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風電——中國風電行業的“博爾特”
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是人類長期面臨的兩大難題,開發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新能源、發展低碳經濟是解決這兩大難題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新興產業的突破口。在全球新能源市場中,風電是最具價格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的產業,同時也在引領著全球能源轉型。
我國風電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風電裝機要達到2億千瓦。僅2015年,中國風電產業新增裝機量創下3080萬千瓦紀錄,成為推動全球風電裝機量增長的主引擎。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特征,山西省風能資源豐富,儲存量約為5800萬千瓦,大型風電場技術可開發利用的容量已超過1000萬千瓦。然而自2000年以來,山西省始終沒有一家能夠在全國擁有話語權的風電設備制造企業。
2008年底,太重響應山西省委、省政府加速發展的號召,開始進軍風電領域。但是,風力發電機組是一種高科技含量產品,從首臺開發到應用,國內外企業普遍都要經過3到5年時間。沒有想到,太重用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和開拓精神,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具備了由陸上到海上等各類風電整機及風電增速齒輪箱等全系列產品的研發制造能力,步入了國內大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行列,詮釋了什么是“太重速度”。
風電行業的“博爾特”
2008年底,風電市場的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雖然太重已開始初探風電市場,先后做過一些機架、主軸、增速齒輪箱等關鍵件,但對于風電整機是相對陌生的。起步晚、市場競爭激烈,太重人知道,唯有以最快的速度,去占領制高點。當國內大部分企業都是花費“巨資”去購買國外技術的時候,立足長遠發展的太重選擇了自主研發,而這對于“速度”的要求就更加苛刻。
毫無風電設計基礎,更沒有整機制造經驗,風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風機的主要結構是什么?對研發組來說,其實就是從零起步。時任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的王首成“領銜”研發團隊立下了“軍令狀”,他們走遍了省內外大大小小的風場,看過了風電所涵蓋的所有機械、電氣、液壓、力學、空氣動力學、微觀選址等專業的書籍。王首成與時任技術中心風電所副所長的賈文強帶著幾名設計員在炎熱的8月奔赴福建,習慣了山西舒適夏日的他們,硬是冒著4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酷熱,在沒有任何輔助設施的情況下,徒手攀爬90米直梯到達風機機艙,只是為了把風機機型的技術特點研究透。雖然身上的衣物被汗水濕透,汗順著臉頰流到眼睛里,火辣辣的疼,但他們顧不上休息,仔細研究風機整體布局及各分子系統、各零部件的技術細節及技術參數。
誰都沒有想到,奇跡就這樣從艱難之路中走出來了:2009年11月,太重的第一臺風電整機——1.5兆瓦風機并網發電一次成功,雪白的風葉在大同新榮風電場的山脊上飛快地旋轉,風機各項運行數據完全達到設計要求和國內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從整機設計開始,包括生產制造、安裝調試,直到并網發電,太重人只用了短短一年,只用了國外公司1/3的費用、1/3的時間,開創了山西省風電產業的先河,更創造了風電行業前所未有的驚人速度。而現任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時任太原重工副總經理的李富奎笑稱:“這風機呀,都是咱太重清一色的‘土專家’們自己研制出來的。”
起跑速度是一個奇跡,加速度仍然是一個奇跡:太重自主研發的1.5兆瓦、2兆瓦、3兆瓦3臺整機,從研發到并網只用了3年時間,花費不到1億元,用國外公司1/3的時間取得了3倍的成效。2013年11月,太重自主研發、生產的我國首臺高海拔、極低溫、海陸兩用5兆瓦風電機組研發生產完畢并網發電,標志著太重的風電機組研發、制造的整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每年研發一個新規格,一年一個新產品,一步一個新臺階,正因為掌握了核心技術,太重風電產品成長的速度仍然超過了外界的預期。
到“十二五”末,太重已經是國內獨立自主完成1.5兆瓦、2兆瓦、3兆瓦、5兆瓦雙饋和永磁系列風力發電機組開發的唯一廠家,所開發的4個系列風電整機設備,包括風電產品中最核心的增速器,全部是自己研發并具有完全獨立自主知識產權,所有產品均有了各自的市場。
