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區塊鏈:區塊鏈改造組織信任
《區塊鏈改造組織信任》,作者:鮑勇劍、袁文龍、董冬冬。本文發表于《清華管理評論》2018年第10期。
50年前,兩所美國大學計算機實驗室之間信息交換協議(TCP/IP)的臨時之舉播下了互聯網經濟的種子。革命性的技術往往帶來顛覆性的社會效果。這也是人們為何癡迷于剛剛問世不久的區塊鏈技術的原因。
作為比特幣金融系統中的核心技術,區塊鏈本質是一個網絡化結算數據庫。因為分布式、去中心化、不可逆改和匿名的技術屬性,它被認為可以更好地解決雙重支付的信任危機。區塊鏈使用一系列算法證明機制來保證安全可靠的網絡交易。借助它,整個系統中的所有節點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下自動安全地交換數據。
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網上發出價值50比特幣的“創世區塊鏈”(Block number 0)。從此,P2P的虛擬貨幣系統誕生了(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在“臉書”等互聯網巨頭濫用個人數據和隱私的背景之下,區塊鏈技術給人們帶來“數據主權在我”的新希望。《經濟學人》稱區塊鏈是“信任機器”(The Trust Machine)。區塊鏈技術新銳“以太坊”(Ethereum)和“共識系”(ConsenSys)以社會運動的熱情發起新的去中心化商業和社會治理結構。一時間,全球市場冒出300種虛擬貨幣。中國的區塊鏈也泛濫到加一個“匹凸匹”,公司股票就大漲的程度。
關于區塊鏈的未來,樂觀和悲觀情緒交織。
樂觀者認為它開啟了無限信任時代,悲觀者擔心真的如此。在矛盾的情緒背后,阻礙新技術發展的是概念誤區。視其為“信任技術”,就是一個誤導概念。因此,本文致力于厘清區塊鏈對組織“不信任”和“信任”的影響。
作為一種“去信任”技術,區塊鏈確實能改造組織信任的構成。但它是通過有保障的不信任(Warranted distrust),即通過技術編程設計去除不信任因素,而影響組織“可信度”(Trust worthiness)。
與此同時,“相信”(Trusting)更多地表現在人際關系活動中。它帶有情感特征,很難被編程,也不適合完全利用技術來解決。有保障的不信任可被定義為信息“無疑”,有情感因素的依賴偏好可被定義為愿意的“相信”。受區塊鏈技術影響,像水的氫氧原子一樣,二者組合成為區塊鏈“可信度”,塑造未來組織形態。
鑒于區塊鏈尚未成為管理學的通識,本文第一部分先贅述相關技術細節;第二部分解釋區塊鏈可信度;第三部分用“法大大”案例說明智能合約化的區塊鏈組織;最后,簡述對區塊鏈發展情境的看法。
1、保障信息無疑:從虎符到區塊鏈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兵臨趙國邯鄲城下。魏王違約不救。信陵君魏無忌竊得魏王虎符(見圖1),奪取兵權,潰秦救趙,維護魏國霸權。那時,虎符即兵符,王與將各執一半為信物。合則信,不合則偽。軍令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由此確定。毫無疑問,信陵君帶來的軍令信息是真實的,因為虎符相合;卻是不可靠的,因為竊得而來。如果有區塊鏈,“竊符救趙”便不可能。區塊鏈能夠保證虎符既真實又不會不可靠(無疑)。
為確保“信息無疑”,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Hammurabi)國王統治下的蘇美爾人(Sumerian)發明了泥板記錄方式(見圖1)。它記載商人之間蕎麥的交易歷史,是最早的“金融衍生指數”記錄。每一筆交易都有可以追溯的時間點和交易數量。當下的信息包含著累積的歷史,每個數據既是抽象標準化的,又內植著歷史事件生成過程。紀錄中的時間戳保障信息無疑。
“信息無疑”對古代商業文明制度很重要。它有助于維系交易記錄可信度。格里夫(Avner Greif)研究中世紀地中海地區的貿易制度,發現紙莎草(Papyrus)上的交易記錄有同樣的時序邏輯,以至于相隔兩代的商人仍然可以跨國追討債務,盡管二者之間沒有情感信任。
社會活動中,“信息無疑”(Warranted distrust)是很重要的實踐。
一是有客觀的原因,不憑個人感覺和情感去相信。例如,在核電站和醫院急診室,人的記憶和計算能力有限,即使有心做對,也不能保證做到,而人為失誤的后果會很嚴重。所以,先不能“因人而信”是處理這類信息的第一原則。
二是存在切實的方法和手段去消除不信任,以至于無疑。例如急診醫生有“驗單”(Checklist)、金融收購有“盡職調查”、國際企業有“合規”檢驗。“信息無疑”與愿意“相信”相關,但有差別。二者也不能簡單化為同質的此消彼長關系。
在沒有電腦的時代,蘇美爾式的信息存儲和交換的成本太高。于是,第三方金融掮客出現了。
公元12~14世紀之間,先有意大利比薩城的斐波納契(Fibonacci)引入阿拉伯數字,再是從西班牙流亡到意大利的猶太人做起放貸的生意,到美蒂奇(Medici)家族壟斷羅馬教廷的經濟活動,金融制度逐步建立起來。銀行為第三方,維護債權和債務之間的關系。隨著會計收支簿記技術(Ledger)被威尼斯的商人帶向全世界,冷酷的銀行家和會計承擔起保障信息無疑的角色。
