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試點城市進展如何
當智能科技迅速下沉市民生活,物聯網技術也緊隨其后,“智慧城市”的腳步越來越近。
簡單說,“智慧城市”是借助信息技術和智能硬件,實現城市智慧管理和運行。尤其是面對城市中出行、居住、生態等諸多難題,如何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為城市居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城市服務,智慧城市建設便是一條路徑。
2012年,首批由住建部推動的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在全國90個城市開展,河北省有廊坊、石家莊等多市入選。
5年時間里,河北的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也遇到了一些難題。
智慧城市長什么樣
11月13日,廊坊市空間資源數字化信息管理中心會議室,中心主任王亮指著桌面上的云終端自豪地說:“整個廊坊市的二維三維空間信息,都在這里了。這是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礎。”
據介紹,從2012年起,他們運用飛機航拍、地下探測等手段采集地下管網和地上建筑的數據信息。大到一座建筑的長寬高,小到地下幾米深的排水管道走向和閥門位置,完成了高程、正射、線劃等城市二維三維基礎信息的采集,相當于給廊坊市的地下、地表、地上進行了全方位掃描。
城市基礎數據的來源有收集也有積淀,保障城市運轉的各部門,多年積累的城市人口、規劃、房產、工商等基礎信息,數據龐雜又各為所用,智慧城市首先要將這些數據匯總到一個“大腦”。
石家莊市智慧產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經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同意批準的國有控股企業,負責全市智慧城市項目的建設及運行維護,并通過制定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標準,為各部門政務數據資源的歸集、交換和共享提供服務。
目前,石家莊50多個部門、單位的基礎信息,已有近40家的2億多條數據匯總到這里。
智慧城市“大腦”的功能并不是簡單的匯總并呈現這些數據,而是綜合分析和運用。
讓我們假設一場大雨即將來臨,一座智慧城市,能拿出哪些辦法來實現應急管理。
往年城市大雨,總會有路段積水,能不能根據雨量和道路信息提前預測呢?石家莊試點的排水管理信息系統,對泵站、污水廠、道路積水點以及水量和氣象等信息進行采集和監測,一旦數值接近預警值,系統會自動報警。“智慧城市的管理之下,可以做到不等問題發生再去處理,而是提前部署。”宋振東介紹。
廊坊市交警支隊指揮中心數據庫會自動顯示出全市的易堵路口,加上地理信息系統的實時數據以及車流量數據,交通指揮也像有了眼睛。“我們可以提前幾個路口就進行交通管制,疏導車流避開易堵路段。”指揮中心交警鐘鳴說,交警能馬上將路況信息同屏到易堵路段最近幾個街口的引導屏上,提醒司機選擇路線。
石家莊市智慧產業有限公司還在研發中的城市熱力圖,則會根據市民手機信號的移動,自動生成城區居民的聚集程度。大雨天氣可能導致市民向學校、地鐵等地點匯集,交通部門根據熱力圖及時干預,還能根據人群密度提供更精準的公共交通運營車次。
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或多或少都面臨著“城市病”:拔地而起的建筑從顏色到造型和周圍環境都格格不入;幾萬居民的新住宅小區缺乏對應的配套公共服務;醫院被城市擴建包裹在城市中心,人為帶來交通擁堵。
這些問題,傳統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辦法已經難以解決,需要綜合整個城市的信息進行規劃、布局。智慧城市正好可以“對癥下藥”。
以城市規劃部門審批項目為例,“過去建設單位提供的項目規劃圖和資料,建設項目周邊的道路都會被模糊處理,至于這個項目附近有什么,是什么樣的,都不會提供。那么這個項目和周圍已有建筑是否融合?附近的交通、教育、醫療公共設施配套是否能滿足這個項目?都不得而知。”王亮介紹。
記者從廊坊規委會看到最近一個審批項目的三維圖,可以從仰視、俯視不同的角度查看審批項目。鼠標游走到小區的出入口附近,就會顯示附近路段的車流量信息和人口熱力圖,從而推斷出會不會因為人口過于集中,對附近的交通帶來壓力。
“原圖紙上小區有一個公園,這個公園的設置是對市民開放的,但是公園外有兩棟建筑遮擋。如果是沙盤,就看不出這個效果。只有把三維模型放到我們的數字中心平臺中來,才有對比和分析。”王亮說,最終這兩棟建筑規劃被“拿下”,真正做到規劃走到建設的前頭。
智慧使城市變得有了“先見之明”,這其實是源于各部門信息的匯總。
廊坊市空間資源數字化信息管理中心為城市管理部門提供數據共享服務,比如燃氣部門需要鋪設新的管道,它可以從管理中心拿到建設區域內供水、供熱、供電等其他專業管網圖,以避免挖斷其他管網。
這種共享工作機制,正逐漸形成正循環。“我們要求施工單位,對地下管網的任何1厘米變動,都要在施工結束后報送給我們,這樣我們能實時掌控管網數據,讓數據更精準。”王亮說,有些地方幾年一次的地下管網普查往往要耗費近億資金,而廊坊只需要依據建立的地下管線長效管理機制,隨項目竣工測量成果進行實時更新即可,一年就能節省2800萬元。
