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風電投資解禁 是投資良機么?
3月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18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的通知》。《通知》顯示,甘肅、新疆(含兵團)、吉林繼續為紅色預警區域,去年為紅色預警的內蒙古和黑龍江轉為橙色,寧夏則轉為綠色。至此,限制風電投資的“紅六省”變為“紅三省”。
三省區解禁風電投資
“紅六省”依托得天獨厚的風資源條件,曾是我國風電投資最為集中的地區。近年來,大量資本在這些熱門區域布局風電項目。然而,由于自身負荷有限,加之電力外送通道不暢,棄風率居高不下。
2016年全國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顯示,甘肅、新疆、寧夏、黑龍江、吉林五省區為紅色預警,2017年全國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顯示,除了上述五省區外,內蒙古也成為紅色預警區域,最終形成業內廣為熟知的“紅六省”。
按照相關規則,發布年前一年度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低于地區設定的最低保障性收購小時數,風險預警結果將直接定為紅色預警。發布年前一年度棄風率超20%的地區,風險預警結果則為橙色或橙色以上。
根據預警機制,紅色預警的區域意味著風電開發投資風險較大,將暫停風電開發建設,集中精力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存量風電消納問題。已核準的風電項目暫緩建設,已納入規劃且列入各年度實施方案未核準的風電項目暫停核準,電網企業停止受理緩建和暫停核準項目的并網申請。
最新發布的2018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顯示,內蒙古、黑龍江和寧夏已退出紅色預警區域,意味著這三個區域的風電投資已經解禁。據悉,國家能源局已經批復同意內蒙古錫盟7吉瓦風電項目;寧夏區域也開始有項目推進。
出現向“三北”回流跡象
2017年,國內新增風電吊裝容量1958萬千瓦,新增并網風電裝機僅1503萬千瓦,均較前幾年有明顯下滑。風電產業正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由于“三北”地區風電投資停滯、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分散式風電發展受制、海上風電未進入規模化階段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作為新能源,風電必須保持一定的增長規模才能引領行業健康發展“年新增裝機保持在2000萬千瓦左右比較合適。”
國家能源局最新印發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稱,將穩步推進風電項目建設,年內計劃安排新開工建設規模約2500萬千瓦,新增裝機規模約2000萬千瓦。扎實推進部分地區風電項目前期工作,項目規模約2000萬千瓦。
一位風電整機商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前,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的低風速風電和海上風電無疑是發展重點。但開發低風速風電實屬迫不得已,有朝一日,“三北”地區的消納問題解決了,有必要對“三北”地區風電進行再次開發。
種種跡象表明,隨著內蒙古、黑龍江和寧夏三省區摘下紅色預警的帽子,已有諸多開發商在這些區域布局新的項目。部分項目已經獲得了能源主管部門的同意。
有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國內風電2017年裝機經歷低谷后,預計2018年迎來新增裝機拐點將是大概率事件。“‘三北’部分地區投資解禁將是一大重要因素。”
棄風率存反彈風險
2010年,我國開始出現棄風限電現象,此后,向常態化發展。2016年“三北”地區棄風限電創下新高,全年棄風電量達497億千瓦時,甘肅等重災區棄風率接近50%。2017年,全國風電棄風電量同比減少78億千瓦時,棄風率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迎來棄風電量和棄風率“雙降”。
據了解,當初行業建立一套風電預警機制,正是希望通過政府的有效監管和引導,一方面,指導企業理性投資,避免造成投資浪費;另一方面,促進風電項目合理規劃布局和建設,推動資本向棄風限電不嚴重、產業政策環境較好的中東部地區流動。
也正是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的“三北”多省區紅色預警的背景下,風電產業布局由“三北”向中東部和南方地區轉移。風電產業一時間迎來“孔雀東南飛”現象。
“內蒙古、黑龍江和寧夏雖然退出了紅色預警,但國家能源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內蒙古棄風率仍達15%,黑龍江棄風率達14%,只有寧夏棄風率下降到5%,狀況并非如預想般樂觀。”一位國有風電運營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目前,內蒙古、黑龍江和寧夏棄風狀況剛有好轉,便有各路資本急切進入。這是否會導致下一輪的棄風率大幅上升,從而使得上述省區重新進入紅色預警區域尚難預料。
有行業專家提醒,一旦上述省區再次進入紅色預警區域,核準項目也將面臨暫緩建設的風險。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