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海:氣象信息化的意義及氣象云的作用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副總工程師沈文海在論壇上帶來了《氣象信息化的意義及氣象云的作用》的主題演講,他提到:沒有氣象信息化就沒有氣象現代化,技術進步為推動氣象業(yè)務變革做出了積極貢獻。讓在場的嘉賓們了解到原來信息化、新技術對于氣象部門也是如此的重要。以下為演講實錄: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副總工程師 沈文海
各位老師,各位專家,我今天這個報告主要是把與氣象相關的東西向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也把自己對信息化的理解做一個比較簡短的介紹。主要從五個方面來講。
第一,沒有氣象信息化就沒有氣象現代化。
從氣象行業(yè)的發(fā)展歷程來看,信息技術對氣象學科和氣象業(yè)務是起著決定性推動作用的。氣象觀測在17世紀就已經出現了,但到1870年以前,氣象預報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單站天氣預報,原因很簡單,因為預報專家對氣象的整體狀態(tài)沒有明晰的了解。1893年,無線電通信誕生了,由于無線電通信的誕生,到1930年之前,地面觀測網建立起來了,使得氣象科學家能夠從整體上了解到地面氣象要素,大氣波動和大氣運行的狀態(tài),由此天氣預報的實踐開始了,一些氣象學科的學派也開始誕生了。1928年,前蘇聯專家發(fā)明了無線電探空儀,使得大氣探測得以實現,特別是1939年前,高空探測站網的建立,使得人們對全球整體大氣運行狀態(tài)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由此催生了氣象學科的誕生和發(fā)展,許多氣象科學家是在1930年前后開始陸續(xù)出現的,像Rossby先生,此人在氣象界是非常著名的科學家,他提出了大氣長波理論,奠定了整個氣象學科的基礎,而如果沒有地面站網和高空站網所提供的大氣整體觀測資料,Rossby先生是無法提出該理論的;進一步說,如果沒有無線電通信技術,地面和高空站網是無論如何無法建立起來的。所以說,無線電通訊的誕生和在氣象部門的有效使用,促進了,或者說根本性地推動了氣象學科的發(fā)展。
我們再看雷達的作用,1937年英國政府開始使用雷達,1941年,英國政府率先使用雷達探測風暴,1942年到194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專門設計了為氣象目的使用的雷達,這是中小尺度系統探測的開端。這使得人們對局部和局地氣象運動物理狀態(tài)有了較為清晰客觀的觀測手段,從而催生了這一學科的誕生和發(fā)展。
再看氣象衛(wèi)星。人造衛(wèi)星是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才開始出現的,繼前蘇聯之后,美國的人造衛(wèi)星在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發(fā)射成功,而美國的氣象衛(wèi)星是在美國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后的兩年之后就開始投入使用了。可以這么說,衛(wèi)星的軍事用途還沒有完全展開的情況下,就已經開始用于氣象探測了。氣象衛(wèi)星使得人們對天氣系統有了全景式的觀看,對許多人類無法到達的地方的天氣系統也能夠一覽無余,這些都催生了很多氣象學科的發(fā)展。
計算機的使用。這是計算機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馮·紐曼先生,他是第一個提出將計算機應用于天氣預報的人,他是在1946年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邀請了芝加哥一個年輕氣象學家來做這個事情,他在1948年和1949年成功的實現了當時非常簡單的氣象數值預報。下面的這位是在50年代中后期到了60年代中期,對數值天氣預報做出了很多貢獻。由于計算機的飛速發(fā)展推動了數值預報的高速發(fā)展,從而推動了氣象業(yè)務的快速發(fā)展;計算技術對氣象學科和氣象業(yè)務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再看我國氣象信息化發(fā)展歷程。新中國建立以后,70年代及以前屬于艱苦創(chuàng)業(yè)階段,那個階段是很艱苦的,技術手段很原始,大家可以看這張圖,左邊這位老同志是在用算盤進行相關的資料處理,這些照片中很珍貴的,都是50年代的照片,正是他們的工作,使得我們的氣象事業(yè)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能夠延續(xù)發(fā)展下來。到了70年代,開始引進國產計算機,這些都是北大當年生產的計算機,我當時剛分到氣象局的時候,還用過這些晶體管計算機,很貴的,體積大,計算機量和存儲能力都十分有限,但當時這些設備都是很珍貴的。1973年7月,北京被證實批準為全球電信系統的亞洲區(qū)域通信樞紐。這套系統是我國第一次實現了數字通信,在當時甚至電信部門都還沒有實現數字通信的情況下,氣象部門通過該系統的建立首次實現了。這套系統徹底改變了氣象通信的局面,意義我就不再強調了。90年代是快速發(fā)展的時期,我們當時有第二代氣象系統,還有9210工程,由于9210系統,使得我們到90年代開始實現了氣象預報業(yè)務實時的運行和發(fā)布,以及數值預報業(yè)務的實時開展。意義ppt上都有,我就不一一念了。
歸納起來,氣象通信從最開始的莫爾斯通信、到電傳通信、到計算機通信、光通信、微波通信和衛(wèi)星通信,現在已經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了。信息處理從最開始的算盤到手搖計算機、到早期微機、到PC1500,可能大家上網去查,網上搜得到的,這個東西在80年代初期的時候,在氣象部門普遍推廣使用,在當時氣象信息化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個小計算器右邊有一個小針式打印機,可以把一些處理的信息打印出來,甚至把一些探測曲線打印出來,當時氣象部門專門組織力量開發(fā)的。早期微機當時是上萬元一臺,很貴,難以普及。所以PC1500當時很實惠,相對來說很有使用價值的。當然,到現在,裝備已經越來越現代化了。
責任編輯:葉雨田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yè)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yè)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探索大數據 區(qū)塊鏈實現與能源互聯網良好契合
2020-06-09區(qū)塊鏈,電力行業(yè),能源互聯網 -
基于區(qū)塊鏈的含安全約束分布式電力交易方法
-
區(qū)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調度的應用前景:提升電力交易的自由度和實時響應效率
2019-11-04區(qū)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yè)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大數據產業(yè)園四處開花
2019-03-05大數據產業(yè)園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yè)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市長李剛:借力大數據綜合試驗區(qū) 建設六盤水5G示范城
2020-05-27大數據,5G,電力,六盤水,物聯網 -
融媒體平臺建設及縣域融媒體平臺軟件系統
2019-04-03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