信息互通后,再也不會發生買房要單身證明、辦事先證明我是我等情況,市民能享受辦事流程上的便捷。
不久前,廊坊市市民劉建業因為一臺手術,要從廊坊轉院到北京。過去,他要到醫保中心開具證明備案,至少跑一趟,現在他在手機上提交申請就能完成。
智慧公交早已在全省多個地市開展,乘客對公交進站信息了如指掌,既能節省時間,從某種程度上說,也能提高城市的運轉效率。
石家莊也正在開發一款打通全市醫療、交通、保險等各種市民常用業務的APP,實現足不出戶辦業務。
推進中還要過哪些關
采訪中,一位信息中心負責人說:“都是我們找上門去,只要對方單位肯提供,哪怕是存儲多年的老圖紙,我們手動掃描,手動錄入也愿意。即使這樣,有的數據,跑一年也未必協調下來。”
據了解,數據共享這一打造智慧城市所需的基礎性工作,各地都遇到了類似難題。有的是信息掌控單位不愿意共享,也有的是信息掌控單位“不能”共享。各地信息中心都在期盼有關部門及時介入,協調數據的整合過程。
2012年,我國開始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并選取了90座城市作試點。2016年,國家發改委出臺了《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2016年)》(以下簡稱指標),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就智慧城市出臺“國標”。
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設聯盟副秘書長馬輝介紹,該評價標準非常細化,涉及社保服務在線辦理、公共交通來車實時預報率、綠色建筑覆蓋率、公共信息資源社會開放率等。
2016年年底,河北省發改委依照此標準對各地市智慧城市發展水平進行了第一次量化評價打分,石家莊名列前茅。
石家莊智慧城市平臺。 記者白云攝
石家莊在2016年就印發了《石家莊市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和《石家莊政務數據資源管理規定》,2017年又通過了《石家莊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7-2019年)》,分別就建設模式和政務數據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門的分工和責任進行了明確。
省發改委高技術處副處長陳瀾表示,“用評價指標來檢驗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指導下一步的建設是非常必要的。但并不意味著各地建成的智慧城市要千篇一律。”他認為,“各地要結合自己城市的特點,居民不同的生活需求,經濟發展的不同優勢,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打造智慧之城。”
建設不一樣的智慧城市,都會面臨一部分相同的問題。
記者到訪的幾家信息中心,都擁有龐大的數據,其中石家莊市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上沉淀了349類超過2億條數據。
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而言,數據肯定是越集中越好,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集中的數據一旦發生泄露或損壞,破壞性都將是毀滅性的。
石家莊智慧平臺即將實現的人群熱力成像圖。
目前廊坊和石家莊的數據中心都有不同的安全措施,廊坊市空間資源數字化信息管理中心的任何數據,即使全盤拷走,離開這里的網絡也無法使用。
但王亮坦言,對于任何數據中心來說,打造安全的網絡平臺都將任重道遠,且需持之以恒。
共享之下的數據,還面臨管控的問題,尤其是涉及房產、戶籍、婚姻狀況等個人隱私信息。
盡管共享數據大多會在城市管理各部門內部使用,但不少部門擔心,共享數據流向難以監管,這也是一部分單位和部門不愿意共享數據的原因之一。

責任編輯:蔣桂云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探索大數據 區塊鏈實現與能源互聯網良好契合
2020-06-09區塊鏈,電力行業,能源互聯網 -
基于區塊鏈的含安全約束分布式電力交易方法
-
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調度的應用前景:提升電力交易的自由度和實時響應效率
2019-11-04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大數據產業園四處開花
2019-03-05大數據產業園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市長李剛:借力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建設六盤水5G示范城
2020-05-27大數據,5G,電力,六盤水,物聯網 -
融媒體平臺建設及縣域融媒體平臺軟件系統
2019-04-03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