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不等同于ICO,但ICO的神話依然侵蝕區塊鏈的信用
李笑來,一個在成就了區塊鏈財富效應的人,正在制造區塊鏈財富破滅的神話。這一切都源于初始代幣發行——ICO。
李笑來是做自己嗎?
“有些ICO項目一上市就能漲幾十倍、幾百倍,炒幣比炒房厲害。”一位業內人士在回憶ICO時表示,“一夜暴富”的噱頭吸引了大批投資者入場,其中不乏不知比特幣為何物的“中國大媽”。有的項目幾分鐘就完成發行,同時白皮書造假、坐莊、發行人跑路等負面新聞頻發。
業內人士介紹,區塊鏈主要分為鏈圈和幣圈。“幣圈騙子多,因為有投機行為;鏈圈騙子少些,主要以技術派為主。”由于鏈圈研發的區塊鏈項目還處于早期階段,大范圍商用時期遠未到來,風投基金投資的意愿并不高。“鏈圈的想法是,既然騙子都可以圈到錢,愿意做事的再不去圈錢,資源就被騙子騙走了!”
2017年,ICO被炒作得太多了,而2018年整個行業正在變得更加成熟、穩健。研究人員指出,2018絕大多數ICO項目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只有大約1/3的項目獲得了成功。
ICO的神話還能延續嗎?
普華永道和瑞士加密谷協會(CVA)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初始代幣發行(ICO)募集到的資金規模是去年全年的近兩倍。但是,絕大多數ICO項目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項目獲得了成功。研究結果顯示,美國是最熱門的ICO項目目的地,而瑞士已經成為了歐盟ICO發行監管的“標桿”。
ICO之所以收到熱捧,源于其“容易”。數字貨幣交易平臺幣安CEO趙長鵬在博客中表示,ICO的表現比風險投資基金要好得多,即使失敗,風險也低很多。趙長鵬認為,個人已經目睹了數百個項目,通過ICO募集資金比通過傳統風投容易100倍.因為ICO市場還處于初期階段,因此遇到了包括詐騙和失敗等方面的問題。
普華永道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區塊鏈負責人Daniel Diemers曾表示,2018年,全球ICO增長速度和普及度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前五個月共推出了537個項目,融資總金額達到137億美元。而去年全球代幣銷售額大約為70億美元。
不過一個變化值得欣慰。“基本上,2018年的ICO發行項目更專注于商業實際應用,而且也非常看重法律合規性和投資者關系。”現在的ICO發行項目更多地采用了混合型融資模式,將傳統風險投資很好地結合在一起。ICO的優勢,一方面在于可以在融資階段就獲得一批受眾人群支持項目,另一方面也可以驗證其市場潛力和業務穩健性。
不過ICO項目失敗的比例大大增加。普華永道在其報告中特別指出,大多數ICO項目其實都沒有能夠實現項目目標。自從2013年以來,在大約3470個ICO項目中,成功率大約只有30%,許多項目在代幣銷售過程中要么延期,要么宣布失敗。
自從2017年9月國內叫停了ICO后,原以為一刀切可以凈化市場環境。誰知,大批更多所謂的區塊鏈項目進入市場,變著法進行ICO。這類項目方把公司主體注冊到國外,同時在地下進行ICO,用一系列手段掩人耳目,以避開法律監管。然而,一夜暴富的神話已經不再光臨。
ICO和IPO的區別在哪里?
ICO是推動區塊鏈領域發展的特有方式,也是ICO的重要價值所在。專業人士不斷念叨的就是這樣一個理念。
有專家舉例說明,原來做生意融資,可能通過三五個人商量出點錢。后來出現各種VC等等,大家通過這類方式融資。當區塊鏈技術發展后,大家就通過ICO這種手段,募集到自己早期的發展基金。
ICO融資的概念具體來講,就是未上市企業通過發行ICO項目到市場上融資,當投資人用現金購入ICO項目發行的代幣后,就等于擁有了一定比例的該項目的使用權。公司在融資的過程中通過業務發展將市值做大后,其發行的代幣會在投資市場上獲取更多需求,代幣估值隨即水漲船高,投資者就能從中享受投資溢價。
ICO就是一種通過發行虛擬代幣的方式眾籌融資的行為,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數字貨幣社區中的IPO(首次公開發行)。
ICO與IPO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區別在于ICO發行的不是股票而是加密貨幣。由于融資對于初創型公司來說是生死存亡的關鍵,因此,很多區塊鏈初創型公司選擇以眾籌的方式,交換比特幣、以太幣等主流數字貨幣,并且利用區塊鏈技術在公鏈上進行交易,從而達到融資創業的目的。
如果以資產證券化的概念理解ICO融資,其實就是公司將一部分資產打包放到公鏈上,對應加密貨幣后進行市場公開發行融資。但是發行的貨幣總量必須設定上限,惟有這樣,未來公司規模做大業務做強之后,發行的加密貨幣才會越來越值錢。
ICO生態形成、融資門檻低等是ICO火爆的主要原因。根據普華永道披露的數據,今年前五個月ICO的募資總金額已經達到了137億美元,而按照ICO data公布的初始代幣發行募資額度數據,今年6月的ICO融資金額微5.73億美元,因此上半年合計募資規模已超142.7億美元,超過了去年全年融資總額的兩倍多。
代幣融資的弊端是什么?
