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交易不交集之惑 ——電力市場之現實思考系列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規定是這樣而不是那樣?有些理論為什么不能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問題的結癥在哪兒?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或途徑?
《電力市場之現實思考》系列就是匯集了對這些問題的感受與看法、心得與辨析。
作者力爭近期推出的系列包括:
《電力交易不交集之惑》
《煩人的偏差電量》
《剔除容量之差別》
《一錘子買賣之風險》
《嘿 我是直購電》
《初探電力現貨市場--揭開你的神秘面紗》
《市場力的現實表現》
敬請期待!!!
來源:北極星電力網 作者:趙克斌
電力交易不交集之惑——電力市場之現實思考系列一
一個有交集點的省內年度交易案例
2015年甘肅省開展年度直購電交易,準入用戶年度需求電量404億千瓦時,準入發電企業年直購電發電能力629億千瓦時。交易方式為可先在場外進行雙邊洽談、后在場內進行集中撮合,雙邊自主協商結果與集中撮合兩種方式同時在交易平臺申報。出清規則為雙邊交易按照自主協商價格出清,集中撮合交易方式采用高低(差價)匹配法進行出清。有8家發電企業與80家用戶通過雙邊交易達成出清;有3家發電企業與34家用戶通過集中撮合交易達成出清。安全校核后總成交電量245億千瓦時,其中雙邊成交電量224億千瓦時,集中撮合成交電量21億千瓦時。總成交電量占準入用戶需求量的61%、占準入機組直購電發電能力的39%。
這是一次無心插柳的集中撮合出清,居然實現了買方申報曲線與賣方申報曲線的交叉。之所以說是“無心插柳”:一是至始至終,交易雙方對集中撮合方式都不熱情,主要是難以確定量價申報組合方案以及申報后對成交量價的把握性不大,即擔心集中撮合交易結果的不可測、不可控。二是雙邊交易洽談因價格過于懸殊導致的僵持局面最終在臨近申報時刻被打破后,羊群效應使得發用雙方均又匆匆上陣開展“識時務”的雙邊洽談與申報。三是雙邊交易價格基本明朗,發用雙方都盡力通過雙邊達成交易。四是未能夠實現雙邊的用戶以及雙邊量不足的發電企業通過集中撮合平臺進行了申報,有意成交者在價格申報中基本以雙邊交易價格信息為參考。事后,由于集中撮合的量較少等原因,顯然各方都未對此次集中撮合交易進行認真地分析和總結。這次集中撮合也沒有得到更大范圍內業界的關注。然而,甘肅的這次實踐,說明在一次中長期交易中允許市場主體選擇兩種交易方式、兩種出清方式并存的做法是可行的。
一個無交集點的跨區年度交易案例
2016年某跨區電量年度直購電交易,受端準入用戶30家需求電量129億千瓦時,送端準入發電企業數量很多、其富余發電能力很大。交易標的50億千瓦時。交易方式為集中撮合交易方式。出清規則采用高低匹配法進行出清。最終50億千瓦時交易標的全部出清。
由于發電企業發電能力是交易標的電量的許多倍,有一些發電企業按上網0電價進行申報,因此本次交易買方申報曲線與賣方申報曲線沒有交叉,即無交集點。按照規則邊際出清價為成交電量中的購電方最低報價與售電方最高報價的算術平均值。這次交易沒有對送端發電企業申報量進行一定的限制,那么,一個供需嚴重失衡市場上,“狼多肉少”,幾個發電廠就可以輕輕松松地吃掉拋出來的標的電量,“以價換量”的非理性惡性競爭也就在所難免了。上網電價“0”價申報絕非發電企業“自愿”,事實上發電企業是厭惡風險的,在這里也算是私自為發電企業做一個共同聲明吧。這種情況下,通過交易規則進行管制好像就成為必然,饑餓療法的限量競價似乎是一個不得不采取的手段。
一個無交集點的省內月度交易案例
以廣東省2016年3月份集中競爭交易為例。競價規模為105000萬千瓦時。規則對申報電量進行了限制:單一電力用戶申報電量上限1.4億千瓦時,單一售電公司申報電量上限2.1億千瓦時,發電企業申報上線按競爭直購電利用小時數的1.25倍(34.9小時)申報。發電企業:共有36家參與報價,總申報電量為129767萬千瓦時,其中29家最終成交,成交的發電企業平均申報價差為-429元/兆瓦時,最高成交申報價為-240.3元/兆瓦時,最低成交申報價為-500元/兆瓦時。用電企業:共有81家參與報價,總申報電量為112180萬千瓦時,其中80家最終成交,成交的需求方平均申報價差-24.4元/兆瓦時,最高成交申報價為-0.1元/兆瓦時,最低成交申報價為-38.4元/兆瓦時。售電公司:9家參與8家成交,成交電量為68096萬千瓦時,成交的售電企業平均申報價差為-29.43元/兆瓦時,平均成交價差為151.45元/兆瓦時。全網總成交電量為105000萬千瓦時,最終結算的平均價差為-125.55元/兆瓦時。
