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三板”的意義是什么?
建設“新三板”的意義是什么?
建設“新三板”是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需要
“新三板”市場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主板市場和中小板市場的基礎和前臺。未來我國資本市場的理想模式,就是從三板市場到中小板市場或者創業板市場,再到主板市場的金字塔形狀。
由于我國滬深主板市場發展歷史較長,成熟度也較好,因此可以結合二板、三板市場輸送來的優質公司進入和現有不良公司的退出,逐漸建立起我國的“證券精品市場”。該市場主要面向規模大、業績佳的成熟知名大企業,其公司來源應主要來自二、三板市場,滿足特定情況的條件下,比如公司資產負債比率、公司規模、盈利指標、成長性達到一定要求,也可以在主板市場上進行增發或再融資,但未達到這些指標的公司,不能通過主板市場再融資,特別是不能通過股權再融資的方式“圈錢”,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主板市場公司的質量,降低該市場的風險。
同時2009年伴隨著創業板的推出,一批具備高成長性素質的企業走入廣大投資者的視線,成了資本市場的“新寵”。在即將到來的2010年,我國將把資本市場的建設重點轉向三板市場的建立。
對于三板市場體系的建立,目前更多專家認為采取“條塊結合”的模式更為合理,既有集中統一的場外交易市場,又有區域性的股權、產權交易市場。發展我國的場外交易市場,需要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實現地區性聯網運行,集中報價、分散成交、統一核算。同時,在加快發展場外交易市場后,還應積極規范地區性股權交易中心。我國已先后在武漢、淄博、天津、沈陽等十幾個城市形成了將企業股權公開掛牌交易的地方性股權交易市場,但這些市場絕大多數由地方政府正式或非正式批準成立的,容易受到地方行政力量的干預和控制,給金融體系監管增加巨大的風險。中央政府應將近年各地自發的地方性股權交易規范化、合法化,為我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更為便捷的融資渠道。此外,為了解決高新技術企業的產權交易和轉讓問題,還應積極穩妥地發展地方產權交易市場。從我國國情出發,地方性科技產權交易市場應兼顧高技術、新技術和中度適應技術等企業的普遍需要,成為普遍適用的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市場,在條件成熟的地方甚至可以建設成特殊柜臺市場,從而為形成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結構奠定基礎。

-
陜西開展2023年8月售電公司履約保函、保險滾動退補工作
2023-09-07售電公司履約保函 -
重慶公布新增注冊電力用戶名單
-
2家發電企業在山東電力交易中心注冊生效
2023-08-30山東電力交易中心
-
云南電力交易月報(2023年8月)
2023-08-25云南電力交易 -
2023年二季度山西電力市場信息:上半年省內交易累計成交電量129338億千瓦時
2023-08-11山西電力市場 -
廣東電力交易中心:2023年8月1日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結算運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