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既賺電力用戶的錢 又賺售電公司的錢?
大云網訊:從不斷播發“競價快報”的小微企業,到各大論壇“爭相吆喝”推銷配售電軟件的科技公司,再到專門從事電改相關產品研發的大型央企,電改催生出的服務市場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主體參與,并衍生出多元化的服務。
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隨著電改深入推進,絕大部分售電公司都在向綜合能源服務轉型,期間,有些公司慘遭淘汰,有些公司主動退出,售電環節的大洗牌正在提速。而就在市場主體進進出出的過程中,售電側互聯網電力交易撮合平臺應需而生。
電改服務新業態
隨著售電市場的不斷發展,多元售電主體逐步確立,售電競爭從最初單純的價格競爭向通過服務創新爭取客戶轉變。這意味著,差價時代已經結束,更多售電公司向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轉型。
但以何種方式切入綜合能源服務,才能獲益最大?記者注意到,目前不少推銷電力管理軟件的小微企業,以及有電廠、電網背景的大型售電公司都開始自主研發相關軟件。
“競價上網時,靠人工管理,實施成本和邊際成本的測算都非常滯后。現貨交易中同樣存在這個問題,節點電價報價迫使發電廠頻繁精確報價,而發電廠不能實時測算發電成本,只能憑經驗操作,風險很大。而且,調度公開電網節點運行參數市時,節點電價的快速測算,也是發電廠的又一大考驗。”某售電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大部分缺乏資金、資源和技術的獨立售電公司,摸索出了綜合能源服務的新業態——與軟件開發公司在技術上合作,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各種解決方案。
“國內售電市場中,已有超過20家互聯網電力交易撮合平臺企業,比如易電在線、上能電力等,這些企業均擁有互聯網背景。通俗點說,此類售電公司‘既賺電力用戶的錢,也賺售電公司的錢’。”國網能源研究院企業戰略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薛松告訴記者。
好處:提效降本
據了解,電力交易信息撮合服務的一般模式為:先收集并發布雙邊交易購售電信息,再撮合市場主體達成雙邊交易意向。
“中小發電企業、售電公司、電力用戶是我們的主要目標客戶,這類客戶數量多,雙邊交易信息不匹配導致出現了交易效率不高、企業身份甄別困難等問題。通過互聯網平臺優勢,提供用能解決方案、電費白條等增值服務,從而提高交易達成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一位互聯網撮合平臺人士告訴記者。
利用互聯網平臺撮合電力交易的模式,并非中國電力市場獨有。
Opower公司是美國能源領域大型軟件和數據分析服務公司,與美國超過一半的大型售電公司展開合作。據了解,該公司擁有自己的云平臺和數據分析技術,建立客戶能耗檔案,通過綜合分析向客戶提出節能建議。
對此類平臺的經營模式,薛松告訴記者:“為了加速占有客戶,此平臺近期多采用免費服務模式爭取客戶資源,如價差收益100%歸用戶、偏差全包等;未來可能通過收取平臺注冊費、會員費,向平臺撮合達成的各類交易收取傭金獲取收益;而理想狀態是提供從購售電、節能方案設計、電力設備供應、設備安裝及運維、融資租賃等全業務鏈條、一站式服務。”
“需要說明的是,售電側互聯網撮合平臺不具備電力交易機構職能,僅是場外交易撮合場所之一。對于達成的交易意向,交易主體仍然需要在電力交易機構注冊、開立交易賬戶,將交易意向在電力交易機構登記、備案,經調度部門安全校核通過后生效。”薛松補充道。
難點:打破固有階層利益
關于售電側互聯網電力交易撮合平臺的前景,華南理工大學電力經濟與電力市場研究所所長陳皓勇認為:“這種模式在中國市場還不成氣候。歸根到底,如果售電市場沒有活力,與其配套的綜合能源服務也將失去作用。”
不過,一位電力行業人士表示,電改中局部突破已屬不易,整體改革仍需協同推進。
記者注意到,易電在線官網顯示,成立兩年,其撮合交易總量60多億千瓦時,這與2018年上半年廣東市場化交易總成交電量1322.9億千瓦時相比,顯得“無足輕重”。
上述互聯網撮合平臺人士告訴記者:“我們主要為中小企業提供電力團購和撮合交易,中小企業的特點是分散和用電規模小,所以在交易電量規模上,占比仍然偏低。目前大家都認為發電廠、售電公司和用戶才是市場主體,而作為提高交易效率和宣傳電改政策的電力交易平臺,也希望可以享有市場主體應有的認可和權利”。
記者也了解到,電力市場中除了售電公司的業務人員外,也有各類售電經紀人。傳統售電公司受制于人員編制或經營成本因素而受到一定限制,但售電市場作為一種B2B市場,第三方介入將在電改推廣階段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平臺,希望電改科學推進,走向真正的市場化。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創造環境鼓勵創新產品,使售電主體在市場中發揮應有的價值;也應通過市場手段淘汰只想依靠政策紅利賺快錢的皮包公司。改革就是打破固有階層的利益,售電側互聯網撮合型交易平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上述互聯網撮合平臺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