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企風電辛酸史:每天蒸發上千萬
上緯在苗栗外海完成國內首兩支離岸風力發電示范機。 上緯成功在苗栗外海架起兩座風機,吸引了國際企業前仆后繼地來臺灣投資離...

上緯在苗栗外海完成國內首兩支離岸風力發電示范機。
上緯成功在苗栗外海架起兩座風機,吸引了國際企業前仆后繼地來臺灣投資離岸風電。但董事長蔡朝陽以過來人的身分呼吁,國產化絕對必要,但供應商也要有永續經營的堅定決心。
走進上緯國際投資控股公司臺北辦公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具風車,以及潔凈能源發電面板上不斷變動的數字:即時發電量7950KW(瓩),累積發電量22.500萬度(GWh),二氧化碳減排量約等于35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吸收量。
面板上顯示的,是上緯在苗栗竹南外海兩座離岸風機即時的發電資訊。上緯旗下的海洋風電公司,2013年取得政府風電離岸系統示范獎勵的資格,在幾番波折延宕后,終于在一六年10月成功完成兩座示范風機吊裝,裝置容量為8MW(百萬瓦),一七年拿下臺灣首張離岸風電執照。
為了找有認證的吊索 施工團隊等1個月每天蒸發上千萬
一七年間,包括丹麥國有的丹能風力(現為沃旭能源)更和麥格理資本共同入股海洋風電。麥格理資本指出,從這兩座風機可看出上緯在風場的開發、制造和經營管理能力,也證實臺灣本土企業發展離岸風力發電,已達國際標竿。
現在看來風光,但上緯一路走來卻非常辛苦。在建置風機的過程中,受限于天候狀況,離岸風場每年只有4到10月可以施工,過程中只要有任何一個小零件故障,就可能造成工程停擺數日、甚至數月;上緯曾經為了找一個有認證許可的吊索,工程船和整個施工團隊足足等了1個多月,期間每天的支出是1200萬元,上緯董事長蔡朝陽苦笑著說,「那時燒錢的速度不只是失血,簡直像是用水管在放血。」
當年上緯從生產高性能樹脂做起,因為看到風機葉片的商機,一腳踏入風電領域;但蔡朝陽卻沒想到,這條沒人走過的路,不論在法規、硬體等各方面都付之闕如,連社會輿論都不支持,這讓蔡朝陽吃足了苦頭,還繳出了天價的學費,原先估計建造成本是20多億元,最后竟然花了40億元的代價,整整多了一倍的費用。
光是顧問費估達3億 品質到位還不夠國際認證才是關鍵
在堅持國產化的條件下,上緯確實付出較大的學習成本;例如,過去臺灣從未發展過離岸風電,上緯請教國外有相關經驗的律師、會計師、第三方驗證、海事工程認證等專家,因為希望對方也要同時指導臺灣其他廠商,因此收費比一般諮詢更貴,光是這些顧問費用估計就達3億元。但上緯帶著一起參與興建離岸風電,例如中興、光宇、世曦等工程顧問公司,以及臺船、穩晉港灣、華城電機等,現在多變得灸手可熱,同時也為上緯未來的離岸風電業務,建立起無可取代的協力團隊。以光宇工程顧問公司為例,副總經理劉家昆指出,該公司○一年就開始從事陸域風場開發的環評工作,一一年更隨著上緯共同投入離岸風場開發的環評,也因此從歐洲學到專業知識和技術,而且可以利用這兩支風機實地演練,并應用在之后的環評計畫上。

責任編輯:仁德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