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業”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
一、互聯網+農業簡介概述:
“互聯網+農業”是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的跨界融合,創新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現代農業新產品、新模式與新業態。以“互聯網+農業”驅動,努力打造“信息支撐、管理協同,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升級版。
近年來,一直被國家高度重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仍然面臨著很多嚴峻的挑戰。隨著“互聯網+”概念在各行各業的滲透,農業對其的依賴也與日俱增。“互聯網+農業”通過創新開拓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現代農業模式的新領域,從各個方面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互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的跨界融合的重要領域,創新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現代農業新模式,為進一步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現代信息技術的科技支撐。
二、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面臨挑戰:
1、農產品安全保障體系尚不完善:近年來,我國高度關注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仍然存在,重要原因還是在于我國農產品安全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從各種渠道直接進入,使農產品流通渠道及其源頭難以溯及,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造成很大困難。
3、農產品安全標準化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標準的數量較少、種類單一,且制定水平低、修訂慢,一些已制定的農產品質量標準標齡過長,原則性強,操作性差。
4、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體系尚不健全:我國農產品生產環節多、鏈條長,千千萬萬生產者和經營者很難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來生產和經營,亟須健全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體系。
5、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尚不健全:一些生產經營者誠信意識淡薄,制假售假、違規使用投入品、非法添加使用禁用物質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都暴露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缺失問題。
1、“互聯網+”助力農產品產供銷標準化: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環境、生產過程以及農產品的流通、銷售等環節的廣泛應用,推行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和全程控制。利用傳感器感知技術、信息融合傳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構建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對農業生態環境的標準化控制和管理;在大田種植、設施農業、果園生產、畜禽水產養殖中,廣泛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全程控制以及智能化、科學化管理,提高農業生產的標準化水平;通過對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過程的全程信息感知、傳輸、融合和處理,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2、“互聯網+”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建設:利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推動落實《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針對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兩個領域,完善、整合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信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數據對接,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信息系統,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信息的動態管理、專人記錄、及時更新,借助多部門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聯享、信用聯評、獎懲聯動,逐步形成主體全覆蓋的信用信息網絡。
3、“互聯網+”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利用移動通信、智能終端等信息技術,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管理平臺,將現有的例行監測工作信息化,構建高速傳輸和泛在互聯的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采集網絡,對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相關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實現監測方案在線編制、監測任務快速下達、檢測結果快速上報、監測結果快速分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與管理提供決策信息集成、技術支持、安全消費指導等服務。
4、“互聯網+”助力農產品質量追溯:利用傳感網、物聯網、手持溯源終端設備以及移動通信技術,建立面向豬肉、牛肉、禽肉、蔬菜、水產品、茶葉等農產品質量安全電子檔案數據庫,實現對從農產品生產、加工、儲運到銷售的農產品生產流通全過程可追溯,通過信息采集、數據鏈接、數據傳輸、數據匯總和信息查詢等功能,提供基于網絡、短信、語音的可追溯農產品和企業質量安全移動、泛在信息檢索服務,實現農產品的來源查證、去向追溯與責任定位,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5、“互聯網+”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通信等信息技術,采集和匯總農產品質量安全數據,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按行業類別、信息來源、涉及范圍、危害程度等內容進行初步識別,確定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等級,對事件造成的損失等進行評估,實現支撐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體系的公共安全應急風險評價、監測監控、預測預警、動態決策、綜合協調、應急聯動與總結評估的功能,全面提升抗御和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
四、“互聯網+”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的建議:
其次,由科技主管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參與,產、學、研相結合,針對傳感網、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核心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做好關鍵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市場培育、產業發展等各項工作。
第三,有關部門共同組織建設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信息網絡和農產品質量追溯信息化系統,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事件管理信息化系統,全面提升“互聯網+”助力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的總體能力。
五、互聯網+農業的運行模式:
1、互聯網技術深刻運用的智能農業模式
2、互聯網營銷綜合運用的電商模式
3、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
六、互聯網+農業的優勢:
1、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測,應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和預測,實現精準農業,降低單位成本,提高單位產量。
2、互聯網技術推動農場的信息化管理,實現工廠化的流程式運作,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率,更有助于先進模式的推廣復制。
3、“互聯網+農業”不僅能夠催生巨大數據搜集、信息平臺建設等技術服務需求,同時也生產打開了更大的農資產品銷售空間。

責任編輯:蔣桂云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探索大數據 區塊鏈實現與能源互聯網良好契合
2020-06-09區塊鏈,電力行業,能源互聯網 -
基于區塊鏈的含安全約束分布式電力交易方法
-
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調度的應用前景:提升電力交易的自由度和實時響應效率
2019-11-04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大數據產業園四處開花
2019-03-05大數據產業園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市長李剛:借力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建設六盤水5G示范城
2020-05-27大數據,5G,電力,六盤水,物聯網 -
融媒體平臺建設及縣域融媒體平臺軟件系統
2019-04-03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