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業產業前景分析
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這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一次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說的話。一時間,各行各業都紛紛與互聯網進行各種模式的深度融合,而今這股互聯網旋風也悄然吹向了田間地頭。
多項政策促發展
在連續12年聚焦“三農”的同時,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將“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放在了首位。今年2月1日,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5月8日,國務院出臺“電商國八條”,提出加強互聯網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中央財政將拿出20億元專項資金用于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
就在近日,更是有《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等一系列關于“互聯網+農業”的文件陸續出臺,李克強在10月14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加快農村電商發展,為農民增收。
實際上,在今年這一系列國家政策紅利出臺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已“熱火朝天”。
首先是以2014年2月8日正式上線的“云農場”為代表的農資電商平臺。農資電商平臺去掉農資貿易中村級、縣級經銷商,打通線上線下的農資銷售,最終形成一個新型的、更貼近農村市場的閉環生態鏈,為農戶帶來更優質低價的農資產品。
我國的農資產品市場空間潛力巨大,僅種子市場份額就有約3500億元,而農藥約為3800億元,化肥約為7500億元,農機具約為6000億元……互聯網電商平臺正逐步全面滲透到這些領域中來。
再來是農產品電商平臺。長期以來,金融服務不完善、倉儲物流不便捷、價格信息不透明等問題一直制約著我國的農產品交易,而農產品電商平臺就利用互聯網很好地改善了這種局面。我國的農產品交易市場規模巨大,目前,國內已有一大批農產品電商平臺出現,搶占著“互聯網+農業”這一片紅海。例如,在2014年8月農貿系統上線的農產品電商平臺“一畝田”,截至2015“年7月,其日均交易額就達到了約2.5億元!在食材采購方面,互聯網這股浪潮也沒有停下來,食材配送平臺正借力“互聯網+”,試圖解決人力支出成本高昂等一系列各類餐廳在食材采購上面臨的問題?,F在較知名的食材配送平臺有美菜、鏈農、小農女、大廚網、飯店聯盟等,而據數據統計,僅2014年6月成立的“鏈農”平臺,其半年的交易額就突破了億元。
運用互聯網思維擴大農業市場
除了農業生產資料電子商務、農產品電子商務等農村電子商務方面的內容,“互聯網+農業”實際上已經深入到從生產、加工到銷售的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楊輝,一個來自廣州的IT男,就利用互聯網思維,做了農業的生意,最后年賺500萬元——他研發銷售“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魚菜共生系統,在一年內為其盈利500萬元!楊輝的營銷模式是:很便宜的賣“硬件”——魚菜共生設備,然后長期的賣“耗材”——不斷的為用戶提供完全不需要泥土種植的新鮮水培蔬菜以及魚類,每次配送可以吃兩個星期,兩個星期之后再次配送。“這其實是‘互聯網’思維。”楊輝在一次公開采訪中如是表示。
“社區支持農業(CSA)”是綠色循環農業領域行業先鋒,昆明理工大學鄧先余眼中現代農場建設、農業發展的方向。所謂“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讓農民與消費者互相支持,共同承擔糧食等食品生產的風險和分享利益。
“我要吃豬肉,我就委托農場幫我養這么一頭豬,有空的時候,我也可以到農場來親自喂養它,我希望豬肉能夠瘦肉多一些,農場也可以為我個性化喂養這頭豬。——這就是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一種表現形式。”鄧先余解釋道,“在互聯網的支持下,社區支持農業就可以借助于開心農場和QQ農場的表現形式,結合社交網絡和現實土地,以新的形式出現。比如,我可以在線租賃農場的土地,在線挑選農民合作伙伴,在線打理土地,遠程安排農民翻地、施肥、播種、澆水、除蟲、除草、治病、采摘等工作,在線下單配送,追溯配送食品的生產、流通歷史記錄等等。”事實上,無論是“魚菜共生”設備的營銷模式,還是鄧先余提及的“社區支持農業”,都僅僅是互聯網應用在農業領域創新的一個縮影,而今“互聯網+農業”正在成為農業現代化、跨躍式發展的新引擎,它通過實時化、便利化、物聯化、感知化、智能化等方式,為農業生產各環節提供了更動態、精準、科學的信息服務,實現了一系列革命性的模式創新,也開啟了中國農業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變局。
