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清潔取暖——推進氣電代煤及生物質、地熱、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
8月下旬,暑氣消退、涼意漸生,新一年的采暖季漸行漸近。
正值北方地區供暖籌備進行時,一場行業頂級盛宴適時亮相——由《中國能源報》社主辦、以“共推清潔取暖共建美麗中國”為主題的“2018國際清潔取暖峰會暨工程應用展”(ICHE)于8月25-26日在雄安新區召開。來自政府相關部門、上百家企業的逾500名代表,以及數十位業界權威專家齊聚雄安,圍繞如何在現有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按時保質推進“清潔取暖”工作展開深入研討。
國家能源局總經濟師郭智在峰會致辭中表示,通過加大政策與市場引導,積極推進氣電代煤及生物質、地熱、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同時加快釋放煤炭優質產能,保證清潔煤供應等一系列有力措施,2017年我國新增清潔取暖面積20億平方米,已完成五年規劃目標的17%,“開局良好”,但今后幾年的任務依然繁重,各地須扎實推進清潔取暖工作,不容遲緩、不能松勁。
開局良好
但技術路線認知、執行尚存短板
作為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程大規模推進“元年”,2017年的改造成效有目共睹——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2+26”城市,便已完成氣電代煤470萬戶,累計削減散煤1000余萬噸。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副巡視員吳險峰也證實,此前因清潔取暖率低,北方多地大量使用散煤取暖,導致采暖期間增加了約30%的大氣污染物排放,而“2+26”城市先期完成的改造工作,則推動2017年采暖季PM2.5濃度平均下降了40%以上。“為科學評估散煤治理效果,河北省選了10個全域開展散煤替代的區縣和未開展替代的區縣,持續跟蹤檢測分析。結果顯示,完成替代地區的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6.3%,較未治理地區高出18個百分點。”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雖然開局良好,但改造工作也存在不足,尤其是技術路線選擇與實施層面的難題較多。
首先是來自認知層面的誤區。“清潔取暖絕不是簡單‘去煤化’,也不是不要煤炭,我們鼓勵煤炭的集中高效清潔利用,抓好散煤治理重點任務。”吳險峰指出。
這一觀點得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的贊同。“現在因環保問題,煤炭被‘妖魔化’了。我們要制止的是高污染散煤,而非‘一刀切’見煤就砍、見煤就殺。相反,解決清潔取暖問題之根本,離不開潔凈煤的高效利用。”他認為,我國以煤為主的資源稟賦決定了“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煤炭都將是清潔取暖‘主力軍’”。
其次是執行層面的問題。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理事長劉榮表示,因長期粗放式管理,導致清潔供暖的底數摸不清、管理無抓手,“不通則痛”,由此帶來一系列后續實施難題。“供熱面積多大、每年供熱量多少、鍋爐煤耗多高?有多少基層供熱企業能拿出一套像樣的數據?”
中國建筑科學院建筑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徐偉對此也深有感觸,“現有方案大多僅收集城市一級的數據,而即便是在同一城市,不同部門的統計結果也都完全不同,基本路線都未弄清,如何設計技術路線?”
包括劉榮在內的多位專家進一步指出,“因地制宜”原則雖已明確,但真正落實卻困難重重。“我們的戰略非常清晰,但具體到執行,有些基層單位并不知道什么是適合自己的技術路線,或拿不出優化戰術。”
取長補短
綜合經濟、資源等現實條件確定路線
在清潔取暖改造中遇到的諸多問題當中,最根本的問題體現在技術路選的選擇上。正如吳險峰所言:“應避免路線選擇不當而進行二次改造,進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和不良社會影響,清潔取暖改造的總體要求是安全、好用、有效果、可持續。”
那么,在“因地制宜”的戰略原則之下,究竟應如何選擇合理可行的技術路線?
