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合新能源:2018H1風電項目指標顯著提升,資產結構持續優化
近日,協合新能源(0182.HK)發布了2018年度的中期業績。截至今年6月30日止的6個月,公司實現總收入8.10億(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36.3%;毛利4.62億,同比攀升90.4%;歸母凈利潤2.76億,同比增加2.4%; 扣除上年同期榆神等項目股權轉讓收益,同比增長146.6%。
收入分類構成上,協合新能源發電業務(主要是風電)的比重從59.0%上升至77.5%,而EPC從34.5%下降至16.9%,正面印證了公司正在逐步加速剝離處于虧損狀態的EPC板塊的步伐。EPC板塊虧損也從1254萬元減少至826萬元。
EPC板塊原本是協合新能源歷史的主營業務,但是從3年前開始,公司計劃轉型為風電發電商,逐漸減少EPC業務。中期業績電話會上,管理層表示EPC板塊目前已經處于尾期的結轉階段,未來該板塊基本不會再有收入貢獻。這也意味著,協合新能源向新能源發電企業的轉型基本完成。
6月份,國家第七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貼目錄下發,公司共有298MW的項目進入目錄,其中風電218MW,光伏80MW。
一.風電項目各項指標大幅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的用電量同比增長9.4%,較去年同期提高3.1%。同時,內蒙古、黑龍江、寧夏三省都已經移除了紅色預警(紅色預警地區由六省變成三省),大大緩解了風電行業的限電情況。此背景下,協合新能源的風電項目也有了顯著改善。
報告期內,協合新能源的總權益發電量為1862.3GWh,同比增長55.1%。其中,公司獨資電廠的權益發電量達到1132.0GWh(占比60.8%),同比大幅上升100.9%。同時,受益于北方地區限電持續減緩及營運效率有所改善,公司聯營電廠的權益發電量同比增幅也有約14.54%。
風電項目方面,公司的風電權益發電量達到1635.0GWh,同比增長74.0%(獨資風電廠發電量增幅達192.0%)。風電權益發電量的迅速增長,主要是得益于期內風電權益裝機增長及限電改善。2018上半年,協合新能源的風電權益裝機容量達到1589MW,同比提升31.9%。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公司的指引,2018及2019全年度,協合新能源的風電權益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1993MW及2493MW,維持矯健上升的趨勢。而上半年公司的風電權益限電率也從12.0%大幅降低至4.51%,風電獨資限電率更是低至0%,表明限電情況確實明顯好轉中。
受到限電改善和豐富的風資源的影響,公司上半年的風電等效小時數也同比增長20.2%至1190小時,其中獨資風電廠平均可利用小時數為1297小時,明顯領先全國的平均水平。
今年的5月18日,國家能源局發布推行競爭方式配置風電項目的通知,對尚未進入2018年及以前建設計劃的風電項目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和確定上網電價,而已核準的項目及進入2018年及以前建設計劃的項目可享受原有電價。
根據數據,截至6月30日,協合新能源在建但未投產風電項目規模971MW,已核準或列入各省建設計劃風電項目888MW,這些項目均已明確執行風電項目標桿電價,合計1859MW 已鎖定上網電價不受新政影響。
二.權益裝機資產結構持續改善
2018年上半年,協合新能源共新增2間投產的風電廠,總裝機容量為96MW,全部為獨資風電項目,且位均于南方不限電區域。
通過不斷加大在不限電區域的投資,公司的資產架構進一步優化,在低限電地區(限電率低于10%)的權益裝機占比已經高達87%,較2017上半年上升8個百分點。同時,公司在嚴重限電地區(限電率20%以上)的權益裝機占比也從13%降低至4%,對公司整體發電量的影響逐步減弱。
三.“POWER+”技術優化
近年來,大數據平臺建設引起了新能源發電行業的迫切關注。通過對風能和光伏大數據的采集、分析及挖掘,能夠明顯提高行業的利用效率。2017年2月份,協合新能源正式發布“POWER+”,是提供端到端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的開發云平臺。
今年上半年,在“POWER+”的優化基礎上,協合新能源進一步推出了“POWER+2.0”系統,目前已經在公司所有的獨資風電廠和光伏電廠推進深入應用,累計裝機容量為1408MW。
在風電廠中,通過“POWER+2.0”平臺診斷風機存在不同程度出力不足等亞健康狀況,在線診斷并指導現場運維人員進行及早修復,使發電量平均提升1%以上。在光伏電廠中,通過“POWER+”的灰層預警模型及低效組串診斷算法應用,使發電量平均提升5%以上。
目前,“POWER+2.0”已經開始了分布式光伏電站、扶貧電站和用戶側儲能領域應用的拓展。
小結
7月份,協合新能源的權益發電量達到218.38 GWh,同比增長42.36%,1-7月累計權益發電量達2080.70 GWh,同比增長53.62%。預計今年下半年,公司的整體發電運營情況依然會維持矯健向上的態勢。
目前,協合新能源的市凈率僅有0.46倍,預計2018年市盈率僅有5倍,作為擁有優良資產布局、高效成本運營以及穩健成長性的新能源企業,值得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