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數據發展指數報告:各省市發展水平差異明顯
編者按:賽迪智庫軟件產業研究所日前在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發布了《中國大數據發展指數報告(2018年)》,從全國大數據總體發展態勢、大數據發展潛力發展態勢、大數據產業發展態勢、大數據應用發展態勢、大數據技術研發創新發展態勢、數據開放共享發展態勢、重慶大數據發展指數情況等方面指出當前大數據發展狀況。這是我國第一個年度大數據發展水平評估報告,為我國找準大數據行業發展重點、優化行業發展環境、調整行業管理體制機制等提供了有力支撐。特節選報告精華內容,以饗讀者。
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征的數據集合,正快速發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大數據不僅僅是大規模數據集合本身,而應當是數據對象、技術與應用三者的統一。
大數據產業涉及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在各行業各領域中都有大數據產業的融合滲透,涵蓋范圍很廣。從概念定義上來看,大數據產業指以數據生產、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為主的相關經濟活動,包括數據資源建設、數據軟硬件產品的開發、銷售和租賃活動以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除了對象、技術、應用、產業之外,推動大數據發展還離不開完善的政策與組織保障體系、有力的資金支持、堅實的信息化基礎和集聚主體等發展環境的支撐。
《中國大數據發展指數報告(2018年)》以評估全國大數據發展水平為主線,聚焦大數據發展環境、大數據資源、大數據產業、大數據應用、大數據技術等層面信息,通過制定指標體系測算發展指數,剖析發展水平、層次和特點。
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格局 區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
全球大數據發展呈現六大態勢:一是大數據戰略化趨勢顯著,二是數據開放共享成為核心,三是重點項目帶動創新發展,四是應用驅動數據價值挖掘,五是數據安全防護日益加強,六是大數據生態體系不斷完善。
我國大數據發展總體態勢主要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形成了以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引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4個集聚區域協同發展格局;二是各區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東部地區是大數據發展的前沿地帶,占據全國大數據發展指數前10的前6個席位,西部地區緊隨其后,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發展相對滯后。
從全國評估結果看,由于各地區發展基礎和起步時間不同,全國各省市大數據發展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排名首位的為廣東省,指數為74.51,排名末尾的為西藏自治區,指數僅為7.32。
全國大數據發展逐步形成了以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為引領,京津冀區域等4個集聚區域發展的格局。其中,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所在區域的大數據發展總指數在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的占比高達42%。
從分區域評估結果看,東部地區大數據發展水平最高,大數據發展總指數達到498.75,占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的48%,西部地區緊隨其后,總指數達到289.15,在全國總指數中占比達到28%。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大數據發展指數分別為186.72和74.46,在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總指數中的占比分別為18%和7%。
東部地區多數省市大數據發展指數普遍較高,占據全國大數據發展指數前10的6個席位,福建、天津緊隨其后分別取得了第11和第13的排名。河北、海南發展速度略慢。
西部地區大數據總體發展水平僅次于東部地區,占全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的28%,貴州省、四川省、重慶市更是躋身全國排名前10,西部地區全國大數據排名前10占比達到30%,其中,貴州省大數據發展指數達到44.05,位列全國第7名,四川省、重慶市緊隨其后,分別以40.11、39.56的指數位列全國第9和第10。
中部地區,湖北省依托良好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基礎,大數據發展勢頭迅猛,發展指數達到42.10,位列全國第8名,位居中部地區榜首,也成為中部地區唯一入圍全國排名前10的省份。湖南省大數據發展指數為30.58,位列全國第17位,與接壤的湖北省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東北地區,遼寧省大數據發展指數達到30.38,位列全國第18名,黑龍江、吉林大數據發展指數分別為22.58和21.50,分別位列全國第21名和23名。
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資金助推產業發展
大數據發展環境指數由組織與政策保障、資金支持、信息化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產業基礎和人才培養6個變量決定。2017年全國大數據發展潛力總指數達到188.98,平均指數達到6.10。