關于區塊鏈的投資弊端大家心照不宣,好像說多了,會讓好事變壞事。
但是,ICO得到錢以后,關乎區塊鏈技術的落地應用,大家的抱團研發究竟到位了嗎?還是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一些VC和PE對于區塊鏈項目的理解也相當有限,從技術落地角度來看,區塊鏈的加密技術仍然存在漏洞,而黑客的攻擊隱患仍未得以技術性攻破。并且由于ICO缺乏統一的信息披露程序和標準,不少問題平臺大肆發行“空氣幣”,導致市場投機風氣橫行,同時對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造成了損害。雖然創新領域需要一定“容忍度”,但監管的缺位仍然構成了投資風險因素。
專家表示,首先現在所有ICO項目都是未經任何監管機構批準過的,事實上具有金融的特點,所以很容易滑入非法集資的困境。
第二,沒有技術門檻標準。ICO是通過區塊鏈創業項目來進行融資的,但現在的項目都自稱ICO,這里面充滿欺詐。
第三,在網上投資加密貨幣風險很大。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警告,通過ICO融入的資金中,超過10%在黑客攻擊事件中丟失或者被盜竊。安永分析了超過372宗ICO。安永發現,在總融資37億美元中,大約4億美元已經被盜竊。
全球興起投資虛擬貨幣的狂潮,年輕公司在網上為自己的項目籌集巨額資金,這些公司只有極少的員工和一份業務計劃書——也就是所謂的“白皮書”。
安永區塊鏈技術全球創新主管保Paul Brody認為,為什么越來越多的ICO無法達成融資目標?主要是因為項目的質量下降,還有就是因為早期項目出現一些問題。他說:“數量大幅增長,融資目標提高,質量下降了。一些白皮書質量糟糕,讓我們觸目驚心,我們看到明顯的編碼錯誤,看到公司發行令牌與持有令牌的社區存在明顯利益沖突。”
有許多項目說自己需要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技術,但是給出的理由卻不充分。許多時候,ICO令牌的估值受到了FOMO(錯失恐懼癥)的驅動,與市場基本面并無關系。安永認為,FOMO刺激投資者以瘋狂的速度向ICO投資,分析10個持續時間最短的ICO就會發現,它們平均每秒吸入資金30萬美元。
ICO從野蠻生長到監管從嚴
2015年11月,小蟻首次ICO歷時十天完成,成為國內第一個ICO項目。小蟻被認為是中國本土的代幣龍頭,從幣圈跨界到鏈圈,NEO從首次ICO兩毛多的價格,最高漲至300多元,一度在全球加密貨幣市值排行前十。
量子鏈則是從鏈圈進入幣圈,成為為數不多的中國人主導的開源區塊鏈平臺。2017年3月,量子鏈僅僅經過117個小時就結束了ICO,累計公開售賣比特幣11156.766枚和78081.031枚以太坊幣,價值總額約1億元,兌換售代幣51%,項目估值達到2億元,創下當時中國最大的代幣公開售賣。
有分析認為,量子鏈圈錢成功,極大地刺激了鏈圈,認為幣圈融資容易,而鏈圈風投很難拿,商業模式尚未形成,靠客戶收入會很艱難,所以等幣圈拿到錢,來鏈圈砸市場,比如免費提供服務,很多鏈圈的客戶會被撬走。一些鏈圈的技術人士紛紛轉投幣圈。
自2017年ICO現象迅速升溫后,越來越多的新增項目與區塊鏈開發毫無關系,一些傳銷、詐騙組織也乘虛而入,借著概念發行代幣并交易,制造ICO一夜暴富、無本萬利的神話,迅速催生泡沫。ICO的造富神話,很大程度上基于ICO發行后即到各類ICO交易所上線這一機制,亂象因此層出不窮。這些不同尋常的動向,引發了監管當局的注意。
2017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ICO)行為涉嫌非法集資、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發售代幣票券等違法犯罪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立即停止從事ICO。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多次發布風險提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呼吁,廣大消費者和投資者應認清ICO相關模式的本質,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理性投資,不要盲目跟風炒作。其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探索大數據 區塊鏈實現與能源互聯網良好契合
2020-06-09區塊鏈,電力行業,能源互聯網 -
基于區塊鏈的含安全約束分布式電力交易方法
-
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調度的應用前景:提升電力交易的自由度和實時響應效率
2019-11-04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大數據產業園四處開花
2019-03-05大數據產業園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市長李剛:借力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建設六盤水5G示范城
2020-05-27大數據,5G,電力,六盤水,物聯網 -
融媒體平臺建設及縣域融媒體平臺軟件系統
2019-04-03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