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遠離岸風電場建設正式啟動
將新能源業務作為第二主業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下稱三峽集團),正式啟動了其在國內的第四個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5月10日,三峽集團旗下三峽新能源公司的江蘇大豐300MW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正式啟動,該項目是中國離岸距離最遠的海上風電項目。
大豐海上風電項目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東沙沙洲北側的小北槽——太平沙海域,風電場規劃范圍呈平行四邊形,東西長10.5公里,南北寬9.2公里,場址中心距離岸線約45公里,涉海面積約97平方公里,場區水深1-17米。
資料顯示,大豐海上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300MW,計劃于2019年底全部并網發電。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年上網電量約7.97億千瓦時,可滿足50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近年來,由于陸地上經濟可開發的風資源越來越少,全球風電場建設已出現從陸地向近海發展的趨勢。
與陸地風電相比,由于海風風速較快且風況穩定,海上風電能資源的能量效益比陸地風電場高出二至四成。除此之外,海上風電場還具有不占地、風速高、沙塵少、電量大、運行穩定以及粉塵零排放等優勢,并能減少發電機組磨損,延長風力發電機組使用壽命,適合大規模開發。
中國海上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在東南沿海,該地區同時也是中國經濟發達地區,毗鄰用電需求大的區域,可實現就近消納以減少電力運輸成本,發展潛力巨大。
不過,相比于陸上風電,海上風電不但建設成本更高,后期的維護保養也存在相當的不確定性。盡管國內海上風電場的建設成本, 已由2009年的每千瓦2.3萬元下降至2015年的1.6萬元,但這一成本仍然是陸上風電場的兩倍。
除了成本高昂之外,海上風電建設的技術難度大,并網也面臨技術難題,而海上突發性的惡劣天氣、施工條件復雜以及設備供貨等困難,也在增加項目成本。
對于大豐海上風電項目,三峽新能源公司計劃應用8米以上大直徑單樁基礎,規模化安裝國內大功率海上型風電機組,敷設國內最長的50公里三芯220千伏海纜。三峽新能源公司在其官方微信上表示,這將為中國海上風電開發遠海化、關鍵技術國產化、施工作業體系化等方面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此外,隨著該項目的建設,將在國內海纜制造、敷設施工、升壓站設計以及運行維護模式方面,對中國遠海風電開發起到技術引領作用。
另據三峽集團官網介紹,該集團海上風電的發展路線由灘涂向潮間帶、近海依次,并走向深海。江蘇大豐海上風電項目成為其在國內繼江蘇響水、遼寧莊河、福建福清等項目后的第四個海上風電項目。
去年10月17日,三峽集團首個海上風電項目——江蘇響水近海海上風電場已全部并網發電。響水近海風電項目位于江蘇省響水縣灌東鹽場、三圩鹽場外側海域。項目總裝機容量202兆瓦,共安裝37臺單機容量為4兆瓦風電機組,和18臺單機容量為3兆瓦風電機組,年上網電量約為5.07億千瓦時。
在風電領域,除了國內的海上風電項目外,三峽集團還在海外進行了一系列海上風電領域的布局。
去年6月13日,三峽集團宣布了其在歐洲海上風電領域的一筆投資。從美國私募股權巨頭黑石集團(Black Stone)手中購買德國WindMW風電公司Meerwind海上風電項目80%股權。
根據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在此次收購完成后,三峽集團除獲得項目發電資產外,還將獲得擁有79人專業團隊,負責Meerwind項目的開發、建設和運營全過程的項目公司WindMW。
三峽集團表示,此次收購為三峽集團未來開發海外海上風電提供了平臺,也有利于引入世界一流的經驗、技術和標準,為國內海上風電發展提供借鑒。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