首先,各省市大數據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我國大數據發展環境指數得分最高省份為廣東省,指數為11.21。緊隨其后的是上海、貴州、北京、重慶、河北等省市。上述6個省市發展環境指數總分均在8分以上。
其次,貴州、重慶、安徽等地發展環境優越。不同于其他傳統產業的發展潛力總呈現東南沿海優于西部內陸的情況,大數據產業發展潛力的區域差異性相對較小,尤其是貴州、重慶、安徽等地發展環境明顯優化。
最后,西南地區或將成為我國新的大數據產業增長極。除去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等3個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大數據發展潛力指數較高以外,西南地區的貴州、重慶顯著高于所在區域的平均水平,大有趕超沿海發達地區之勢。
在組織與政策保障方面,指標總數為343.78,平均指數為11.09,貴州、廣東、山西、上海、重慶為該項指標得分前五的省份。
在資金投入方面,我國已有如貴州、廣東、上海、天津等11個省市自治區建設有大數據專項資金,用于推動本地大數據產業發展。
在信息化發展水平方面,提升信息化發展水平已成為推動大數據發展的關鍵支撐,北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天津、重慶、四川、湖北等10個省市綜合指數得分較高,信息化發展水平優勢明顯。
在綜合試驗區建設方面,八大綜合試驗區不斷提升本地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果,廣東、北京、上海位列榜單前三,這3個省份同樣也是我國大數據發展總指數最高的3個省市。
在產業基礎方面,江蘇、廣東、山東、浙江、上海為該項指標得分前五的省份,其中江蘇與廣東指數分別高達67.60與66.93,與其他省市相比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在人才培養方面,除了河南、北京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外,全國絕大部分地區的大數據人才培養情況差距不大,整體呈現了較高的水平。
產業區域集聚發展 北京引領產業發展
大數據產業指數由產業規模、產業競爭力、企業數量、企業競爭力和創新創業五個變量決定。2017年全國大數據產業總指數達到257.30,平均指數達到8.30。
首先,北京引領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2017年,北京大數據產業指數高達26.50,全國遙遙領先,高居榜首。第一梯隊有北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共5個省市,第二梯隊有重慶、福建、四川、湖北、天津、遼寧、貴州、陜西共8個省市,第三梯隊有安徽、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共5個省市,第四梯隊有江西、吉林、黑龍江、云南等其余13個省市自治區。其中第一梯隊占全國的比重超過43.93%,體現出較強的引領優勢。
其次,大數據產業區域集聚發展格局逐步形成。八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產業總指數高達117.39,占全國比重為45.62%,充分體現了產業集聚的優勢引領,通過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引領帶動作用,集聚周邊區域優勢資源,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深入推進大數據產業在集聚中快速發展。
從產業規模看,2017年,產業規模總指數達到669.32,平均指數達到21.59,其中,廣東、江蘇、北京、山東、浙江、上海、福建、四川、遼寧、陜西、湖北、重慶、天津等13個省市的產業規模指數高于平均值,總值高達599.41,占比全國為89.56%。
從產業競爭力看,2017年,產業競爭力總指數達到972.41,平均指數達到31.37,北京、上海、重慶3個直轄市在產業規模增速和人均產業規模方面表現優異,取得產業競爭力前三名。
從企業數量看,2017年,企業數量總指數達到879.14,平均指數達到28.36,其中,北京、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山東、貴州、遼寧、內蒙古、湖北、福建、四川、山西等15個省市自治區的企業數量指數高于平均值,總值高達637.34,全國占比為72.74%。
從企業競爭力看,2017年,企業競爭力總指數達到779.9,北京、廣東、上海、江蘇、福建、江蘇、山東等7個省市的企業競爭力指數高于30,總值高達437.86,占比為56.14%。
從創新創業看,2017年,創新創業總指數達到716.71,平均指數達到23.12,其中,廣東、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四川、山東等13個省市的創新創業指數高于平均值,總值高達491.71,占比全國為68.6%。
發達省市引領應用發展 不同梯隊應用各有側重
大數據應用指數由工業應用、政務應用、民生應用和重點行業應用4個變量決定。全國大數據應用總指數達到356.82,平均指數達到11.51。其中,廣東大數據應用指數達到20.62,位列全國第一,北京、浙江分別以19.44和17.58排名第2和第3位。
首先,發達省市引領全國大數據應用發展。評估結果顯示,廣東、北京、浙江等排名前10的省市的大數據應用總指數達162.48,占全國的比重超過45.5%,體現出較強的領先優勢。
其次,不同梯隊省市大數據應用各有側重。將全國31個省市按照大數據應用排名順序劃分為3個梯隊,排名前10的為第一梯隊,排名第11~20的為第二梯隊,排名第21~31的為第三梯隊。第一梯隊工業、政務、民生、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指數占比分別為22%、38%、23%、17%,其中政務應用成為發展重點;第二梯隊工業、政務、民生、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指數占比分別為28%、32%、21%、19%,其中工業應用較第一梯隊比重有所增加,政務應用比重有所減少;第三梯隊工業、政務、民生、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指數占比分別為40%、19%、19%、22%,其中工業應用成為發展重點,較第一、二梯隊都有所增加。
