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企三年“慢生活” 發展矛盾有緩和
發電行業多數投資主體,尤其是五大發電集團紛紛改變過去電力短缺時期“干了再說”的做法,努力克服一些國企“急性、硬性、任性、慣性”的發展通病,主動壓縮“十三五”發展規劃,停建緩建常規煤電項目,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
2015年底,為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我國推出了“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鋼鐵、煤炭等落后產能的基礎上,擴展到煤電、農業領域,并賦予供給側改革新的內涵,上升為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主線。近年來,發電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在煤電矛盾再度爆發、新電改競價交易機制倒逼的背景下,圍繞煤電過剩產能這個主要矛盾,國家有關部門牽頭、企業投資主體跟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事實上,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早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通過專項發文、發展規劃、會議部署,打出了調控煤電過快發展的“組合拳”。如建立煤電建設風險預警機制;推出限制煤電發展“三個一批”(取消、緩核、緩建);重點管控東北、山西煤電項目,直接叫停9省15個煤電項目1240萬千瓦;加大調控對紅色省份自用煤電項目的規劃;嚴控煤電項目用地審查、專項監管等。
到2017年3月全國兩會,為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為清潔能源發展騰空間,提高發電行業效率,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把煤電納入供給側改革范疇,并明確當年“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到7月份,國家發改委等16部委梳理前期文件、總結經驗做法,印發了《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明確了“十三五”煤電發展的控制目標,并推出了一系列強力舉措:從嚴淘汰煤電落后產能;清理整頓違規項目(未核先建、違規核準、批建不符、開工手續不全,一律停工停產);嚴控新增產能規模(紅橙色預警省份不再新增;2020年底前已納入規劃基地外送項目減半);加快東、中、西部煤機升級改造;規范自備電廠管理;推進煤電重組整合等。進入 2018年,全國兩會再提新要求,“繼續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國資委也印發了《2018年度央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實施方案》,重點要求在瘦身健體、降本增效、煤電整合、風險防范四個方面推進工作。
同時,國家對煤電環保政策層層加碼、日益嚴苛。如設立煤炭消費總量、碳減排“天花板”,率先對火電實施排污許可,改征環保稅,開展中央環保督察、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設置非水電可再生能源配額,開展綠證核發、認購等。
2015年3月,國家啟動了新電改。年底,又大力推動降低企業融資、用能和物流成本,增強工商企業競爭力,振興實體經濟。進入“十三五”,隨著新電改的積極推進以及全面競價時代的到來,電力市場這只“無形之手”的威力快速放大。在電力過剩的大背景下,“降價潮”已席卷全國,倒逼市場主體“去產能”。
2016年下半年,由于煤炭去產能,煤炭市場緊平衡,煤價出現大幅度反彈;2017年煤價繼續高位震蕩,火電再現行業性虧損。發電企業面對煤電矛盾、燃料漲價的壓力及經營業績的惡化,不得不進行戰略轉型、結構調整。
受上述措施與因素的影響,發電行業多數投資主體,尤其是五大發電集團紛紛跟進,逐步改變過去電力短缺時期“干了再說”的做法,努力克服一些國企“急性、硬性、任性、慣性”的發展通病,主動壓縮“十三五”發展規劃,停建緩建常規煤電項目,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是釜底抽薪,電源投資連降兩年。2015年,火電投資沖動強烈,完成1396億元,增長22.0%;新增火電裝機6400萬千瓦,為2010年以來年度投產最多的一年。但2016-2017年,電源總投資、火電投資出現了“雙降”。2016、2017年電源總投資3408億元、2700億元,分別下降13.4%、20.8%。其中:火電投資1119億元、740億元,分別下降3.8%、33.9%。2016、2017年新增煤電裝機3997萬千瓦、3855萬千瓦,比2015年約減少40%。2017年,電源總投資比2015高峰年下降了31%,火電投資比2008高峰年狂降了56%。
二是積極“上大壓小”,努力壓減煤電產能。2007年以來,國家實施“上大壓小”政策,累計關停小火電超過1億千瓦。2017落實煤電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其中:淘汰落后機組500萬千瓦,停建違規項目3800萬千瓦,緩建700萬千瓦以上。2018年將“繼續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如華電集團較早就停建、緩建12 個煤電項目近1500 萬千瓦,關停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煤電機組147 萬千瓦,占全國總下達任務的28%,今年還將關停14臺186萬千瓦小火電機組。
三是火電利用小時開始止跌,扭轉了近年來“量價齊跌”的局面。2016年,用電量增長5.0%,發電利用小時3797,下降191小時;其中:火電4165小時,下降199小時。2017年,用電量增長6.6%,發電利用小時3786,下降11小時;其中:火電4209小時,增加23小時,改變了多年來跌跌不休的現象,開始增產增收。2017年業績下滑好于年初預期。
四是“三棄”現象困擾多年,2017年好轉明顯。2017年風電、光電限電率分別為12%、6%,較2016年分別下降5.2%、4.3%。風電、光電利用小時分別為1948、1204小時,分別提高203、74小時。其中:西北區域風電、光電利用小時分別提高380、146小時。核電利用小時7108小時,同比提高48小時。我國風電發展進入新周期,呈現發展減速、棄風好轉、重心南移、民營增加等特點。2017年新增風電裝機1952萬千瓦,下降3.6%,創四年新低;發電利用小時1948,創四年新高;中東部與南方新增804萬千瓦,首超三北699萬千瓦。2017年全國水力發電量為1.0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4%。其中:以前棄水嚴重的四川、云南分別增長7.6%、10.1%。
五是電源結構清潔化,空間布局優化轉換。近年來,全世界新增非化石能源裝機40%在中國。單機70萬以上的水電機組,50%以上在中國。2017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中非化石能源裝機占67%(8988萬千瓦),創歷年新高。而且,在區域布局上出現新趨向,新增風光電在東、中部地區分別占58.9%、82.4%。截至2017年底,我國發電裝機17.8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6.9億千瓦、占總容量的38.7%;非化石能源發電量1.95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30.4%。
六是供給側改革,五大發電集團引領、示范。五大發電集團改變過去單純擴張型戰略,堅持市場導向、價值思維,占全國裝機容量的比重連續7年下降,從2010年49.21%下降到2017年41.04%,降低了8.17個百分點。大唐集團過去以創造“大唐速度”為榮,近年來轉變為低速增長、剝離煤化工、打造“效益大唐”,轉型發展、提質增效成效顯著。
盡管發電行業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但畢竟時間不長,還在路上,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注意解決的困難與問題,如全行業未完全形成共識、電力市場供需失衡、供給側改革缺乏上下協調、降低用能成本策略不夠、煤電“去產能”難度加大等問題。今后一個時期,迫切需要發電行業各市場主體,吸取經驗教訓,凝聚共識,深化供給側改革,并咬住目標,突出重點,一致行動,久久為功,把“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落到實處,以降低系統性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副總法律顧問)
責任編輯:售電小陳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