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若干意見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新舊動能轉換活力
(十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制定出臺湖北省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環境。建成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一網覆蓋、一次辦好”的“互聯網+放管服”政務服務體系,配套建設統一的身份認證、電子證照、政務信息共享三大支撐平臺,推行政務服務網上預約、網上支付、網上評價、自助終端辦理,實現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一次就辦好”。最大限度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企業開辦時限再減少50%,項目審批時限再壓縮50%。組織實施“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持續推動“照后減證”。編制市縣證照清單通用目錄,繼續清理一批“奇葩證明”“循環證明”。推行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評合一、多驗合一、多證合一等行政許可事項的改革,最大限度提高辦事效率。在開發區探索產業項目“先建后驗”的管理方式。制定出臺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管理辦法,加強中介服務清理規范。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監管信息共享,落實責任追溯、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制度。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進一步健全行業領域信用評價制度、信用承諾制度和紅黑名單制度,在食品藥品生產、安全生產、工程建設、電子商務、環境保護等40個重點領域實施備忘錄制度。(牽頭單位:省編辦;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省商務廳、省地稅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安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政府法制辦、省國稅局、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等,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三)建立適應新經濟發展的要素配置機制。創新政府配置資源的方式,對市場準入、產業政策、財政、教育、價格、土地、環保等方面政策進行全面審查,制定完善促進新興產業和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政策、法規和標準。深化科技創新評價制度改革。完善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分類考核評價制度。建立差別化的資源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和動態調整機制,對新經濟領域的企業實行水電氣等生產要素優先供給、優惠價格。加快完善省、市兩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運行機制,規范全省公共資源交易規則、流程和標準,提高資源要素配置效能。(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質監局、省物價局、省政府法制辦、省能源局、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等,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四)探索包容創新審慎監管的新機制。改進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準入管理方式,由注重事先審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監管轉變。探索對跨界融合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的部門協同監管,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形成線上監管與線下管理協同配合、產品質量與應用安全協同監管的體制。建立適應互聯網條件下金融創新發展的金融監管機制。建立適應新技術新業態發展需要的新型監管機制,包容處于發展初期的新業態發展。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大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氛圍。(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編辦;責任單位:省經信委、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地稅局、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政府法制辦、省政府金融辦、省國稅局、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等,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五)建立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完善科技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利信息資源向全社會開放的機制。按功能定位分類整合全省各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構建開放共享互動的創新網絡,面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有效開放。建立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制度,建成全省統一的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有序推動政府數據向社會開放。(牽頭單位: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省編辦、省經信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統計局、省國防科工辦、省知識產權局等,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六)構建全方位開放的體制機制。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體系,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全省推廣中國(湖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將貨物通關準備、貨物提留時間壓縮三分之一。積極支持湖北境外產業園區建設,推動汽車、機械、電子信息、冶金、建材、石化、紡織等優勢產業“走出去”。制定支持我省有競爭力的新技術、新產品“走出去”政策措施。推進開放大通道建設,支持武漢新港整合省內港口資源,加快建成國際航運中心;支持中歐班列(武漢)建設班列海外運輸節點,優化提升班列運輸效能;不斷拓展國際航線,加快推進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建設。積極推進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各片區全面復制推廣第一、二批改革試點經驗,進一步深化改革試點,適時復制推廣成熟經驗。大力開展精準招商引資,加快推進對外貿易轉型升級,擴大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規模。加強國際產業創新合作,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參與重大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鼓勵科技園區創新國際科技合作模式,與重點國家和地區共建合作園,互設分基地。(牽頭單位:省商務廳;責任單位: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外僑辦、武漢海關、武漢鐵路局、湖北機場集團等,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五、建立健全政策支撐體系,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十七)加大人才保障力度。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大力引進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優秀高層次人才來鄂創新創業,更大力度實施省“百人計劃”“我選湖北”等計劃。采取“四個一”(一個院士、一個團隊、一支基金、一個產業園)辦法,吸引高端人才進駐及高科技成果在鄂轉化。對省級認定的產業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直接給予50萬元至200萬元的獎勵補貼。保障高校、科研院所用人自主權,賦予教師、醫生、科研人員等更大的流動自主權,建立企事業單位創新人才雙向流動通道。深化“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機制,鼓勵企業建立高校、科研院所實踐基地,引導行業、企業和用人單位參與高校人才培養。大力實施“技能人才振興計劃”,不斷提高“湖北工匠”等技能人才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完善科研人員收入分配政策,依法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定權。