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互聯網+農業發展現狀分析:農業如何被顛覆?
就在各界都在熱議互聯網+,今年6月在食品安全周到來的背景下,互聯網+農業成為率先示范的行業,互聯網+農業正在改造農業領域的上中下游的產業,已經深入到從生產、加工到銷售的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無論是農資
“互聯網+”全產業鏈:高效
在人們的印象中,傳統農業就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外部環境對農業的種植、養殖的影響很大,外部的風險對于農業有著很大的不可預測性。但是,當互聯網和農業深度結合以后,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各個細分市場,有了更多的工具、條件和可能性來進行創新。
大成食品的來源透明雞肉食品安全保證體系標示了肉蛋奶食品產業鏈的完整性,具體說該體系包含以下管控機制:綠色農場規范化統一標準管理;嚴格的宰前安全指標檢測;科學的宰后安全指標復檢;完善而嚴格的產品批次管理;產品流通環節的追溯和召回機制。韓家寰表示,在現有互聯網技術手段下,食品生產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應當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經驗,要舍得在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方面進行成本投入,這既是重拾消費者信心的需要,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營銷專家志起未來營銷咨詢機構總裁李志起認為,關于“互聯網+農業”有兩個不同層面的理解,第一個層面是“互聯網+”思維的變化,傳統農業靠天吃飯,從種植、養殖到生產端,都缺乏市場需求的考慮,帶來了很大的風險,用“互聯網+”可以為養殖、種植、流通服務;第二個層面就是方法和工具,“互聯網+”在上游的生產、中游的加工、下游的銷售,都可以提供幫助。
例如,在上游的種植環節,農民種地常年都是靠經驗,缺乏對土地的土壤、水分、蟲害的數據的分析,但是借助“互聯網+”,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就可以把土地的數據收集到衛星上,然后下載到農民的手機上,這樣農民就可以根據數據,知道土地適合種植什么,需要多少水分和施肥量。目前,這種技術已經在國內的一些種田合作社開始應用,對于動輒十萬畝的種植面積,單純依靠種植經驗是不行的,借助“互聯網+”的數據采集手段,就可以進行科學種田。
在中游的加工環節,例如生鮮、蔬菜都是易損耗的產品,經過冷凍后往往會損耗20%以上。有了“互聯網+”,就會知道訂單在哪里,訂單有多少,這樣可以根據需求進行保鮮時間的把握,包裝也更有針對性。
在下游環節,由于互聯網電商的出現,解決了銷售的壓力,讓消費者與農場的銷售直接對接,一方面降低了中間環節的費用,一方面,實現了生產和銷售的打通,信息更加對稱。
“互聯網+”對于農業而言,一方面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數據應用,降低了風險,提高了抗風險的能力,并通過壓縮流通環節,加快運轉速度,提高了效率;另外一方面,更加精準化和精確化,養殖企業、種植企業借助“互聯網+”,與消費者的聯系更加地精準,可以實現訂單化生產,信息更加地對稱。
“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
目前商業模式在不斷創新,“互聯網+農業”正在影響農業的各個環節。首先,這一模式帶來了生產的標準化;第二,帶來了加工的數據化,第三,在流通中,營銷渠道的扁平化帶來了更多的商機;第四,在銷售中,產生了不同于傳統的社區化和社群化的新型營銷方式。
“2006年我們就在研究,如何用互聯網的方式,去建立食品安全的實名溯源體系。”韓家寰表示,如今通過SAP系統,每一批次的雞肉都能追溯到哪家工廠生產、來自于哪個農場或哪位農民,飼料的供應商又是誰。而這一系統未來還將不斷升級,通過農場、工廠及流程的互聯網化,從而實現對食品安全高效率、低成本、全生命周期以及可以數字化的管控,“將來會把大數據都連在一起,現在還沒有做到那一步,到那一步就會有更大的價值,使一個傳統的行業有新的價值、新的生命。”韓家寰說。對于一家做了58年飼料、雞肉、屠宰等垂直產業鏈的2B的公司來說,借助“互聯網+”商業模式,發力2C消費端,作為整個公司互聯網化的一部分,目前大成集團已經組建了強大的電商團隊,并開始全面的電商布局,實現創新轉型。
“在‘互聯網+農業’的風口,農業領域許多過去想做卻做不了的事情正在成為可能。互聯網帶來了數據、信息以及新的技術手段,也帶來了更多的創新。不同的商業業態和跨界模式,通過互聯網可以實現更好的整合,很大程度上,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的農業是一種新型商業模式的再造。”李志起表示。
要想在農業領域創新商業模式,就需要頂層部分的戰略模式創新,前端的農業合作模式創新,和與資本的對接。
對于頂層部分的戰略模式創新,就必須明白自己在農業領域中的優勢,找到正確的自我定位,是做“大而全”還是“小而美”的模式,是發力在上游的種植、養殖環節,還是立足做下游的電商、渠道。
互聯網醫療移動互聯網互聯網+二手市場互聯網+食品互聯網+外貿互聯網+家居互聯網+家電互聯網+超市互聯網+購物中心互聯網+百貨互聯網+新聞互聯網+娛樂
規模化和標準化一直困擾著農業的發展,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在于如何解決和農民合作的問題,不同的合作模式導致了不同的成本結構,從而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而農業的發展也離不開資本,農業長周期的投入,緩慢的回報,并不高的利潤,都決定了農業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才能完成生存下來的任務。因此,農業也需要資本運營模式上的創新。
當然,在現實中,要想實現“互聯網+農業”,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技術運用的成本高。例如,這種遙感遙測技術,對數據的收集,監控的成本比較高,對于個體戶是比較難的,目前更多的還是在中大型的農業企業中應用;對于農業企業,如果建立可追溯體系,前期的投入從幾十萬到幾百萬都有,不是任何企業都愿意投入這筆費用的。
此外,要實現“互聯網+農業”,也需要物流鏈條的配合,由于物流中轉成本高,影響了價值的體現,需要物流、包裝、儲運匹配才可以建立起有效的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

責任編輯:大云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我要收藏
個贊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探索大數據 區塊鏈實現與能源互聯網良好契合
2020-06-09區塊鏈,電力行業,能源互聯網 -
基于區塊鏈的含安全約束分布式電力交易方法
-
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調度的應用前景:提升電力交易的自由度和實時響應效率
2019-11-04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大數據產業園四處開花
2019-03-05大數據產業園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市長李剛:借力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建設六盤水5G示范城
2020-05-27大數據,5G,電力,六盤水,物聯網 -
融媒體平臺建設及縣域融媒體平臺軟件系統
2019-04-03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