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電的光輝歲月
用水發電,不浪費,好
1960年3月13日,毛澤東來到金華。翌日,在中共金華地委書記李學智的陪同下,毛澤東視察了金華雙龍水電站。當李學智告訴他,發動機、水輪機是上海制造的時,他很高興,并親切地問值班的工人:“配電盤是你們制造的嗎?”工人回答:“是的,儀表也是我們自己改制的。”毛澤東聽后大聲說:“很好!”
(圖為毛主席視察金華雙龍水電站)
毛澤東對自辦這種小水電也表示滿意。他說:“用水發電,不浪費,好!”
開發小水電,既是不浪費水,也是充分利用水。
上世紀50年代,神州大地一到晚上就摸黑,家家戶戶,一個盛有煤油的玻璃瓶,插著燈捻,點燃后發出昏黃的燈光。沒有電就沒有光明。
(圖為福建古田溪一級水電站大壩,古田溪一級水電站是新中國成立后開建的第一座水電站)
沒有電怎么辦?用水發電!
石砩村是浙江省嵊州下面的一個小山村,由于沒有電,一到晚上,光明便藏到了地底下。但1951年,嵊州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于當年年底,在石砩村建成嵊州第一座水電站。從此,每家每戶裝上了電燈泡。但由于能量有限,15瓦燈泡,晚上只能亮兩三個小時,八九點鐘電就沒了。盡管這樣,有電的日子還是要幸福得多。
開發小水電,追求經濟效益
1983年12月,國務院批轉水電部《關于積極發展小水電建設中國式農村電氣化試點縣的報告》,除明確了100個試點縣名單外,還對發展小水電的有關政策和管理體制等方面工作進一步明確。
1991年3月,國務院批準水利部《關于建設第二批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的請示》,對第二批選定建設的200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要求有關部門在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給予資助和指導。
2005年7月,《國務院2005年工作要點》(國發[2005]8號)指出:“完善資源開發利用補償機制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加快發展小水電代燃料及農村沼氣。”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在保護生態和農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資源開發利用,大力發展小水電,完善小水電增值稅政策。
……
在國家的鼓勵下,地方以自力更生為主開發小水電,建設配套電網。這既滿足了城鎮快速成長的工業用電需求,也滿足了當地居民追求經濟效益的需求。前文提到的嵊州第一座水電站發電收入幾十年來始終占村集體收入的大頭,有效促進村民脫貧致富。
然而近年來,小水電卻刮起環保風暴!
小水電的拐點已然來到,但相信,小水電終究可以不被風暴席卷,恰如毛主席詩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