信息論之父香農(Claude Shannon)定義“信息為熵(Entropy)”。通俗地講,熵值代表不確定性的程度。
信息無疑(有保障的不信任)能夠降低不確定性。虎符和蘇美爾泥板就起到這個作用。不過這還不夠,現實中假信息(dis-information)泛濫,著名的例子有“拜占庭將軍問題”。在猜疑和陷害流行的拜占庭王朝,各地將軍互不相信約定的進攻時間,擔心被先烈。此時,由第三方陌生人發信會更真實有效。
因此,相信第三方陌生人成為解決方案。
六百年來,作為第三方的銀行壟斷了對金融“信息無疑”的認證業務,直到2009年比特幣和區塊鏈的出現。由于關于區塊鏈技術的圖示術語多,抽象復雜。下面將通過比喻,借助虎符、蘇美爾人泥板和拜占庭將軍的例子,會比較容易解釋。
虎符的兩片類似區塊鏈中的“公鑰”和“私鑰”,一把是網上公開的,一把只有持有人保存。蘇美爾泥板的交易歷史時序類似區塊鏈中的時間戳,它隨著交易歷史不斷延伸。為保證“泥板”無法偽造,記載交易的記錄(泥板)被切成段(區塊),一段段鏈接在一起都準確無誤才算“信息無疑”。
鏈接一段段交易的是約定的算法,即哈希函數。區塊鏈讓網絡中的陌生第三方(“礦工”)隨機生成“哈希值”(Hash function),鏈接交易區塊。它具有數學意義上的單方向、高敏感、抗修改的特征。任何微小修改就導致信息證偽。每個交易信息鏈內置不可篡改和隨機產生的哈希值。“礦工”參與的動機是以成功的勞動(有效哈希值)獲得比特幣回報。
公私鑰匙、歷史時序、哈希值、隨機生成、高速網絡,超大算力,當這些要素疊加在一起時,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和他的網絡伙伴就制造出可以顛覆中央集權控制的比特幣,其背后的核心技術便是區塊鏈。區塊鏈加密保障信息無疑的過程圖如2所示。
2、用區塊鏈裂變“利維坦式的互聯網”
區塊鏈建立在現有的互聯網之上,因此稱之為顛覆互聯網的技術不準確。但它有潛力裂變平臺大公司的壟斷現狀。
未來,互聯網完全去中心化、分布式,這不大現實。去中心化和分布式互聯網社區大量出現,是可以想象的。波爾(M.Born)說,現象先于理解,它帶來質疑,讓理解有價值。區塊鏈首先帶來對互聯網現狀的質疑。
如今,互聯網平臺公司就像代表行使主權的利維坦。它已經顯示有嚴重問題。
17世紀中葉,英國政治哲學家霍布斯(T.Hobbes)撰寫《利維坦》(Leviathan),闡述“社會契約理論”。霍布斯認為,社會秩序建立在人人讓渡一部分權力和國家行使主權基礎之上。否則,自然狀態也是人人為敵的無政府狀態。集中的權力也像舊約中的“利維坦”海怪,有利于維持必要的秩序。
“利維坦”的中心化等級秩序的邏輯也表現在互聯網經濟現實中。但技術沒有改變商業權力結構。更有甚者,網絡效應加強了平臺企業的壟斷資源的能力。FAANG(Facebook, Apple, Amazon, Netflix, Google)五家互聯網企業占納斯達克市值近1/3(2018年7月)。蘋果市值一度創歷史記錄,達到萬億(2018年7月)。
與霍布斯設想的國家主權不同,這些占據絕對壟斷地位的企業并沒有動機維護市場經濟共同體的秩序。臉書率先打破平臺企業中心化等級優勢的合法性。它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的作為赤裸裸地顯示了互聯網大公司的惡。《經濟學人》2016年9月刊集中報道網絡時代“大公司的陰影”,指出網絡平臺壟斷企業已經侵蝕了社會制度。
事非偶然,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哈特(O.Hart)和霍姆斯特姆(B.H

責任編輯:售電衡衡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探索大數據 區塊鏈實現與能源互聯網良好契合
2020-06-09區塊鏈,電力行業,能源互聯網 -
基于區塊鏈的含安全約束分布式電力交易方法
-
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調度的應用前景:提升電力交易的自由度和實時響應效率
2019-11-04區塊鏈在能源交易與協同
-
5大重點任務11個重點細分 河北加快構建省級能源大數據中心
-
中國首個100%利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
2020-07-21清潔能源,清潔能源消納,青海 -
大數據產業園四處開花
2019-03-05大數據產業園
-
能源互聯網注入數字經濟新動能 電力大數據實現更多價值
2020-07-21能源互聯網,電力大數據,電力企業 -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六盤水市市長李剛:借力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建設六盤水5G示范城
2020-05-27大數據,5G,電力,六盤水,物聯網 -
融媒體平臺建設及縣域融媒體平臺軟件系統
2019-04-03融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