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慶軍:競價形勢下的中國海上風電面臨三大挑戰
圖為遠景能源副總裁田慶軍
“中國海上豐富的風資源、靠近負荷中心、對環境影響小等特性,注定未來會成為中國風電開發的重點,潛力不可限量。”在2018海上風電領袖峰會上,面對主持人的提問,遠景能源副總裁田慶軍說,海上風電一直都是遠景能源非常重視的市場。
田慶軍表示,5月份出臺的風電競爭性資源配置新政,或許會給海上風電帶來一定的變數。
“海上風電成本目前還太高,競價或者平價后面臨較大挑戰.我們分析,福建及粵東部分地區的高風速區域,目前發電小時大概3800h左右,EPC造價約18000元/kW。想實現平價,發電小時數要超過4300,EPC造價要降到13000元以下。江蘇等低風速海上區域目前發電小時大概2700h左右,EPC造價約15000元/kW。因此,發電小時數要突破3000、EPC要控制在1萬元以下才能實現平價。所以,輕量化風機是未來遠景能源研發的重點。”
其次,安全風險要慎重把控。田慶軍認為,海上目前不到300萬千瓦的并網總量,不足以評估中國的海上風電風險,而且在運海上風機80%集中在江蘇這一條件相對好的海域,未來風險無法有效衡量和識別。“新政出臺后,迫于新的電價形勢,海上風電開發或將變得非常緊迫。潛在的風險是,機型推出太快,沒有得到有效驗證。其實,以目前遠景的人才和技術儲備,研發一款海上風機并不難,6-12個月時間即可完成設計,但成熟批量商業運行卻需要至少3-5年的規?;瘧糜^察。遠景海上4MW級風機就是按照這個節奏做的,對此我們非常有感觸。”
中國的海上風電一定要模仿歐洲模式嗎?田慶軍認為可以參考借鑒,不建議照搬。“中國陸上風電已經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擁有世界上領先的低風速風電技術,在低風速領域引領全球發展。海上也應如此。我本人不建議一味追求風機的兆瓦數,應該實事求是。像福建中部每秒10米以上的風速,肯定是大兆瓦風機更合適,但廣東、江浙、山東、河北等沿海區域,風速低于每秒8米,太大兆瓦數風機會把葉片長度不斷刷新,沒有經過驗證的供應鏈存在很大風險。”
2017年中國新增海上風電116萬千瓦,累計279萬千瓦。其中,遠景能源海上風機累計裝機38.1萬千瓦,位列中國海上市場第二名,也是國內市場第一的民族品牌。遠景能源2013年6月在江蘇如東并網的4MW級海上風機,是國內第一臺4MW及以上海上風機,目前已穩定安全運行5年,積累了大量寶貴的海上風電數據。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