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過剩:試試用需求側響應來消納
本文結合目前電力市場狀況,從電網企業、售電主體及風電企業需求側的角度探討了風電消納問題的解決之道。
1 引言
隨著氣候變暖造成的影響波及全球,世界各國對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均顯示出了高度的重視,紛紛認識到了普及可再生能源是全球實行低碳能源轉型的關鍵,通過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形成以可再生能源為絕對主體的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正逐漸從輔助能源轉變為主導能源。
風力發電作為公認的清潔能源對于實現能源結構低碳化轉潛力巨大,在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風電裝機容量迅猛增長,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風電機組安裝國,占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的約三分之一,截止2015年底,中國風電累積裝機已達到1.45億千瓦,同比增長21.6%,預計2020年風電裝機將超過2億千瓦。
與風電裝機的快速增長的局面背道而馳的,卻是風電消納難問題越發突出,國內棄風限電現象愈發嚴重,2011-2015年累計棄風電量達959億千瓦時,電費損失五百多億元,一定程度上地影響了風電投資企業的投資熱情。
隨著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放開“發、售”兩端成為本次電改的主要突破點,發與售,中間由輸配環節連接,三者互為需求,風電企業在此輪電改中應抓住機遇,充分研究“發、售”放開的前景,從中找出解決風電消納問題的思路,本文嘗試從需求側響應角度探討風電消納問題的解決方法。
2 風電消納環節中需求分析-電網企業
歷史上,電網企業作為輸配環節的唯一參與者,取得了輸配電的絕對控制權。本次電改中,電網企業仍然會是未來電力輸配環節的主要承擔者,因此,掌握風電消納主動權的主體仍然是電網企業。所以對于風力發電企業來講,解決風電消納的首要突破口應當找準電網企業的需求。
2.1 電網企業的需求分析-鴨子曲線
隨著越來越多的風電接入電網,電力系統的頻率穩定問題日益突出。中國風電裝機和并網正在經歷一個爆發式增長,在此種局面下,未來極有可能會出現現在正在美國加州的電網發生的可再生能源消納難題。因分散型光伏發電系統的大量導入,出現了白天發電量超過用電量,但在傍晚太陽能發電停止時,電力需求卻急劇上升的現象。不久的將來填補這種巨大的供需缺口會變得困難。
圖1-目前加州24小時電力凈負荷曲線
這種現象被稱為“鴨型曲線”。根據預測,2013年至2020年間,加利福尼亞州的分時“實際電力需求”與“供給量”的曲線圖變化就呈現出這種現象(圖1)。這里的“供給量”是指電力公司的大規模集中型發電站供給的電力量;“實際電力需求”是指,整體用電量減去與消費者側的配電網并網的分散型光伏及風力等發電量之后的電力需求。
相比較光伏這種明顯周期性變化特性,風電的供電特征會隨著隨風資源的變化而出現更加不穩定的變化,因此,風電的接入對于電網的整體需求來講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2.2 電網企業的需求響應-儲能電站
風力源具有間歇性和隨機性,甚至經常與人們的用電習慣背道而馳。例如內蒙古地區夜間風大,但一般夜間電網負荷很小,如果風機滿額發電,電量根本無法得到消納。正因如此,風電大規模并網后,需要增加快速調峰電源保障電網安全。
能源互聯網是新型電力技術、信息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分布式發電技術和儲能技術的有機結合。儲能系統與風電機組、風電場的高度融合,優化能量管理及監控系統,實現風電場發電可測、可控、可調度。提高電力系統對風電接納能力。
對于風電企業來講,儲能技術的應用對于響應電網企業的需求是一種可以嘗試的方法。
遼寧省的風電企業在應用儲能技術解決風電消納問題,響應電網側需求方面,做出了一些嘗試。
2011-2015年遼寧省平均棄風電量達10.8億千瓦時,年均棄風損失6.58億元,其中2015年棄風率達14.6%。
3 風電消納環節中需求分析-售電主體(火電企業)
3.1 售電主體(火電企業)的需求分析-減排壓力之大
