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水資源保護條例(2018年11月29日修正版)
《貴州省水資源保護條例》2018年11月29日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修正,詳情如下:
貴州省水資源保護條例
(2016年11月24日貴州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根據2018年11月29日貴州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的《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貴州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個別條款的決定》修正)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合理保護、節約、開發和利用水資源,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保護、節約、開發、利用和管理水資源,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條 水資源保護應當堅持人水和諧、全面規劃、保護優先、水量水質水生態并重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預防、控制和減少水資源污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水資源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推行水資源保護目標績效考核,加大對水資源保護的財政投入。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保護工作的組織實施和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環境保護、住房和城鄉建設、經濟和信息化、交通運輸、國土資源、農業、林業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保護、節約、開發和利用的有關工作。
全省江河(湖泊、水庫)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全面推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的河長制。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節約和保護水資源的義務,有權舉報污染和破壞水資源的行為。
第二章 保護規劃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水資源保護規劃,征求同級其他有關部門意見后,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
跨行政區域流域的水資源保護規劃,由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
第八條水資源保護規劃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資源開發利用相適應,明確規劃水域水量、水質和水生態保護目標,核定水域納污能力,制定污染物限制排放總量控制方案,提出水量保障、水質保護和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措施等。
第九條水資源保護規劃應當服從水資源綜合規劃,其他與水資源保護相關的專業規劃應當與水資源保護規劃相協調。
水資源保護規劃分為流域規劃和區域規劃,流域范圍內的區域規劃應當服從流域規劃。
第十條經批準的水資源保護規劃應當嚴格執行。確需調整的,應當按照編制程序報原批準機關批準。
第三章 取用水管理
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確定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制定市、州行政區域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市、州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制定縣級行政區域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分配的年度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下達取用水單位的年度取用水計劃。
第十二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的編制,重大建設項目、工業聚集區、產業園區的布局,應當與當地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和防洪要求相適應,并進行科學論證。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降低用水消耗,推廣節水型器具,提高用水效率和綜合利用雨水;加強城市污水集中處理,提高中水回用率。
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應當配套建設節約用水設施,節約用水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單位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建立用水單位重點監控名錄。
依法取得取水許可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在取水口裝置取水計量設施,保證計量設施正常運行,按照下達的取用水計劃取水,并按照規定報送取水情況;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取水計量設施運行情況和取用水情況進行核查。
第四章 地表水保護
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根據上一級水功能區劃擬定本行政區域內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區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并向社會公布。
經批準的水功能區劃是水資源保護、開發與利用,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依據,不得擅自調整。確需調整的,應當按照編制程序報原批準機關批準。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采取工程設施建設、污染源預防與治理、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監測和信息系統建設、應急防控與管理體系建設等措施,確保水功能區水量、水質及水生態狀況達到水功能區管理目標要求。
第十七條有關單位和個人開展水資源開發利用、廢水和污水排放、航運、旅游以及河道管理范圍內項目建設等可能對水功能區有影響的涉水活動,應當對水功能區水量、水質、水生態的影響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發展改革、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編制本行政區域入河(湖)排污口布設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的,應當經過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入河(湖)排污口設置單位應當每年年底向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入河排污情況,不得拒報或者謊報。
第十九條對水質不達標或者入河排污總量超過限制排污總量的水功能區,應當暫停審批新增入河(湖)排污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監督入河(湖)排污口設置單位進行治理,經限期治理仍然沒有達到要求的入河(湖)排污口,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排污單位作出責令關閉的決定。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提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及其管理單位名錄,并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量、水質安全保障建設,完善監控體系,健全管理體系。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巡查制度,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及相關設施進行巡查。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飲用水水源應急管理,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設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飲用水水源地。對不具備條件建設備用水源的,應當采取措施與相鄰地區實行聯網供水。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飲水基礎設施建設,并將必要的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支持采取市場化等方式籌集建設資金。
鼓勵和扶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興建蓄水、保水工程,推動農村供水工程建設。
第五章 地下水保護
第二十四條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地下水管理保護要求,在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組織劃定地下水禁采區和限采區,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在禁采區內,除應急需要外,禁止取用地下水。在限采區內,除應急需要和無替代水源的基本生活用水外,禁止新增取用地下水,并應當逐步削減地下水取水量,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編制本行政區域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方案,采取措施壓減地下水開采量,實現采補平衡。
第二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新建、擴建、改建地下水取水工程或者設施:
(一)地表水能夠滿足用水需要的;
(二)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能夠滿足用水需要的;
(三)地下水開采達到或者超過年度取水計劃可采總量控制的;
(四)因地下水開采引起地面沉降的;
(五)地下水水位低于規定控制水位的。
作為應急開采的地下水,只能作為應急時使用。
第二十七條報廢、閑置或者未完成施工的水源井所屬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編制封填方案,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監督封填水源井。
超采地下水或者使用地下水源熱泵系統的,應當進行人工回灌,并不得造成地下水污染。
第二十八條除為保障礦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產安全必須進行臨時應急取(排)水的外,開采礦藏或者建設地下工程需要疏干排水的,開采或者建設單位應當依法向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取水,并采取防護性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和水源枯竭。
第六章 水生態保護與修復
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飲用水水源地、重要生態保護區、水源涵養區、江河源頭區的保護,開展生態脆弱地區水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建立生態保護與修復維護管理機制,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第三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基于生態流量保障的水量調度方案,確定河流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庫的合理水位。
水庫、水電站等蓄水工程的管理單位應當按照前款規定的調度方案下泄生態流量,保障生態用水基本需求。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開展水生態環境調查,制定修復方案,采取措施,對水生態系統進行綜合治理,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環境。
第三十二條省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功能區劃和生態保護目標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建立飲用水水源地和河流、湖泊、水庫上下游地區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機制。
第七章監測與監控
第三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水功能區、地下水和飲用水水源地的水量和水質監測與監控。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本行政區域的地表水水環境質量進行監測和統一發布。
排污口設置單位負責監測入河(湖)排污口的水量和水質,并定期向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重點入河(湖)排污口應當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計量、監測設備和視頻監控裝置,并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
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土資源、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開展地下水動態監測,并對地下水超采地區、漏斗區、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污染地區實施重點監測。
開采地下水或者建設地下水工程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對其取水點的水位、水質進行動態監測,定期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監測結果,涉及地熱和礦泉水的,并同時向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三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監測發現飲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區、地下水等有異常情況或者發生突發水污染事件時,應當立即報告本級人民政府,并向同級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發生突發水污染事件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第三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水資源監測站點設置情況,定期公布水資源的監測信息。
第三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水資源保護情況。
第八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門、水資源保護監測和水工程運行管理單位的直接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一)發現破壞、污染水資源的違法行為或者接到違法行為的舉報后不予查處的;
(二)發現重大水污染事故或者隱患,未履行報告、通報或者通知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
(三)未按照批準程序擅自調整水功能區劃的;
(四)拒絕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水資源保護監測數據和資料的;
(五)未按照規定進行水量、水質、水位監測的;
(六)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三十九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水功能區從事不符合水功能區劃要求的開發利用活動,對水量、水質及水生態造成嚴重影響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恢復原狀,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處以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拆除的,強制拆除,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處以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停產整治。
入河(湖)排污口設置單位拒報或者謊報入河排污情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責令改正,處以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其他行為,有關法律、法規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責任編輯:仁德財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