址看到的場景。
今年4月,房縣投入380多萬元依法關停三道嶺水電站和咸水河水電站。在全省,像這樣被關停的小水電站有100多座。
作為農村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電網的有力補充,小水電在改善山區人民生活,解決農副產品加工和工業發展用電需要等方面曾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無序開發,部分小水電導致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引起廣泛關注。
開發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
小水電“點亮”山鄉
位于興山縣昭君鎮響水灘村的耿家河電站,建于1968年,是興山縣首座水電站,依托當地豐富的水能資源,年發電量60萬千瓦時。“發電主要供到縣城,但響水灘村民還是幸運地用上了電,這曾轟動一時。”昭君鎮水利管理站站長陳祖培對記者說。
房縣野人谷鎮是該縣農村較早用上電的鄉鎮之一,鎮上多座小水電站修建于上世紀80年代。房縣水利局副局長吳洪說:“國家電網進入農村之前,農村用電一直靠小水電。當時為開發小水電,鎮里還成立了小水電公司。”
除了“點亮”山村,小水電還是偏遠山區縣市發展較早的重點產業。興山縣曾是水電明星縣,共有84座小水電站,1983年作為全國首批農村電氣化試點縣。為孵化縣域經濟,該縣將30座水電站劃撥給興發集團,依靠電價優勢,興發集團快速壯大,成長為中國500強企業。近年來,興發集團每年上繳的稅收超過全縣財政收入的30%。
房縣也是我省小水電大縣,曾被列入全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截至2017年底,全縣有小水電站106座,總裝機容量30.32萬千瓦,年發電收入近2.66億元。“2000年以前,小水電是房縣僅有的支柱產業,近十多年來隨著野人谷旅游和黃酒產業的發展,小水電產業比重降低,但仍是重要產業之一。”吳洪介紹。“小水電對恩施、宜昌等地貧困山區經濟帶動作用很大。”湖北省水利廳農電管理處處長戴柱新介紹,全省小水電總裝機380萬千瓦,年發電收入30億元,五峰等縣小水電納稅占縣財政收入15%左右。
小水電帶來的好處不止如此。吳洪介紹,房縣仙家坪水電站是我省小水電代燃料項目電站,電站建成后,周邊8個村1648戶居民用電每度便宜兩角錢,村民砍柴做飯、取暖的情況明顯減少。仙家坪電站的興建,保護植被6017公頃,減少水土流失2133公頃。
目前,全省以電代燃類小水電站36座,集中在神農架林區等地。
無序開發導致部分河流斷流
小水電生態問題日漸凸顯
一兩公里遠一座攔水壩,河流如同香腸一樣被截成一段段……10月17日,記者在興山縣香溪河支流高嵐河探訪發現,高嵐河上小水電站眾多,上級電站尾水馬上被截流引入山洞用于下級電站發電,朝天吼水電站引水口距高嵐河電站僅2.7公里。“由于電站之間距離很短,難有溪水匯入,水引進山洞后,若不泄放流量,電站之間的河道就會斷流,造成河床裸露。”興發集團高嵐河流域經理王凱說,在香溪河另兩條支流南陽河和古夫河上,情況也類似,每到枯水期,均會出現季節性斷流。
2017年4月,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明確指出,“三峽庫區支流香溪河上游引水式電站分布眾多,導致多處河道斷流,水生態破壞嚴重。”
小水電開發帶來的生態問題,在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作為水電大縣,房縣共有106座小水電站,主要建在馬攔河、漳蘭河等河流上,僅馬攔河支流大河上就有10座引水式電站。10月18日,記者在大河野人谷鎮段觀察發現,上級電站王家莊水電站距下級漫水橋水電站引水口僅300米左右。“以前每座電站攔水壩下,幾公里長的河道基本斷流干涸。”吳洪介紹。
2000年前后,作為重要的民生水利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小水電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獲得長足發展。2001年,湖北省房縣等26個縣市被列入全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試點,隨后地方政府也出臺政策,推進水電開發。“十五”以來,僅房縣就爭取到中央投資42122萬元,先后興建了三里坪、仙家坪等一大批水電站。
由于小水電站相對投資小、風險低、效益穩、運營成本比較低,在各種優惠政策的鼓勵下,社會資本也積極參與投資,各地掀起了一股投資建設小水電站的熱潮。
截至2017年底,湖北省共有小水電站1724座,目前正常運行的1600多座,主要集中在宜昌、恩施、十堰等地。“小水電的整體歷史貢獻要充分肯定。”業內人士認為,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小水電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由于受過去開發理念、技術和資金等制約,一些流域電站布局不合理,梯級電站之間的流量不匹配,有些早期建設的引水式電站,沒有設計最小泄放流量,影響了河流生態和下游用水。
統籌好發電和生態的關系
小水電亟待綠色轉型
如何統籌好發電和生態的關系?這是小水電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全面停止審批引水式水電站,關停位于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和發電效益差對環境有較大破壞的小水電站。”戴新柱介紹,從去年開始,我省發起一場小水電“綠色革命”,多措并舉修復流域生態。
今年4月,房縣野人谷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和緩沖區內的三道嶺水電站和咸水河水電站被依法關停。興山縣也關停了耿家河、臥佛山等3座發電量小、收益低的電站。目前,湖北省已關閉小水電站100多座,部分效益差、環境影響嚴重的還將被逐步關停。“關不關停,不能‘一刀切’。”戴新柱表示,小水電不污染水也不消耗水,是清潔能源,對偏遠山區來說,簡單關停影響當地經濟,補償費用也大,“實際可行的辦法是通過生態改造實現小水電綠色轉型。”目前,我省正大力推廣小水電生態流量泄放。
10月18日,記者沿房縣馬攔河支流大河探訪,發現沿途6座電站都已泄放生態流量。漫水橋電站引水口攔水壩閘門,底端被切出一個方形大孔,河水由此嘩嘩下泄。
在興山縣,香溪河支流高嵐河流域,高嵐河、朝天吼等水電站都加裝了生態流量泄放設施。興山縣古夫河滿天星水庫上有一座壩后式水電站,為保證生態泄放,電站常年最少有一臺機組發電。“以前有些電站為了效益,水位低時一直蓄水,水位高時再發電,造成河道斷流。”興山縣水利局工作人員顏烤說。
泄放流量意味著發電用水減少,如何防止不放或少放?“所有電站必須泄放10%生態流量。”戴新柱介紹,去年開始,我省全面推行生態流量泄放遠程監控,放沒放水,泄放多少,打開手機APP,一目了然。目前,全省100多座水電站已安裝監控設備。
實施小水電擴容增效也是路徑之一。“泄放10%生態流量后,今年發電收入預計仍有160萬元。”房縣九龍溝水電站股東蘇清君說,這得益于小水電增效擴容。2014年,國家實施小水電站生態改造,增效擴容,九龍溝電站被納入。通過中央補貼、省里配套、電站業主共同出資的方式改造機組,生態改造后九龍溝電站年發電量增加300多萬千瓦時,泄放10%生態流量后,收入仍比增效擴容前多70萬元。“增效擴容后電站收益增加,生態流量泄放也更有保障。”吳洪說,房縣23座增效擴容小水電站每年增加發電收入1420萬元,增加稅收210萬元。全省有700座小水電站已實施生態改造,但與我省小水電站總量相比,仍有潛力可挖。“通過泄放生態流量,創建綠色水電站,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共贏。”戴新柱介紹,我省已編寫綠色小水電站創建實施方案,并探索激勵機制,推進水電生態文明建設。
小水電綠色轉型發展,已在路上!
責任編輯:仁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