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發布《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報告》
丹麥風能研究和咨詢機構MAKE近日發布 《全球海上風電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泛w歐洲、美洲及亞太各個海上風電市場的發展動態,涉及海上風機、基礎、電網建設、吊裝情況等發展趨勢,同時詳解開發商與業務的風電資產開發戰略等內容。根據《報告》,目前全球海上風電產業正呈現強勁發展勢頭,MAKE預計2017~2026年的復合平均增長率將達到16%。
裝機容量穩步上升
《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海上風電吊裝容量恢復積極良好的發展勢頭,一掃2016年因英國市場政策改革(RO政策轉型為CfD機制)引起的發展放緩狀態。預計2017年全球將新增3.3吉瓦容量,同比增加46%。截至2017年底,全球累計海上風電容量將達到17.5吉瓦。歐洲市場仍主導新增容量的增長,市場份額達到77%,而中國市場份額達到22%。
MAKE預計,2018年全球共計將新增3.9吉瓦海上風電并網容量,中國海上風電 項目的施工速度加快、歐洲市場進一步的成熟發展將成為主要推動力。2017~2026年間,全球海上風電產業將穩健發展,復合平均增長率將達到16%。
電價補貼逐步減少
《報告》顯示,近年來,歐洲海上風電市場中的風電補貼水平大幅下降,海上風電的價格競爭力不斷提升,尤其是在制定了減排目標的國家市場。MAKE指出,盡管補貼力度與支持政策各有不同,但預計2017~2019年間,獲得最終投資決定的項目的補貼水平將降至每兆瓦時100歐元以下。
海上中標項目的補貼水平不斷走低,從長期發展的角度而言,實為利好消息。德國海上項目零補貼中標,荷蘭近期啟動零補貼項目招標會,無不彰顯著近年來海上風電產業的重大進步。雖然發展迅速,但海上風電從商業化應用角度而言,仍未成熟。
因此,海上風電開發的降本空間非常可觀。
英國、德國與荷蘭等一眾主導行業發展的市場,未來數年內的海上風電發展將極具競爭力?! 〕睔W市場外,中國市場的發展也開始駛入快車道。根據《報告》,中國目前已經有12個項目處于在建狀態。此外,韓國30兆瓦的Tamra項目于年內投運,這一項目在亞太區市場內頗具里程碑意義,因為此前該地區內的風場均為示范項目或位于淺水區域。此外,受到各省政策的支持與高電價的吸引,美國市場的海上風電需求也不斷攀升,尤以東北部主要電力需求中心為甚(波士頓、紐約)。
MAKE分析指出,新興市場若想在海上風電產業上大展拳腳,還需更多因素助力。盡管中國市場的開發成本逐步降低,但非國企開發商仍出于項目收益率的考慮而對開發建設海上項目謹慎小心。隨著省內海上風電價值產業鏈成熟、建設成本降低以及風機運行記錄增加,預計國內海上風電產業將于2020年后實現快速發展,不再有賴更多支持機制。其它亞太地區的市場,受限于風電安裝船與供應鏈發展,或將在短期內進展緩慢。
供應鏈面臨降本壓力
海上風電項目中標價格走低、項目規模增加、風電場開發條件更為嚴峻,令海上風電供應鏈產業面臨巨大壓力,也促使供應商們調整戰略,保持競爭優勢。
MAKE分析指出,下一代風機機型將成為最重要的技術發展渠道。塔筒、風機基礎規模加大,也對安裝船的起重能力提出要求。為了生產體積、容量更大的新型零部件,同時滿足降本要求,整個產業的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生產環節已由北歐轉移至南歐、阿聯酋與亞太地區,以降低人工與物料成本。北歐的供應商們或將利用其良好的業績基礎,贏得亞太與美國這些新興海上風電市場的訂單。
與此同時,迫于價格壓力和市場對新型零部件的需求,2017年的企業整合現象不斷。SGRE100%吸納Adwen;GeoSea收購領先的風機吊裝公司A2Sea;NKT收購了ABB旗下的高壓電纜業務,Prysmian收購了NSW,自此活躍在市場上的電纜生產商已從7家減少為5家。產品生產周期縮短,供應商在未來或需更多投資或進行企業整合,才能保持其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