2011年,太重風電設備分公司成立,后來更名為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2012年,太重在內蒙古風能資源最好的察右中旗有了自己的制造基地,總占地面積約29萬平方米,年生產風電整機能力可達500臺。同時,太重風電從最初的單一主機制造發展到了EPC總承包,風場項目覆蓋黑龍江、山西、內蒙古、山東等地區,累計簽訂合同裝機容量達到了120萬千瓦以上,不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主動權,而且也讓用戶享受到全方位的“交鑰匙”服務。
太重風電,從零開始,短短數年,已經成為我省唯一從事風電設備整機及其關鍵零部件的自主研發與生產、風電場EPC項目總承包、風場運維及檢修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風電產業服務商,成為躋身國內風電行業前列的一顆“新星”,猶如田徑賽場上的“飛人”博爾特,即便別人起跑在先,也擁有著彎道超車、后來居上的自信和實力。
太重集團的“風之子”
對于那些傳統產品的悠久歷史來說,風電是太重的新領域、“年輕人”。實際上,太重風電事業的發展,也正是靠著一群年輕“小伙子”的青春付出。
風電分公司是太原重工人員年齡結構最年輕的單位之一,公司70%以上職工都是80后。而有風電項目的地方大多都在貧瘠的荒涼山上或是荒無人煙的大草原中。這些年輕人都是在遠離家人、遠離安逸的地方工作著。
風機最矮的有70米,相當于23層樓房高,最高的有近百米。遇到沒有電梯的風機,只能徒步爬上去。太重風電人穿戴著安全裝置,背著工具和電腦,爬到近百米高的直梯,一天上下4趟是家常便飯,有人統計過,風電“小伙子”保持的最高記錄是一天9趟。百米的高空,風機輪轂內夏天悶熱,冬天極寒,要是趕上大雪紛飛,雪有半腰深,連汽車都上不了山。大家穿著軍大衣,在零下20多度的雪地里,頂著北風、頂著鵝毛大雪,深一腳淺一腳地將車推到山頂,只為離風機更近一點、更近一點。
風電的苗世鴻,入職剛轉正便在項目晝夜堅守,與新婚妻子分隔兩地。累了,就卷著軍大衣在卡車貨倉里瞇一會。體力透支,嘴唇裂得都是口子。風把雪吹起來,把沙石揚起來,打在臉上又疼又冰,他站在風雪中要頂著風,傾斜著,不然就倒了。
來自技術中心風電所的杜楊超,新婚后一年有一半時間穿梭在各個風場,經常一整天不下風機,一米八的身高要窩在風機輪轂中超過8個小時,為的就是趕進度,一壺開水和方便面是整天的干糧。
電氣分公司王中,常年窩在機艙里調試,他的腰肌勞損最嚴重,貼著厚厚的膏藥。夏天的機艙里悶得渾身難受,他光著膀子、貼著膏藥干活。
任宇飛,入職740天,出差670天。
段樂,入職980天,出差850天。
孫喜力,每周工作超過78個小時。
黃悅,一年365天,有超過200天工作在七八十米的高空。
……
“太重速度”從無到有的締造,離不開企業的決策部署,離不開自主創新的研發,更離不開這樣一群年輕人。
2015年末,太重首個以“中國制造2025”為理念的全智能風電整機及關鍵零部件項目開工建設。可滿足年500臺1.5兆瓦——3兆瓦風電整機智能化生產需求,年產值70億的現代智能化工廠,將在不久的未來大展風采。“太重速度”,仍在奔跑;太重風電,仍在續寫傳奇……
風電是永遠的朝陽產業,也是太重的轉型重點領域。無論從進入風電領域的年齡和閱歷上,太重還處于“成長期”,但創新的基因決定了它的發展速度和強大的生命力。“杜楊超”們是風電的小伙兒,風電是太重的“小伙兒”,兩個年輕的“小伙兒”,打造了領先業內的“太重速度”。日月在變,風葉在轉,這速度是一種神奇,這速度是一種卓越。
責任編輯:電改觀察員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能源轉型進程中火電企業的下一程
2020-11-02五大發電,火電,煤電 -
資本市場:深度研究火電行業價值
2020-07-09火電,火電公司,電力行業 -
國家能源局印發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從嚴控制、按需推動煤電項目建設
2020-06-29煤電,能源轉型,國家能源局
-
高塔技術助力分散式風電平價上網
2020-10-15分散式風電,風電塔筒,北京國際風能大會 -
創造12項世界第一!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組網成功
2020-06-29?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風電 -
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集體默哀儀式
2020-04-08桂山風電項目部組織
-
國內最高額定水頭抽蓄電站2#引水上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順利完成
2020-10-30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抽水蓄能電站,水力發電 -
今后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不再審批和新建小水電站
2020-06-29小水電,水電站,水電 -
3.2GW!能源局同意確定河北新增三個抽水蓄能電站選點規劃
2020-06-29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電站,國家能源局
-
重新審視“雙循環”下的光伏行業
2020-11-02光伏行業,光伏技術,光伏出口 -
官司纏身、高層動蕩、工廠停產 “保殼之王”天龍光電將被ST
2020-09-11天龍光電,光伏設備,光伏企業現狀 -
央視財經熱評丨光伏發電的平價時代到了嗎?
2020-08-24儲能,光伏儲能,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