建立對創新人才的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機制,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牽頭單位:省委人才辦;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國資委、省工商聯等,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八)強化財稅激勵作用。擴大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統籌優化基金投向,形成總規模500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推動設立2500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群。統籌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對企業牽頭組建的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分別補助建設經費1000萬元和500萬元。對國家、省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的企業,其研發投入在享受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基礎上,按企業年銷售收入規模及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分別給予20%、10%的補貼。(牽頭單位:省財政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省地稅局、省政府金融辦、省國稅局等,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十九)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探索適應新經濟發展需要的股權投資、債券融資模式。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推進全周期金融服務。設立省級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風險準備金,建立科技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業務。加快全省擔保、再擔保體系建設,落實省再擔保集團公司50億元新增資本金,充分發揮再擔保“穩定器”和“放大器”作用。實施上市公司倍增計劃,境內外上市企業數量達到200家左右。政府各類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產業投資基金引入省內的新經濟領域和創新企業投資不少于其對外投資額的50%。實施金融機構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對新設和引進金融機構、企業上市(掛牌)、企業債券融資、金融業務重大創新等給予獎勵。各級財政部門在選擇確定專項資金存放銀行時,要把金融機構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的貢獻度作為重要考核指標,激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信貸投放。(牽頭單位:省政府金融辦;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知識產權局、人行武漢分行、湖北銀監局、湖北證監局、湖北保監局等,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二十)優化土地供給。深入推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省創建,深化國土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允許在全省高新區探索工業用地中增加產業研發用地類型,在不突破配建比例的前提下探索園區土地混合利用。科技企業孵化器在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其載體房屋可按幢、層等有固定界限的部分為基本單元進行產權登記并出租或轉讓。大力推進城市低效用地再開發,盤活土地存量資源資產。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化肥、平板玻璃產能退出后的工業用地,其中轉產為生產性服務業等國家鼓勵發展行業的,可在5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完善占優補優政策,補充耕地質量達不到建設占用耕地質量的,可通過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的耕地質量予以補足,保障新經濟新增建設用地需求。(牽頭單位:省國土資源廳;責任單位:省住建廳等,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二十一)加大政府采購支持力度。制定我省創新產品與服務遠期約定政府購買的辦法。探索建立政府購買新業態新模式產品和服務的示范推廣機制。對符合條件、價格合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創新醫療器械以及通過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藥物,優先納入醫保目錄。鼓勵醫院優先采購能夠滿足要求的自主創新藥物和醫用設備。制定我省首臺(套)產品及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辦法,發布首臺(套)產品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在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招投標活動中,不得以企業經營年限、注冊資金、非強制資質認證、特定區域或特定行業業績等要求變相歧視新創辦企業。(牽頭單位:省財政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人社廳、省商務廳、省衛生計生委、省國資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局、省政府采購中心等,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六、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凝聚新舊動能轉換工作合力
(二十二)強化統籌協調。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省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部署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督促檢查工作進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研究制訂實施方案,協調落實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宣傳解讀重大政策,考核落實工作任務。各地要相應建立領導機構和工作機制。(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省有關部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二十三)強化項目推進。發揮重大項目在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建設8萬億元以上的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儲備庫和建設庫。每年儲備的重大項目投資總量必須達到上年度實際完成投資總量的2倍以上,年度可審批和可開工的項目不低于儲備項目數的30%。開展定時、定向、定項調度,統籌推進項目建設。建立入庫項目“綠色通道”機制,相關部門在項目審批、建設用地、項目融資、服務保障等方面優先支持。建立省、市、縣三級領導領銜推進重大項目的工作機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掛帥、一個部門負責、一個專班服務、一個項目秘書的“五個一”包保機制,5年新開工重大產業項目不少于2000個。(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責任單位:省有關部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二十四)強化政策落地。各地各部門要迅速組織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政策措施,明確實施工作的路線圖、時間表,及時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各地要結合實際,分解落實具體目標任務,爭當新舊動能轉換的排頭兵。“一主兩副”要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其他市(州)要強化多點支撐作用。鼓勵各地在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創辦新舊動能轉換示范區,大力開展先行先試。各地要在政務服務大廳和政務服務網設置單一的“政策兌現窗口”,暢通政策兌現渠道。各部門要加強協作,凝聚合力,全面落實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政策措施。(牽頭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省有關部門,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二十五)加強督導考核。建立新舊動能轉換工作考核機制,制訂考核指標體系,每年通報表揚一批工作力度大、成效好的市(州)、縣(市、區),嚴肅問責一批推動不力、成效不明顯的市(州)、縣(市、區),并將考核結果作為財政資金支持地方發展的重要依據。將新經濟納入統計調查范圍,建立湖北省新舊動能轉換的監測指標體系,加強統計調查、預警分析。將新舊動能轉換工作列入省政府重點督查事項,定期組織評估,加強考核問責,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牽頭單位:省政府辦公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統計局、湖北調查總隊等,各市、州、縣人民政府)

責任編輯:售電小陳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