雖然火電企業的供電量巨大,在未來交易市場中與用電客戶談判優勢明顯,但是也應該看到限于國家整體節能減排政策的要求,低碳化趨勢愈發增強的壓力,火電廠的發電成本將會因為環境減排成本的疊加造成其邊際成本的增加,從而升高其發電成本電價,從而造成市場競價時的優勢趨于下降。
同時,由于社會上對于火電廠造成霧霾等環境問題的共識越發提高,火電廠可以出售的電量也會越來越少,火電廠的生存環境將會越發艱難。
因此,因為環境減排壓力造成的實際成本上升,火電企業供電量下降將是不可回避的客觀事實,此消彼長,火電企業的困境對于風電消納問題來講反而是一種機遇。
3.2 售電主體(火電企業)的需求響應-發電權交易
發電權源于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對于火電發電上網的一種優先保障權,從以往的實踐來看,它主要是火電企業交易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原則下,在不影響電力供應的前提下,采取雙邊交易等市場化方式完成電量指標的買賣,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和節能減排的目的。
在目前來講,風火替代交易的節能減排效果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且但對于風電企業來講,風火交易電價雖然無法達到風電上網電價水平,短期效益的實現也是維持運營和現金收入必要方式之一。而且由于國家對于計劃電量的逐漸放開,火電企業手握的發電權在未來的體制下已經愈發脆弱,轉而將多余的發電權轉讓給更為低碳環保的風電企業是理所應當的。
現階段,風電企業積極相應火電企業的發電權轉讓需求乃是雙贏之舉。
4 風電消納環節中需求分析-風電企業
風電企業作為發電企業也是未來售電主體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越早發現企業在電力市場中的需求,積極響應才能做到提前布局市場,提出消納之道。
4.1 風電企業的需求分析-市場地位嚴重缺失
作為《可再生能源法》中明文保障的可再生能源之一的風電電量,“保量保價”、“全額上網”的美好愿景與風電消納的現實反差極大。作為可再生能源的發電企業,其市場地位與其承擔的社會責任遠不相稱。而造成如今風電消納困難的局面并不是幾道簡單的行政命令就能解決,因此,拋棄幻想,認清自己的市場地位,才是風電企業找到的需求的起點。
4.2 風電企業的需求響應-提升市場營銷能力
首先,相對于火電企業在歷史上曾經參與過的大用戶直供的經歷,風電企業并無任何售電經驗,市場營銷體系建設滯后。因此,響應電改政策號召,盡快組建售電公司,將資源整合,供電規模做大才能拿到電力交易的主動權。
其次,無論是風火置換、風電供暖還是其他有利于風電優先上網的政策,爭取優先調度是保量的前提。因此風電企業加大市場營銷力度,跟蹤政策走向,確保調度的優先權是必行之舉,積極響應電網企業和火電企業的需求,是風電企業的必經之路。
保量是基礎,保價是核心,缺一不可,風電企業的現實的電力市場下只能通過一步一步地爭取才有可能做到量價齊升,提升發電效益。
5 總結
在未來相當長時期里,預期我國風電建設仍將處于快車道,風電裝機容量占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將快速上升,由此帶來的電力供需不平衡問題有可能越來越突出。
風電的消納問題是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通過對電網企業、售電主體、風電企業的需求側分析,找到了一些解決風電消納的突破口,為風電企業做好需求側響應提供了思路。

責任編輯:小琴
-
華電山東公司:創新驅動打造“智慧電廠”
2018-04-20智慧電廠 -
最新最全發電企業名單
2018-04-19發電企業 -
2017年中國火電發電量、火電設備裝機量情況分析!
-
風電過剩:試試用需求側響應來消納
-
合成慣性讓風能也可成為電網的穩定力量
-
圖解:《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
2018-04-20風電
-
西藏玉曲河扎拉電站環評公示:位于怒江支流 將影響特有魚類
-
棄水問題得到高度重視 水力發電行業走出低谷
2018-04-19水力發電行業 -
2018年1-2月全國分技術類型新增裝機情況及各省比較
2018-04-19
-
直擊:河南武陟縣211戶農戶“堵門”搶光伏
2018-04-20堵門搶光伏 -
美國這項政策或得到拓展 將影響分布式光儲市場
-
【設計】光伏發電用0.1MW單元逆變器-箱變一體化裝置
2018-04-19光伏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