在工業大數據應用方面,2017年,工業大數據應用總指數達到1698.67,平均指數達到54.8。江蘇、廣東、山東、上海、北京、浙江、重慶、天津、福建等工業強省/市工業大數據應用指數均高于60,引領全國工業大數據發展。其中,江蘇省作為典型的工業強省,工業大數據應用指數為66.85,排名第一,廣東排名第二,工業大數據應用指數為64.53,山東、上海、北京分別位列第三、第四、第五。
在政務大數據應用方面,2017年,政務大數據應用總指數達到1913.44,平均指數達到61.7。廣東以150.56的指數高居榜首。浙江、北京、上海、江蘇4個經濟發達地區的政務大數據應用指數高于110,位于第二梯隊。
在民生大數據方面,2017年,政務大數據應用總指數達到1278.61,平均指數達到41.2。廣東以92.88的指數值領跑全國,廣東、北京、江蘇、上海、浙江、貴州、四川、山東、福建、天津位列全國民生大數據應用前10。
在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方面,2017年,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總指數達到1148.11,平均指數達到37。全國各地搶抓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機遇,經濟發達地區仍是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最活躍區域。北京、浙江、江蘇、廣東、上海、貴州、河南、福建、山東、四川等省市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豐富的智力資源和強大的高端企業集聚能力,仍是重點行業大數據應用最活躍地區,位列全國前10。
各地重視技術研發創新 創新投入呈階梯化發展
首先,技術研發創新仍是各省市關注重點。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大數據技術研發創新總指數為109.25,平均值為3.52。第一梯隊有廣東、江蘇、北京、山東、上海、浙江共6個省市,研發投入均超過6,總研發投入值達到了46.71,占全國投入的總比例也超過了42.76。但其他地區的研發投入也在逐年穩中有升,第二梯隊、第三梯隊的研發投入占全國總比例達到57.24%,追趕第一梯隊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有潛力進一步助推我國大數據技術研發創新的前進。
其次,各省市技術研發創新水平差距較大。評估結果整體呈現三級階梯分布,位于第一梯隊的省份研發創新指數均在6以上,第二梯隊的省份研發創新指數位于2至6的區間,第三梯隊則處于2以下。實力強勁的省份大多集中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主要集中在第二梯隊,第三梯隊主要包括甘肅、青海、西藏三個省份。
在創新投入方面,全國創新投入總值為885.02,平均值為28.55,各省市在創新投入方面呈階梯化發展。受地區投入總資金的影響,傳統意義上的較為發達的地區如廣東、江蘇、山東、北京等地區因產業規模較大、投入總值較高,占據第一梯隊。
在創新基礎方面,全國創新基礎總指數為989.54,平均值為31.92,在全國創新基礎這一方面各省市也存在較大差距。其中高于平均值的省市有江蘇、廣東、上海、山東、遼寧、浙江、陜西等14個省份,總值為657.24,占總比為66.42%。
在創新水平方面,北京、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山東等地創新能力突出,分項指數得分明顯高于其他的省份,其中排名前三的北京、廣東、江蘇在該分項的指數得分別為91.93、87.33、76.75。四川、安徽在該分項上的指數得分成為中西部地區的佼佼者,分別以34.76與33.71位列全國第7與第8位。
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水平不均衡 區域聯動發展態勢尚未形成
數據資源集聚與流通包括了兩個主要環節,一是政府數據開放,二是數據交易流通。2017年,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指數平均值36.8。
首先,區域聯動發展態勢尚未形成。各省市間沒有明顯的關聯性。例如,在京津冀地區,北京的得分明顯高于天津和河北。而在珠三角及其關聯區域,廣東省的得分則明顯突出。
其次,部分中西部及東北地區表現亮眼。在中西部地區,貴州省的得分明顯突出。在東北地區,黑龍江省的得分相對較高,這也與區域大數據產業發展水平呈現出一定差異性,表明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與地區產業基礎關聯性不高,而與區域大數據發展政策、數據開放政策以及相關政策落實情況密切相關。
最后,省份間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水平較不均衡。從數據上來看,2017年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指數得分最高的為山東省,指數達到98.3分,而得分最低的為西藏自治區,指數僅為0.4分。從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相關省份得分來看,貴州得分最高,達到95.1分,內蒙古得分最低,僅有4分,差異性也較為明顯。

責任編輯:滄海一笑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探索大數據 區塊鏈實現與能源互聯網良好契合
2020-06-09區塊鏈,電力行業,能源互聯網 -
基于區塊鏈的含安全約束分布式電力交易方法
-
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調度的應用前景:提升電力交易的自由度和實時響應效率
2019-11-04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大數據產業園四處開花
2019-03-05大數據產業園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市長李剛:借力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建設六盤水5G示范城
2020-05-27大數據,5G,電力,六盤水,物聯網 -
融媒體平臺建設及縣域融媒體平臺軟件系統
2019-04-03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