徐偉對此提出5個關鍵因素:建筑密度、經濟水平、氣候條件、資源條件及居民習慣。“城市與農村建筑密度不同,這決定了技術路線必須有所區別,即到底是集中供熱還是分散供熱。經濟水平則是重中之重,一個總原則就是讓運行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否則可能存在很大的‘返煤’概率。合理的成本控制,不僅可優化技術路線、方案,也能激勵用戶發揮節能意識,比如讓農民采取可隨時啟停的采暖方式。”
與此同時,熱源同樣是影響技術路線的關鍵。在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院長謝秋野看來,清潔取暖改造不是單一對原有采暖方式的替代,而應采用多種能源統籌規劃,注重多能互補、取長補短。“比如大規模的集中供暖應采用基本熱負荷,超低排放煤炭采暖方式成本低、排放效果好,加上電、氣靈活調峰,可提高整體效率。對于分散供暖,則可利用風、光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再輔以電、燃氣、生物質等熱源,由此形成一個綜合性的清潔能源供給體系。”
“而且不應把關注點局限于熱源。”謝秋野進一步指出,“應把清潔取暖看作一個系統性工程,輸送側能耗、需求側節能等因素,也將影響技術路線的實施效果。”
需求側調整匹配,也引起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的重視。以可再生能源為例,因其主要表現形式為電,江億就此提出三個調整方向:一是采取高效用電方式,大幅增加電力在終端能源的比例;二是通過運用靈活電源和改變末端用能模式,解決用電峰谷調節問題;三是盡量減少末端燃料的直接取熱,避免高能低用。“要知道,1份電相當于4份熱,若不科學地用1份電直接轉化1份熱,實際是極大浪費。”
百“技”齊放
可再生能源供暖漸成趨勢
選擇原則、選擇方式逐漸明晰,目前又有哪些技術路線可作為備選呢?在峰會期間同步舉行的工程應用展上,地熱、核能等新型供熱方式也引發了參會人士的熱烈討論和關注。在此背景下,多家參會企業代表表示,希望將自家的清潔取暖技術帶到2019年的國際清潔取暖峰會暨工程應用展上進行展示,地熱技術即為其中之一。
以地熱資源最為豐富、開發利用條件最成熟的雄安新區為例,據中石化新星公司副總地質師兼雄安項目管理部總經理劉金俠介紹,早在新區成立之前,700多萬平方米的地熱供暖已在此運行9年。截至2016年底,雄安新區已簽約地熱供暖面積達738萬平米,建成供熱能力602萬平米。“我認為,地熱未來在新區能源利用中的貢獻可達30%-40%。而整個‘十三五’期間,地熱供暖的年利用量將達4000萬噸標準煤。”
除了地熱,核能供暖也在積極探索之中。據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華介紹,相較于其他供暖方式,利用核反應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供熱,不僅燃料成本低、技術相對成熟、安全性能高,還可同步實現“零排放”,既不排放溫室氣體也無廢渣。“但考慮到公眾接受度等問題,核能供暖也面臨一些難題。如何把核能安全、清潔地利用好,是擺在核工業人面前的重要課題。”
除此之外,一度被視為“廢熱”的低品位工業余熱,也可變身為優質熱源。江億指出,北方冬季只需將屋內溫度維持在20多攝氏度,即可滿足供暖需求。“因此理論上說,任何高于這一溫度的熱源都可應用。”
“我國工業生產耗能現已超過25億噸標準煤,生產排放的100攝氏度以下低品位余熱達5億噸標準煤以上,其中60%以上集中于北方供暖區。”江億舉例,這些余熱大部分以冷卻塔散熱的形式排出,導致冬季工業水耗量高達30億噸/年,相當于南水北調工程年調水量的1/3。如能將50%的工業余熱用于供暖,再加上70%熱電聯產提供的熱量,即可為北方200億平米建筑提供基礎負荷熱量。
“此外,還有光能、水能、生物質能、潮汐能等供熱形式。供暖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及核能等轉化已成為趨勢,而這也是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徑所在。”江億總結稱。
責任編輯:售電小陳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