從發用兩側最高成交申報、最低成交申報價看,廣東2016年3月份集中競爭交易供需曲線沒有量價交集點。很明顯,2016年廣東月度集中競價交易的背后,是交易規則制定者的“深謀細慮”,它(規則)首先要確保拋出來的交易標的電量同時少于發用兩側的申報電量,可見其準備工作是扎實的。同時,發電企業最低申報價限制、人為設定的價差返還系數以及復雜的成交價格公式,相對規范透明的交易過程和監管,都是為了盡力規避著一些設計者不愿意看到的“事件”發生;但這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另一種境地,由于“拿捏”痕跡過重,使大家本以為相對簡單的中長期交易市場顯得不那么自然,有點神秘的規則讓人一看是“聰明人”的游戲,許多人至今還是“霧里看花”的感覺,一些早早取得較大用戶電量交易代理的售電公司只要不出“暈招”,便是大贏家。
無論上述那個案例,對參與其中的購售電市場主體的參與者、決策者組成的“團隊”而言,都是極具“刺激”的。申報前,心里素質差的人弄不好會“失眠”,至少大家都神經緊繃;出清后,喜悅的喜悅,惆悵的惆悵。因為,市場猶如戰場,玩的是“錢”,贏者是掌聲與鮮花,輸者可不只顏面掃地!某省某年的直購電險些讓某集團的二級三級企業相關負責人當即崗位。“知恥而后勇”換個說法就是羞辱帶來的一個后果是憤怒進而以牙還牙,惡性競爭如何規避?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這樣一年一次的市場交易,犯錯都是大錯誤,當下改正或翻盤機會的門兒都沒有,那就是生死決戰。這樣的市場,有沒有“賭”的成分由各位判官決定。
可與預見,做大市場電量規模已經勢不可擋。也相信市場規則會“五花八門”,各地市場將“熱鬧非凡”,會讓你看得眼花繚亂。
如果判官認為電力中長期市場交易有問題,那么,是市場規則錯了?還是市場主體策略錯了?或者說,市場模式的不完善必然會帶來與生俱來的缺陷?
曾經,作為一個一線市場實操者,筆者對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完美交集的市場均衡理論也大談特談。然而,電力中長期交易的不交集現象讓我一時徹底陷入迷茫。思來想去的,某一天,筆者忽然產生一個杞人憂天的擔心和預感,那就是在中長期市場采用集中交易方式下,大家會面臨許多購售量價曲線不交集現象和問題。后來,從書本上看了、從國內外專家們那兒聽了國外電力中長期市場交易、現貨市場交易的例子和理論基礎,感覺中長期差價合約與現貨市場交易就像優美的“雙人舞”,形成了并生并存、協調配合一致的完美的市場模式組合;對比讓人思前想后的國內中長期市場交易,感覺就像一個瘸子在跳舞。而且,雙邊的中長期市場的差價合約與現貨市場的全電量集中交易,簡單且不費心傷身。大家一定知道電改配套文件二的相關表述:“集中式是主要以中長期差價合同管理市場風險,配合現貨交易采用全電量集中競價的電力市場模式。”
原來,大道至簡。
責任編輯:大云網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PPT | 高校綜合能源服務有哪些解決方案?
2020-10-09綜合能源服務,清潔供熱,多能互補 -
深度文章 | “十三五”以來電力消費增長原因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2020-09-27電力需求,用電量,全社會用電量 -
我國電力改革涉及的電價問題
-
貴州職稱論文發表選擇泛亞,論文發表有保障
2019-02-20貴州職稱論文發表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首屆全國電力工業 特約專家征文
2019-01-05電力設備管理雜志 -
國內首座蜂窩型集束煤倉管理創新與實踐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電線電纜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變壓器互感器制造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
《低壓微電網并網一體化裝置技術規范》T/CEC 150
2019-01-02低壓微電網技術規范
-
現貨模式下谷電用戶價值再評估
2020-10-10電力現貨市場,電力交易,電力用戶 -
建議收藏 | 中國電價全景圖
2020-09-16電價,全景圖,電力 -
一張圖讀懂我國銷售電價附加
2020-03-05銷售電價附加
-
電氣工程學科排行榜發布!華北電力大學排名第二
-
國家電網61家單位招聘畢業生
2019-03-12國家電網招聘畢業生 -
《電力設備管理》雜志讀者俱樂部會員招募
2018-10-16電力設備管理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