提到“互聯網+農業”的范例,你一定不會忘記“褚橙”,這是“中國煙草大王”褚時健在75歲時的大作。“褚橙”不僅借助電商平臺從西南邊境賣到了北上廣等一線發達城市,打開了全國范圍內的市場,更是利用互聯網營銷,打造品牌故事,極大地提高了“褚橙”本身的價值,如今的“褚橙”從2009年的35元一箱已上漲到現在的百元一箱。
但這只是個例。“大家都知道‘褚橙’很火,但卻不知道為什么會火。”曾負責為“褚橙”做品牌推廣的分眾傳媒西南區域總經理浦江在評價云南農產品市場推廣時如是說道。
浦江和褚時健一樣都是云南人,她對自己家鄉的農產品一方面信心滿滿,另一方面也頗有遺憾:“云南是一個上天眷顧的地方,很多農產品甚至在沿海、內地都不太常見,這在未來將很有競爭力,但后天發展進度卻極為緩慢。”云南特產“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浦江認為主要在于“沒有互聯風思維,不會賣、不會講故事及無服務”,“沒有專業的人來做這方面的事,所以即便是有了電商平臺,也賣不出去。”其實,不僅是云南,由于缺少互聯網思維,中國大多數農產品的銷量都不盡如人意。阿里巴巴集團資深總監、農村發展工作組負責人余向海向記者透露,根據目前阿里電商的數據顯示,就農產品而言,其通過電商銷售的規模占比僅為1%,而服飾、3C商品通過電商銷售的規模占比為20%。
互聯網+農業亟需專業化人才
“現在,我國的農業有著向歐洲發展的趨勢。”綠色循環農業領域行業先鋒、昆明理工大學的鄧先余表示,“在歐洲,當農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進行考核,達標后你才有資格做農民。而當下,中國的農民身份也悄然發生著改變。就在今年2月,阿里研究院在正式發布的《中國新農人研究報告(2014)》中提出了‘新農人’這個概念,所以‘農民’將成為一項技術職業,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將面臨更換淘汰。”
人才匱乏是制約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我國農村網民達1.78億人,占比總網民27.5%,但互聯網思維尚未滲透至‘三農’中來,生產思維方式依然擺脫不了小農經濟規模,急于想看到回報。很多農業互聯網創業者也是如此,雖然創業者將互聯網融入了農業,但大多模式單一,后期整合產業鏈資源的能力也嚴重不足,導致盤子太小難成氣候。”云農場執行總裁、首席傳播官田豐表示。
不過這種局面很快會有改變。隨著國家對農業的重視,對提高農民農技的重視以及不斷有企業大佬開始進軍農業的案例做借鑒,互聯網加農業會越做越好。據悉,阿里巴巴集團擬投資100億建設“一村一淘寶”,聯想、京東、蘇寧電商、樂視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布局互聯網農業……它們憑借著良好的社會資源和資本優勢正在不斷完善中國的新農業產業鏈,推動中國新農業的崛起。
以聯想為例,聯想對農業的改造就是全方位的,其不僅用互聯網技術改造生產環節提高生產水平,并運用互聯網技術管控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確保品質,同時運用互聯網技術創新產品營銷,最終將農業的各個環節打通,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
推進互聯網和農業的融合,應著眼整條產業鏈,而不是一個點。“互聯網+農業”融合而成的農產品電商,不單是把農產品搬到網上售賣,更該考慮對農業產業鏈的完善和革新。當然,作為“互聯網+農業”這場變革的主體,農民能否接受互聯網的洗禮,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新農人”,才是互聯網與農業進行深度融合的關鍵。

責任編輯:大云網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探索大數據 區塊鏈實現與能源互聯網良好契合
2020-06-09區塊鏈,電力行業,能源互聯網 -
基于區塊鏈的含安全約束分布式電力交易方法
-
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調度的應用前景:提升電力交易的自由度和實時響應效率
2019-11-04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大數據產業園四處開花
2019-03-05大數據產業園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市長李剛:借力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建設六盤水5G示范城
2020-05-27大數據,5G,電力,六盤水,物聯網 -
融媒體平臺建設及縣域融媒體平臺軟件系統
2019-04-03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